油漆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装修攻略 作者:xuewenxp 时间:2018-11-27 14:16:58 浏览量:7418 来源:住范儿
导语:油漆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很多,以下是油漆部分施工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问题现象:由于漆膜层间附着、结合不良,会产生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等病态现象,塑料及金属等材质表面涂装中比较常见。解决方案:在塑料及金属底材与油漆涂层之间喷涂炅盛处理剂的附着力促进剂,提升底材与油漆之间的附着力解决掉漆问题。二:针孔问题现象:在漆膜表面出现的一种凹陷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这种针尖状小孔就像针刺小孔,孔径在100微米左右。(如右图所示)问题原因:1.板材表面处理不好,多木毛、木刺,填充困难;2.底层未完全干透,就施工第二遍。3.配好的油漆没有静置一段时间,油漆粘度高,气泡没有消除。4.一次性施工过厚。5.固化剂、稀释剂配套错误;6.固化剂加入量过多。7.环境温度湿度高;8.木材含水率高。解决对策:1.板材白坯要打磨平整,然后用底得宝封闭;2.多次施工时,重涂时间要间隔充分,待下层充分干燥后再施工第二遍;3.配好的油漆要静置一段时间,让气泡完全消除后再施工;4.油漆的粘度要适合,不要太稠;5.一次性施工不要太厚,做到"薄刷多遍",一般单层厚度不要超过20μm。6.使用指定的固化剂和稀释剂,按指定的配比施工。7.不要在温度和湿度高的时候施工。8.施工前木材要干燥至一定含水率,一般为10-12%。三:起泡问题现象: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起泡产生于被涂表面与漆膜之间,或两层漆膜之间。问题原因:1.基材处理不合要求,如木材含水率较高,或未将松脂、木材本身含有的芳香油清除掉,当其自然挥发时导致起泡。2.油性或水性腻子未完全干燥或底层涂料未干时就涂起泡1.木材的接合处及孔眼没有填实,有空隙口孔眼等。2.油漆粘度过高。3.油漆配比不恰当。4.刷涂时来回拖动刷子,产生的气泡没有消除。5.底材表面附有油污、灰尘、水泡等,这些不洁物周围沾有水份。6.压缩机、空气管中有水份,或者有水份溅到施工表面上。7.大部分与针孔原因一样。解决对策:1.木材应干燥至合适的含水率,除去木材中芳香油或松脂。2.应在腻子、底层涂料充分干燥后,再刷面层涂料。3.应将木材接合处的空隙和木材孔眼用腻子填实,并打磨平整后再刷涂油漆。4.最好用干净的碎布清理基材表面的杂物,不要用手触摸,清理干净后的被涂表面,即可上涂料。5.油漆的施工粘度要合适。6.刷涂时不要来回拖动,先横理,后竖理,最后顺木纹方向理直。7.定期排出压缩机中水份,加装油水分离器。四:发白问题现象:涂膜含有水份或其它液体,涂膜颜色比原来较淡白,涂膜呈现白雾状。问题原因:1.板材含水率过高,日久水份挥发积留于漆膜中导致发白;2.环境湿度过高;3.施工表面、容器、油漆中混有水分;4.稀释剂挥发太快;5.底层漆膜中含有的水分没有清除干净;6.对于黑胡桃木等深色板材使用透明性较差的油漆,因为透明性问题发白;7.油漆施工过厚;8.固化剂配套错误,与油漆不相容而发白;解决对策:1.板材施工前要经过干燥处理,控制板材含水率在12%以下;2.对于深色板材要选用透明性较好的油漆施工;3.油漆施工不要一次性厚涂;4.不要在湿度高时施工,如必须可加入适当慢干水;5.施工表面要清洁干净,不要沾上水分;6.涂料、容器中不要混入水分;7.使用指定的稀释剂和固化剂;8.底层涂膜的水要晾干,特别是用水磨时。 五:咬底问题现象:咬底,是指上层涂料中的溶剂把底层漆膜软化、溶胀,导致底层漆膜的附着力变差,而引发的起皮、揭底现象。问题原因:1.底漆未完全干燥就涂面漆,面漆中的溶剂极易将底漆溶解软化,引起咬底。 2.刷涂面漆时操作不迅速,反复刷涂次数过多则产生咬底现象。 3.对于油脂性漆膜以及干性油改性的一些合成树脂漆膜未经高度氧化和聚合成膜之前,一旦与强溶剂相遇,底漆漆膜就会被侵蚀。如底漆用酚醛漆,面漆使用硝基漆,则硝基漆中的溶剂就会把油性酚醛漆咬起,并与原附着基层分开。4.前一道涂层固化剂用量不够,交联不充分; 5.前后两遍涂层不配套。解决对策:1.应待底层涂料完全干透后,再刷涂面层涂料。 2.刷涂溶剂性的涂料时,要技术熟练、操作准确、迅速,防止反复刷涂。3.底层涂料和面层涂料应配套使用。 4.对于严重的咬底现象,需将涂层全部铲除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再选用同一品种的涂料进行刷涂。六:颗粒问题现象:涂膜表面附着灰尘、飞絮、异物等。问题原因:1.有灰尘、砂粒等杂物混入涂料中。 2.调配漆料时,产生的气泡在漆液内未经散尽即施工,尤其在寒冷天气容易出现气泡散不开的现象,使漆膜干燥后表面变粗糙。3.施工环境不洁,有灰尘、砂粒飘落于涂料中,或油刷等刷涂工具粘有杂物。 4.基层处理不合要求,打磨不光滑,灰尘、砂粒未清除干净。5.稀释剂使用不当,溶解力差,不能完全溶解涂料,引起颗粒。 6.固化剂使用不当,与油漆不相容,引起颗粒。解决对策:1.调配好的涂料在刷涂前,必须经过滤布过滤,以除去杂物。 2.漆油调配好后,应静置10-20分钟,待气泡散开后再使用。 3.刮风天气或尘土飞扬的场所不宜进行施工,刚刷涂完的油漆要防尘土污染。4.基层不平处应用腻子填平,再用砂纸打磨光滑,擦去粉尘后再刷涂涂料。 5.使用配套的稀释剂和固化剂。 6.涂膜表面已产生粗糙现象,可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再刷一遍面漆。对于高级装修,可用砂纸或砂蜡打磨平整,最后打上光蜡、抛光、抛亮。七:不干或慢干问题现象:涂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未干,不硬化问题原因:1.被涂面含有水分; 2.固化剂加入量太少或忘记加固化剂;3.使用含水、含醇高的稀释剂; 4.温度过低,湿度太大,未达干燥条件;5.一次涂膜过厚,或层间间隔时间短。解决对策:1.待水分完全干后再喷涂; 2.按比例加固化剂调漆;3.使用厂家提供的配套稀释剂; 4.在正常室温内喷涂; 5.两次或多次施工,延长层与层之间施工时间,涂面若无法干燥,则应将涂层铲去或用布沾丙酮清洗掉。 八:流挂问题现象:在被涂面上或线角的凹槽处,涂料产生流淌。形成漆膜厚薄不均,严重者如漆幕下垂,轻者如串珠泪痕。问题原因:1.稀释剂过量,使粘度低于正常施工要求,漆料不能附在物体表面下坠流淌。 2.施工场所温度太低,涂料干燥速度过慢,而且在成膜中流动性又较大。3.选用的漆 九:桔皮问题现象:涂膜表面不光滑,呈现凹凸的状态如桔子皮样。问题原因:1.油漆太稠,稀释剂太少; 2.喷涂压力过大或距离太近,喷涂漆量少,距离远;3.施工场所温度太高,干燥过快,漆不能充分流平; 4.作业环境风速过大;5.使用低沸点稀释剂,漆雾抵达涂面时,溶剂即挥发; 6.加入固化剂后,放置时间过长才施工。解决对策:1.注意油漆配比,注意合理调漆; 2.充分熟练喷枪使用方法;3.改善施工场所条件; 4.防止在强风处涂装; 5.使用适当的稀释剂调漆; 6.加入固化剂调漆后尽快用完。7.增加适量氧化锌可以消除此现象。 十:开裂问题现象:漆膜表面出现深浅大小各不相同的裂纹,如从裂纹处能见到下层表面,则称为"开裂";如漆膜呈现龟背花纹样的细小裂纹,则称为"龟裂"。问题原因:1.底漆与面漆不配套,涂膜受外界影响(机械作用,温度变化等)而产生收缩应力,引起漆膜龟裂或开裂。2.底漆未干透即涂覆(喷、刷、辊涂)面漆,或第一层面漆过厚,未经干透又涂第二层面漆,使两层漆内外伸缩不一致。3.室内用漆用于室外或金属表面底漆用于木材。 4.木质底材含有松脂未经清除和处理,日久会渗出漆膜,造成局部龟裂。5.木材含水率太高,日久发生变形引起开裂; 6.固化剂加入过多,或者使用错误的固化剂;7.施工过厚; 8.施工环境恶劣,温差大、湿度大,漆膜受冷热而伸缩,引起龟裂。解决对策:1.底漆与面漆应配套,底漆与基材要配套。 2.底层干透后再涂装下道漆,面漆第一层宜稀宜薄,干后再涂第二层。3.选用合适的涂料品种,尤其是室外用漆,要选择耐候性好的涂料。 4.要将木质底材的松脂铲除,用酒清揩干净,并用封闭底漆作封闭处理。5.按指定的配比施工; 6.不要厚涂,总厚度不要超过150μm。 7.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施工,涂装前充分搅拌油漆。 8.木材含水率控制在12%以下。
油漆装修中常见问题,油漆施工要注意哪些问题一、家居
装修中要粉刷一次墙面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在使用油漆
涂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以保证涂料的持久耐用,免得为以后的家居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二、家庭装修之油漆涂料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1、中、深色乳胶漆施工时尽量不要掺水,否则容易出现色差;2、石膏板接缝处要上绷带;3、墙面有缝隙的地方要上的确凉布比较好;4、原来墙面有的腻子最好铲除,或者刷一遍胶水封固;5、尽量买知名品牌的油漆,
装修公司推荐或工头推荐的没名气的尽量不要用;6、天气太潮湿,油漆不要刷;7、油漆、涂料的打磨要等完全干透后进行;8、下一道油漆施工必须等前一道油漆干透后进行;9、金属面的油漆要做防锈处理;10、天气太冷,油漆施工质量会差的;11、门油漆时,要用美纹纸贴住铰链和
门锁;12、天太热,要注意通风;13、贴墙纸时,要在墙上刷清油;14、贴墙纸时,要把开关、插座的面板卸下来;15、亮光、丝光的乳胶漆要一次完成,补的容易出现色差;16、
踢脚线安装好后要用腻子和乳胶漆补一下缝;17、磨砂玻璃要用报纸保护好。
墙面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油漆涂料施工有何注意事项
1、中、深色乳胶漆施工时尽量不要掺水,否则容易出现色差;2、石膏板接缝处要上绷带;3、墙面有缝隙的地方要上的确凉布比较好;4、原来墙面有的腻子最好铲除,或者刷一遍胶水封固;5、尽量买知名品牌的油漆,装修公司推荐或工头推荐的没名气的尽量不要用;6、天气太潮湿,油漆不要刷;7、油漆、涂料的打磨要等完全干透后进行;8、下一道油漆施工必须等前一道油漆干透后进行;9、金属面的油漆要做防锈处理;10、天气太冷,油漆施工质量会差的;11、门油漆时,要用美纹纸贴住铰链和门锁;12、天太热,要注意通风;13、贴墙纸时,要在墙上刷清油;14、贴墙纸时,要把开关、插座的面板卸下来;15、亮光、丝光的乳胶漆要一次完成,补的容易出现色差;16、踢脚线安装好后要用腻子和乳胶漆补一下缝;17、磨砂玻璃要用报纸保护好。来源于问问我建筑网
施工中常见油漆的质量问题有哪些
油漆是装修时经常要用到的产品,而且使用时需要注意一定步骤,不然就可能会出现问题。那么,施工中常见油漆的质量问题有哪些呢?主要包括流挂、粗糙、咬底、起泡这四种问题。一、流挂第一个常见油漆的质量问题就是流挂。具体表现是凝固后漆膜表面上存在部分漆液向下流淌的痕迹,非常的不美观。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油漆在涂刷前没有充分地得到搅拌,导致整个漆面内部的稀释剂不均匀,无法同时完成凝固,从而造成一些未凝固的漆液流了下来;另一方面是作业人员的操作不够熟练,一次涂刷的量过大,导致一时间无法全部凝固。二、粗糙第二个常见油漆的质量问题就是粗糙。具体表现是漆膜表面不光滑,出现很多细小的颗粒和毛刺等。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油漆在生产时或者使用之前,混入了泥沙等一些杂质造成的,另一方面就是在涂刷完成后,漆面还未干燥之前,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导致的。三、咬底第三个常见油漆的质量问题就是咬底。具体表现是在涂刷面漆后底漆脱离基面出现鼓起的情况。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等待底漆完全干燥凝固后就开始涂刷面漆,另一方面可能是底漆和面漆不太匹配,面漆中含有一些成分将底漆溶解掉,从而出现咬底的情况。四、气泡第四个常见油漆的质量问题就是起泡。具体表现是凝固了的漆膜表面和内部出现很多细小的气泡。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可能是一次涂刷的量过多,漆膜内部稀释剂无法完全挥发而形成的,也有可能是在太阳等温度过高的环境下暴晒导致的。虽然施工中常见油漆的质量问题很多,但只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是能够提前避免油漆的质量问题的。
油漆中几大常见问题
一。发白发白:涂料在干燥过程中或干燥后漆膜呈现出乳白色、或木纹、底材、底色不清晰的现象。产生原因:1、 环境原因:施工湿度大,温度高2、 底材原因:A、底材含水率过高,未作封闭。B、被施工底材或容器含有水分。3、施工原因:A、施工中空气压缩机或空所含有水分。B、低温厚涂C、手汗粘污工件,水磨未干。D、水性腻子未干。E、打磨后放置时间过长,被涂物表面吸潮。4、产品原因:A、稀释剂沸点太低,挥发过快,或混入水分。B、稀释剂溶解力不够,使油漆的树脂析出变白。C、涂料或稀料中含有水分。D、深色底材使用了含粉量较高的底漆或腻子。解决办法:1、 环境原因:避免在高湿时施工,或适量使用慢干水。发现发白现象立即停止施工。2、 底材原因:A、木材要干燥到一定的含水率(一般在8-15之间),对底材进行有效封闭。B、被施工底材与油漆避免混入水分。3、施工原因:A、加装油水分离器,并定时放水。B、采用“薄涂多次”的施工方法。C、避免水分进入涂层。D、水性腻子必需干透。E、避免打磨后放置时间过长。4、产品原因:A、油漆稀释剂避免于露天存放会侵入湿气。B、使用配套的稀释剂稀释油漆。C、涂料和稀释剂避免露天存放,侵入湿气。D、选用合适的产品。 二、 开裂: 开裂:在涂膜表面生成线状、多角状或不定状的裂缝。产生原因:1、 环境原因:施工环境温度太低。2、 底材原因:A、木材含水率过高,致使底材收缩。 B、因底材结构开裂,导致油漆开裂。C、基材疏松。3、施工原因:A、施工时一次过度的厚涂,涂层与涂层之间干燥不完全,就施工下一道。B、在已有裂痕的旧漆膜上,再施工新的漆膜。C、下层与上层使用不同种类的油漆。D、使用了疏松的腻子。E、底层腻子刮涂过厚未干透打净。4、产品原因:A、固化剂添加过量,或使用错误的固化剂。B、使用品质不良的稀释剂,或随意添加添加剂颜料。C、涂料过期,颜料与树脂分层,搅拦不均。 解决办法:1、 环境原因:在环境温度大于10。C以上时进行施工。2、 底材原因:A、木材含水率干燥至于12%以下。B、选用合格板材。C、进行封闭处理。3、施工原因:A、多次施工时,底层完全干燥后后才能施工下一道。B、已经有裂痕的漆膜需打磨平整才可再进行施工,不可勉强使用。C、正确了解不同种类涂料的搭配,慎重选择、判别。D、腻子要有一定粘接强度。E、干透后将底层多余的腻子打磨干净。4、产品原因:A、按规定正确调漆。B、使用适当指定稀释剂,非专业人员不要另添加其它添加剂、颜料等物质。C、使用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三、 黄变: 黄变:浅色或白色涂膜经一段时间或受热后漆膜呈现带黄现象。 产生原因:1、 环境原因:A、环境因素、空气、水等。B、阳光直射,漆膜老化分解。2、 底材原因:A、底材上有酸性物或碱性物未清理干净。B、底材是漂白处理过的,表面残留的过氧化物等,易使油漆变黄。3、产品原因:A、使用非耐黄变油漆。B、白漆上罩普通清漆。 解决办法:1、 环境原因:A、对漆膜应勤保养,经常打蜡保护。B、昼不要直接日照,黄变乃是自然现象,选用耐黄变油漆可减低黄变现象。2、 底材原因:A、对底材进行适当处理。B、对底材进行适当处理。3、产品原因:A、慎选油漆,对浅色木材请选用耐黄变的油漆。B、避免在白漆上罩普通清漆。四、 咬底: 咬底:上层漆膜施工时,油漆中溶剂对底层产生严重的溶胀而起皱的现象。产生原因:1、施工原因:A、底层没干透就施工下一道。B、固化剂加量较少,没有实干。C、底层过厚没有干透。D、底漆与面漆不配套,如硝基漆上涂PU面漆。E、硝基腻子刮涂过厚后上涂PU漆。F、稀释剂溶解力太中或挥发太慢。2、产品原因:A、面层稀释剂溶解力太强。B、底层选用不易挥发的稀料,而导致底层不干。解决办法:1、施工原因:A、底层完全干燥后才施工下一道。B、按配比施工。C、一次性干膜不能超过30um。D、使用配套的底、面漆(禁止NC硝基底、PU聚酯漆面)。E、严禁该工艺。F、选择合格的涂料。2、产品原因:A、选择合适的稀释剂。B、选择合适的稀释剂。五、 附着力不良: 附着力不良:漆膜附着力不良,经少许外力或甚至未经外力,即呈现涂膜脱落现象。 产生原因:1、 底材原因:A、木材中含水率太高。B、木材封闭效果不够好,空气湿度大,吸湿太多。C、底材过于疏松。D、底材表面不沾,附着油、水、灰尘、腊、手汗、清洁液等。E、底材与涂层之间过于光滑,涂层附着不牢。2、施工原因:A、下层与上层使用不同种类的油漆。B、未经打磨或打磨不彻底就施工上涂。C、底擦色粉料或残留太多或修色粘度太低涂层过薄。3、产品原因:A、油漆性质不良,容易收缩,油漆搅拌不均,使用不良稀释剂。B、使用过期的油漆或固化剂。解决办法:2、 底材原因:A、木材进行干燥处理,木材含水率与当地平均含水率相当。B、对木材进行有效封闭处理。C、对木材进行有效封闭处理。D、被施工底材应不要污染,被施工底材表面保持干爽洁净。E、施工前将被施工底层打磨干净,使其增加粗糙度,增加附着力。2、施工原因:A、正确了不同种类油漆的搭配,慎重选择、判别。B、彻底打磨底层并处理干净。C、控制底擦色的粉料残留,调整好施工粘度。3、产品原因:A、慎选油漆,并在施工前充分搅拌。B、使用前检查油漆的生产日期是否过期。 六、 跑油: 跑油:在涂膜表面上出现局部收缩,斑斑点点露出底层呈圆型凹陷不能流平的现象。产生原因:1、 环境原因:环境被严重污染。2、 底材原因:底材表面有油、蜡、皂类、酸、碱等。3、施工原因:A、空气压力太大,喷枪与工件距离太近。B、涂料的粘度过高或过低。4、产品原因:涂料或稀释剂中混入不相容的油分等。解决办法:1、 环境原因:切断污染源。2、 底材原因:被施工底材表面保持干爽洁净。3、施工原因:A、调整空气压力,以及喷枪与工件之间的距离。B、调配好涂料的粘度。4、产品原因:处理好油水分离器。七、 起粒:起粒:漆膜干燥后,其整个局部表面分布着不规则形状的凸起颗粒。产生原因:1、 环境原因:A、作业环境粉尘太多。B、排尘不好,气雾污染。C、作业环境温度高干燥过快或温度过低干燥太慢。2、施工原因:A、使用不配套稀释剂,固化剂加入过多或搅拌不均。B、涂料未经过过滤即使用。C、涂料不规范,气压过大,喷嘴太小,距离太远。D、配好的油漆放置时间过长。3、产品原因:A、油漆储存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时间太长,导致油漆中哑粉返粗。B、使用过期的油漆或固化剂。解决办法:1、 环境原因:A、保持环境清洁。B、改善排尘系统。C、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使用。2、施工原因:A、配套使用,按要求配比,充分搅拌均匀。B、面漆应过200目过滤网后使用。C、调整好喷涂雾化效果。D、在活化期内使用完油漆(一般< 4小时)。3、产品原因:A、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储存。B、使用前检查油漆的生产日期是否过期。 八、 光泽不均匀:光泽不均匀:涂面的光泽不均匀。产生原因:1、环境原因:温度低,湿度大,造成涂料慢干。2、底材原因:A、被施工底层多孔粗糙,或漆膜不足而产生失陷,或附有油、水等污染物。B、底材封闭不良。3、施工原因:A、喷枪被堵或受损,出油出气不均。B、走枪、喷幅重叠不均。C、涂料搅拌不均匀。D、涂料调配后超过活化期。4、产品原因:稀释剂的品质不良,或稀释剂的沸点低,干速过快。解决办法:1、环境原因:要有良好的温、湿度施工环境。2、底材原因:A、被施工底材打磨平坦细腻,并清除底层表面污染物。B、对底材进行有效封闭。3、施工原因:A、调整及检查喷枪,清洗喷枪,平时作好保养。B、提高技术,正确操作。C、涂料使用前搅拌均匀。D、涂料调配后在活化期内使用。4、产品原因:按照环境温度选择冬用与夏用的稀释剂。九、 刷痕: 刷痕:漆膜干燥后出现刷子刷过的痕迹。 产生原因:1、施工原因:A、刷子毛太粗或太硬。B、施工技术不熟练,操作不当。 2、产品原因:A、油漆太稠,流平性差。B、稀释剂溶解力差,油漆未完全溶解开,使漆刷不开。解决办法:1、施工原因:A、选择软硬适度的漆刷,用完立即洗干净不使其发硬。B、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 2、产品原因:A、适量加入慢干溶剂以改善流平性。B、使用配套的稀释剂稀释油漆。 十、 针孔: 针孔:漆膜出现如针状大小的孔状态,类似皮革毛孔,孔径约100微米。产生原因:1、环境原因: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或相对湿度过高。2、底材原因:A、底材表面起毛,填充困难。B、木材含水率过高。C、被涂物表面有水分。D、涂料与被涂物之温度差异过大。3、施工原因:A、涂层与涂层之间干燥不完全,就施工下一道。B、一次厚涂,表面干燥底层溶剂仍继续挥发而凸起。4、产品原因:A、不按施工配比,添加过量固化剂,或错用固化剂。B、使用过期固化剂。解决办法:1、环境原因:改善施工环境,控制温度,湿度在适当的条件或适量添加慢干水。2、底材原因:A、底材打磨要达到要求。B、木材要干燥到一定的含水率(一般在8-15%之间)。C、被涂物表面处理干净后施工。D、涂料与被涂物的温度保持一致。3、施工原因:A、多次施工时,底层完全干燥后才能施工下一道。B、避免一次性过厚施工,及调整适当的施工粘度,底层与表面干燥一致。4、产品原因:按指定的调漆比例正确调漆,并且充分搅拌均匀。十一、 气泡: 气泡:漆膜干燥过程中,滞留于漆膜的气泡强行突破漆膜逸出时留下的泡孔,未破面使漆膜隆起的称之气泡。 产生原因:1、环境原因: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或相对湿度过高。2、底材原因:A、底材表面木眼深,填充困难,施工时产生气泡。B、底材表面有油分、灰尘、汗水等。C、木材含水率过高。 3、施工原因:A、使用过高粘度的涂料。B、刷涂用力过大。C、一次性厚涂。4、产品原因:A、添加过量的固化剂,或错用固化剂。B、稀释剂选用不合理,挥发太快。解决办法:1、环境原因:改善施工环境,控制温度,湿度在适当的条件,或适量添加慢干水。2、底材原因:A、在施工前,对底材表面深木眼处作充分填充。B、被施工底材表面保持干爽洁净。C、木材要干燥到一定的含水率(一般在8-15%之间)。 3、施工原因:A、适当调整适合的涂料粘度。B、刷涂时注意用力均匀。C、不宜过厚,一次干膜厚度不超过30um。4、产品原因:A、按规定调漆比例正确调漆,并且充分搅拌均匀。B、使用配套的产品,或添加适量的慢干水,调整挥发速度。 十二、 砂纸痕: 砂纸痕:底层及旧漆膜打磨的砂纸痕,因上涂油漆的溶剂渗透,在漆膜上显现现来的现象。产生原因:1、施工原因:A、底材打磨,逆木纹打磨而逆砂痕。B、使用过粗的砂纸打磨,或打磨方法错误。C、漆膜未干燥即加以打磨,尤其PU聚酯油漆施工,较明显。D、上层施工漆膜太薄,及粘度过低。2、产品原因:使用太慢干溶剂,致使漆膜无法在一定时间干燥。解决办法:1、施工原因:A、打磨时按木纹理方向顺木纹打磨。B、应选取最合适的砂纸型号进行打磨。C、等漆膜干燥后打磨,并除去灰尘漆粉。D、油漆粘度应适当调配,漆膜应足够覆盖砂痕。2、产品原因:使用在设定时间能使漆膜干燥打磨的稀释剂。十三、 流挂: 流挂:因涂膜不均或一次性厚涂而引起的漆膜表面局部产生流动的现象,严重者似冰柱状,一般立面施工较易发生流挂。 产生原因:1、底材原因:被施工的底材表面过于光滑。 2、环境原因:湿度高、温度低,干燥速度迟缓的场合。3、施工原因:A、一次性厚涂,重涂时间太短。B、喷枪距离太近,喷枪移动速度太慢,喷涂角度重叠不当。C、喷枪口径太大,喷涂空气压力不均。D、加入过多的稀释剂,使涂料的粘度过低。4、产品原因:用过高的沸点的溶剂及稀释剂,因而干速过慢。解决办法:1、底材原因:应保证被施工的底材表面适当的粗糙度,各涂层之间应仔细打磨。 2、环境原因:室内温、湿度充分考虑。3、施工原因:A、避免一次厚涂,涂层厚度一次不能超过30um,应分两次或多次施工,处长干燥时间。B、喷涂距离为150-300mm,并控制适当的喷枪移动速度,调整好喷涂角度。C、选用适当口径的喷枪,一般为1.5-2mm,施工中保持稳定的空气压力。D、调整适当的粘度,立面施工粘度稍可以增加。4、产品原因:使用配套的稀释剂稀释油漆。十四、 不干、慢干:不干、慢干:涂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未干或干燥完全产生原因:1、环境原因:空气湿度太大,温度太低。 2、底材原因:被涂物表面含有水分、油脂类等杂质。3、施工原因:A、固化剂加量不够,有剩余树脂未参加反应。B、慢干水过量(NC)。C、一次性厚涂。4、产品原因:A、涂料中混入水分、油分等。B、酸、碱性颜料,染料混合使用。解决办法:1、环境原因:在正常的温、湿度条件下施工。 2、底材原因:保持被涂面干爽洁净。3、施工原因:A、严格要求配比的准确性,避免随意加减油漆或固化剂。B、严格控制慢干水的加入量。C、控制施工厚度。4、产品原因:A、避免涂料中混入水分,油分。B、颜料,染料的选择要恰当。十五、 渗色:渗色:来自下层的有色物质,进入并透过上层漆膜,显现不同的颜色或变色。产生原因:1、施工原因:A、底层未干即涂面层涂料。B、有色硝基底上涂聚酯漆。2、产品原因:A、产品使用不配套,涂料这间的相容性不好。B、涂料中的有机颜料耐溶剂差,未封闭处理。解决办法:1、施工原因:A、低层充分干燥后再涂面层。B、严禁在硝基底上涂聚酯漆。2、产品原因:A、注意配套使用。B、最好选用无机颜料,或先进行封闭处理,再涂其表面层。 十六、 露底: 露底:涂于底面上的色漆,干燥后仍露出底面颜色的现象。产生原因:1、施工原因:A、涂料搅拌不均,颜料没有搅拌起来。B、涂料粘度低,涂层太薄。C、操作中产生漏涂。D、打磨过度,打穿漆膜。2、产品原因:A、涂料中树酯多,颜料含量少,遮盖力下降。B、底涂层颜色深,面涂层颜色浅。解决办法:1、施工原因:A、施工前搅拌均匀。B、调配涂料粘度,涂层厚度要适当。C、按顺序操作,避免漏涂。D、打磨时避免磨穿。2、产品原因:A、加大颜料量,加强遮盖力。B、底层,面层涂料颜色不宜相差太大。十七、 桔皮:桔皮:涂膜表面不平滑,如桔子、柚子的果皮,呈现凹凸的状态。产生原因:1、环境原因:温度太高,作业环境有风,且风速过大。2、底材原因:被涂物表面不平整,影响涂料流平性。3、施工原因:A、喷涂距离太远,空气压力不足,涂料雾化不好。B、喷枪口径小,涂料粘度高。C、空气压力过大,喷涂距离太近。D、底面漆不配套,固化剂加入过多。E、喷涂量不够。4、产品原因:稀释剂挥发快。解决办法:1、环境原因:不宜在高温、风速过大的环境中施工。2、底材原因:保证被涂物表面平整。3、施工原因:A、调整好喷涂距离,空气压力及雾化效果适宜。B、选择合适口径的喷枪,调配好涂料粘度。C、调整好喷涂距离,空气压力。D、选择配套底面漆,正确配比。E、控制喷涂量。4、产品原因:合理选用稀释剂。 十八、 失光:失光:漆膜成雾状,不能达到预期的光泽。产生原因:1、环境原因:A、现场环境湿度大,大于85%,涂层极易发白失光。B、现场温度太低,干燥太慢,水聚在表面造成失光。2、底材原因:A、被涂物表面潮湿或有酸、碱、盐等物质。B、被涂物表面过于粗糙,对涂料吸收量大,涂层太薄。3、施工原因:A、空压机中的水分清除不净,混入涂层中。B、施工粘度太低,涂膜太薄。C、配错固化剂或固化剂加入太少。D、涂料过了活化期还继续施工。E、喷涂压力过大,采用干喷。4、产品原因:A、稀释剂挥发快。B、涂料和稀释剂中混有水分。解决办法:1、环境原因:A、湿度过高停止施工。B、施工环境温度一般在10。C。2、底材原因:A、处理好被涂物表面的杂质。B、注意打磨砂纸的粗细,保证涂物表面平整。3、施工原因:A、清除空压机气体中的水分,保养油水分离器。B、调整施工粘度,涂膜厚度要适当。C、严格、准确按配比施工。D、保证在活化期内施工。E、用正确的方法喷涂。4、产品原因:A、合理选用稀释剂。B、妥善保管好涂料,防止混入水分。
工业油漆施工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一、油漆剥落可能是表面过于光滑的缘故,若原涂料是有光漆或者是粉质的,新上的油漆在表面就粘不牢。或可能是木料腐朽或金属有锈斑,也有因油漆质量不好而剥落的。小面积的油漆剥落,可用细纱纸打磨,然后抹上腻子,刷上底漆,再重新上漆。大面积的脱落必须把漆全部剥去,重新涂刷。二、油漆起泡首先将泡刺破,如有水冒出,即说明漆层底下或背后有潮气渗入,经太阳一晒,水分蒸发成蒸汽,就会把漆皮顶起成泡。此时,先用热风喷枪除去起跑的油漆,让木料自然干燥,然后刷上底漆,最后再在整个修补面上重新上漆。若泡中无水,就可能是木纹开裂,内有少量空气,经太阳一晒,空气膨胀,漆皮就鼓起了。面对这种情况,先刮掉起泡的漆皮,再用树脂填料填平裂纹,重新上漆,或不用填料,在刮去漆皮后直接涂上微孔漆。三、出现裂纹这种情况多半要用化学除漆剂或热风喷枪将漆除去后,再重新上漆。若断裂范围不大,这时可用砂磨块或干湿两用砂纸沾水,磨去断裂的油漆,在表面打磨光滑以后,抹上腻子,刷上底漆,再重新上漆。四、失去光泽原因是未上底漆,或底漆及内层漆未干就直接上有光漆,结果有光漆被木料吸收而失去光泽。有光漆的不好也是一个原因。用干湿两用砂纸把旧漆磨掉,刷去打磨的灰尘,用干净湿布把表面擦净,待干透后,再重新刷上面漆。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气温很低的环境下涂漆,漆膜干后,也可能失去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