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将建17万套政策性住房 2018北京将建1.4万套公租房
建材 作者:jun287 时间:2018-10-16 13:36:02 浏览量:6162 来源:住范儿
导语:北京保障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仅在2017年,北京就启动2.6万套公租房配租入住。其中,乐活雅苑等7个公租房项目打破户籍和收入限制,面向“新北京人”实施专项配租,让公租房惠及更大范围的群众。数据显示,包括乐活雅苑、辛店家园等项目在内,截至2017年年底,北京保障房中心累计持有保障房项目125个,共计11.7万套。运营管理平台持有公租房项目76个,共计10.38万套,已配租公租房项目60个,实现公租房配租约6.4万套,已入住3.87万户,改善了10余万居民的居住条件。北京市保障房中心2018年计划实现投资363亿元,新增土地储备45公顷,新增保障房1.3万套,实现新开工保障房1万套,竣工交用2.4万套。今年争取新增配租公租房1万套,新增入住2.4万套,为更多的北京人、新北京人提供保障住房服务。作为公租房项目的持有主体,公租房运营管理部门还承担起了公租房租赁管理和物业服务工作。“从拎包入住到物业管理,从维护维修到组织开展社区文化,目前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服务规则,”相关负责人说,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准确掌握住户的情况和诉求,积极开展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对住户提供全天候物业管理和维护服务。针对部分年龄较大的老年住户,公租房运营中心还承担起了定期上门巡查的责任。
今年北京拟建各类保障房多少?北京3月23日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消息,北京市住建委下达2018年度保障房计划,北京市人民政府与各区、各部门签订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以下简称“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显示,2018年工作目标是,北京市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5万套。着力推进已供地共有产权住房建设,尽快形成市场供应。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2018年底前,列入国家计划的政府投资公租房分配要完成90%以上。市场租房补贴依申请实现应保尽保。目标责任书要求,各区全面负责实施辖区内集体建设用地租赁住房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房精准分配,落实以区为主、精准分配的要求,统筹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各类人才、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京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提高分配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全面提高保障房服务管理水平。组建区级专业运营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本区公租房建设筹集和运营管理、代持共有产权住房政府份额、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等工作。北京市住建委表示,2018年将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的五年内北京市新供应150万套住房的任务目标,以及“四个70%”的结构性要求,建立符合首都特色的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切实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推进住有所居,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贡献力量。
2018北京什么类型的人可以申请公租房 保障性住房
2018年还可以申请公租房吗?
2018年可以申请公租房。一、公租房申请条件1、具有非农业户籍;这一点要给我们特别阐明,公租房是租给没有适宜住所的人,农业户籍的人都是有宅基地的,所以也就不达到这项规矩,进城务工的农人家庭名下也是有宅基地的,所以在大多城市,农业户口是无法申领公租房的。2、上一年度人均年收入3万元及以下;如果单位没有年终将,按12个月计薪的话,月收入低于2500元的人就达到申领条件,个体户也同样,收入低于3万元就达到条件。两人申领住所,则一起收入不高于6万元/年,一次类推。3、人均产业在11万元及以下;这儿的产业不是指存款、包含机动车、非寓居底商、工商注册以及其他拥有产业价值总和,低于11万元。也就是说,没有超出本身经济方可的高消费物品。4、人均建筑面积12平方米以下且没有享用其他住所确保的家庭;以家庭名义申领住所的话,首要要确保现在没有正在享用的其他住所优待确保;其次人均建面小于12平方米,也就是说,如果是三口之家,现在住所不得大于36平方米。5、离婚人员须在离婚1年以上方可申领;这儿的离婚人员也要达到名下无房,且个人产业低于11万元,且收入低这三个条件。间隔1年期限是以离婚证、判决书或调解书盖章收效的日期为准始日期。二、公租房申请流程1、申请和申报材料齐全且形式符合要求的,应当予以受理。申请和申报材料不全或形式不符要求的,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全部补正申请和申报材料的,应当予以受理。2、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当自收到或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会同区民政、社会保障、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及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的申请和申报材料以及户籍、收入、财产和住房状况等进行审查。审查可以采取查档取证、邻里访问、入户调查等方式。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应当积极,如实提供有关情况。3、经审查合格的,由区住房保障部门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十五日。在公示期内,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区住房保障部门对异议应当予以核实,并公布核实结果。拒不审查、经审查不合格的或者因公示期内有异议经核实异议成立的,由区住房保障部门驳回其申请,并书面说明理由。申请人对区住房保障部门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市住房保障部门申请复核。4、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当将审查合格的住房保障申请及有关申报材料一并报市住房保障部门,由市住房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公安、规划和国土、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税务等部门以及有关金融机构、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予以协助。5、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市住房保障部门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十五日。在公示期内,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市住房保障部门对异议应当予以核实,并公布核实结果。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或者因公示期内有异议经核实异议成立的,由市住房保障部门驳回其申请,并书面说明理由。6、经公示无异议或有异议但经核实异议不成立的申请人,按轮候规则列入轮候册进行轮候。7、轮候到位的申请人可以在住房保障部门提供的住房范围内,自行选定具体的住房,并按规定签订租赁协议。扩展资料: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包括一些退休老人及残疾人。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截至2018年6月底,北京市已启动公租房分配(含市场租房补贴)1.26万套(户),其中实物房源约1万套,新增市场租房补贴发放2600户。完成全年政府实事任务分配公租房1.5万套(户)的84%。参考资料:公共租赁房百度百科
北京市市建委网站公租房怎么查
您好!5万套只是最低目标在“十二五”时期,本市通过各种方式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100.9万套(户)。其中新建筹集90万套,货币补贴1.4万户,房屋修缮9.5万户,这也使“十二五”期间保障房100万套建设筹集任务目标顺利完成,保障房轮候家庭的住房需求实现了全覆盖。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本市确定今年的计划是筹集保障房5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4.4万套、其他类保障性住房(含公共租赁住房、自住型商品住房)0.6万套。“5万套只是最低目标。”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昨天解释,这5万套只是目前已经落实供地的房源,随着今年土地供应增加,房源筹集量也会增加。此外,筹建的数量并不等于分配的数量。也就是说,筹集只是针对于今年供地方面,而实际分配还会更多考虑过去已经开工建设的保障房。这位负责人说,近年来北京市公租房、自住房还有部分在建项目,今年也会陆续达到竣工交用条件,形成有效供应,所以申请家庭尽可放心。公租房租金跟着成本走根据目前的筹集计划,此前常常被市民提及的经适房和限价房已经消失。不久前,市住建委曾表示,截至去年底,北京已经实现保障房备案家庭房源对接需求的全覆盖。在满足已有轮候家庭后,原则上将不再建设经适房和限价房。今年还会有少量去年已经供地的经适房或限价房开工建设,但不会有新的经适房或限价房的土地供应,建设计划中也不会安排新的项目。这也就意味着,将来北京主要建设筹集三类保障房源,即棚改安置房、公共租赁住房、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应越来越多保障房的同时,本市的保障房政策也在逐步优化。“十三五”期间,住房保障工作实现“三个转变”,即工作重心从抓建设为主向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保障方式从实物保障为主向实物与货币补贴并举转变,建设运营主体从多元化向专业化转变。“在公租房方面,本市将逐步放宽公租房的准入条件。”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将设计、建设单身宿舍、青年公寓、人才公寓和老年公寓等多样化公共租赁住房。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及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市场租赁补贴力度。“考虑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成本, 对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实行动态调整。”他说。自住房优先辖区内购买“职住平衡也是本市保障房政策优化的方向。”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本市今年在公租房、自住房政策方面都将推进职住平衡。目前,本市的自住房购买政策是全市通盘考虑,对无房者和轮候家庭优先。而这一政策将有所变化,更加侧重考虑区域内部解决。自住房方面,今年北京自住房将推“所在辖区优先购买”政策,也就是说户籍和工作在本区内的老百姓将优先购买本区的自住型商品房。例如,户口在顺义区或工作在顺义区的家庭则会优先购买顺义区内的自住房。“这主要是考虑到推进‘职住平衡’。”这位负责人说。像东西城这样区内没有自住房项目的地方,自住房该如何解决?会不会像限价房一样从其它区专门调配房源?记者了解到,辖区内优先购买并不意味着无法异地购买自住房,东西城符合条件的家庭依然可以到其它区摇号购买。不过,未来政策也会对调配房源的情况予以统筹考虑。望采纳,谢谢
北京公租房项目开始没?
3月11日,该中心合并资产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旗下运营管理平台持有的公租房项目已累计惠及10余万居民,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是北京市属大型国有企业,于2011年6月由北京市一次性注资100亿元成立,旨在推动探索市场化、专业化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和管理机制。截至2018年2月,中心合并资产总额已经从最初的100亿元增长到1023.57亿元,将为北京市保障房项目投资融资、研发设计、建设收购、运营管理等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中心成立近7年来,着力打造了投融资管理、建设收购、运营管理3大平台,努力发挥北京市公租房、棚改安置房建设主力军的作用。截至2017年底,旗下运营管理平台持有的公租房项目达76个,共计10.38万套,已配租公租房项目60个,实现公租房配租约6.4万套,已入住3.87万户,帮助10多万居民改善了居住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