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家装“风口” 盈利模式尚待考验

行业新闻 作者:henry 时间:2018-06-29 11:49:35 浏览量:7175 来源:住范儿
导语: 互联网装修可以看成是家装O2O的2.0,从平台模式延伸到用户模式的“一站式产品”,这其中可以从宏观和微观几方面分析。1、“互联网+”的改造。家装行业产值规模大,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高,用户体验差等天然属性使其本身就具备被互联网改造的基因,只是等待一个时机。互联网思维的盛行及互联网工具的成熟,就像是星星之火,点燃了互联网装修的燎原之势。克强总理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第一次提及鼓励O2O线上线下互动消费,更是推波助澜。2、用户需求的使然。家装行业很不规范,家装产品极其复杂,信息缺失,透明度差,猫腻陷阱多,用户消费体验差,出现用户吐槽喊坑爹,夫妻为此闹离婚,你说愁人不愁人;加上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快,使得一站式的简单、透明、所见即所得的高性价比装修产品呼之欲出。3、行业发展的推动。家装O2O前期是中介模式,平台连接了业主和施工队、设计师、主材家具供应商等,让家装链条上的各种分散资源可以高度集中,不同平台的模式、运营及财力等差异,使得对这些资源的整合力不一样,让一站式的装修产品有了资源的保障。谁在“捧杀”互联网装修互联网装修火了后,各种非议纷至沓来,媒体也有质疑声,这和爱空间“炒作式”开场有很大关系。但喊声最大的则是传统装修公司,就在年初,央广经济之声《新闻晚高峰·天下公司》聚焦互联网装修大战时,采访某装修公司老板对此的看法,对方直言“那是骗人的”!也难怪传统装修不爽,让装修行业透明了,没了增漏项,没了猫腻陷阱,没了高额的装修成本,他们还怎么活儿?而互联网装修们真正的竞争对手是传统装修,是那些还在叫卖“90平米家装28800元全包,还送万元家电”的装修公司们,“他们一天不除,家装行业就永无宁日”。当然也有较大的品牌装修公司,通过高客单价赚取更多毛利,维持较大的运营和营销成本,他们也不希望硬装微利化。互联网装修玩法不一样,通过供应链管控和口碑营销,将装修公司过多花费在供应链、运营和营销上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实创装饰董事长孙威认为互联网装修引发了家装行业价格战,“搅乱了整个市场,甚至有些企业跟风推出类似的低价套餐,整个行业似乎回到十年前推崇低价快装的年代,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其实,推出低价套餐基本都是传统装修公司,或者打着互联网装修旗号的传统装修公司。环境险恶,所以,互联网装修们要团结,别起内讧,别想着踩着同行往上爬,先把市场做起来,先把产品做好!别再出现用户在社区上声嘶力竭的声讨——“我是花钱请你们来给我装修,不是花钱来体验如何当福尔摩斯”!最近看到有住起诉爱空间产品抄袭,微博上还专门做了话题,阅读量不少,这是有专门团队运作,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如此借势传播对行业发展来说没啥好处。传统装修们恨不得你们互掐,掐死更好,省得老子生闷气!进入的四种类型目前市场上打着互联网装修的旗号很多,但真正的没几个,大多数是挂羊头卖狗肉,自建电商平台体系为主,根据进入方式和发展策略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家装O2O的产品延伸。这是家装O2O的根据资源优势,对产品的重新细分和规划。最具代表性的是深耕家居建材行业7年的我要装修网兄弟品牌——“性价比最高的互联网装修”蘑菇装修,依托7000多家供应商资源和2年“工长联盟”装修产品积累,快速跑了起来。二是凭借互联网思维的直接杀入。资源储备及装修经验欠缺,供应链管控和施工监理没有太多积累,而是依靠对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快速杀入进来。如极客美家和爱空间,前者让用户一件一件选,看似参与感十足,其实过于繁琐;后者的“20天完工”成了营销手段,真像雷军说的“延迟1天赔1万”岂不倾家荡产。三是行业大佬的进入。这个无需解释,在家装相关产业中是某一领域的大佬,进入互联网装修有一定优势。如海尔家居有住网、搜房网家装,万科也推出了精装套餐。四是电商平台的“进攻性”保护。电商巨头的进入,既是分一杯羹,凑凑热闹,也是对平台的保护。2010年淘宝网就上线了家装频道,2011年与合作方在线下建立了“爱蜂潮”产品体验馆,不涉及装修,而此次推出了“极致装修30天”的极有家,轻模式的切入考验服务质量的管控能力。另外天猫也有品牌企业进驻,将会出标准,单平米报价要有零增项等承诺。此外,也有小的传统装修公司出了“极致套餐”,打着互联网装修的旗号,不算太好,也不太坏,就看后期发展了。发展的挑战与瓶颈目前,互联网装修们基本都还在样板市场跑数据,有的也在谋划全国市场,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第一,产业链优质资源的争夺。毕竟“互联网装修”是家装O2O的一种形式,还有平台模式对产业链上的各项资源的争夺。如各种的抢工长平台、设计师平台、家居建材团购平台抢夺优质资源,使得互联网装修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高质资源的低成本整合烦恼。而如果先天已经占有某些资源的互联网装修则会发展更为顺利。第二,全国布局的供应链管控和施工监理难题破解。产品容易复制,但供应链管控和施工监理的复制相对要难,再怎么标准化,还是得让人去做,施工、监理人员的“职业化”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在施工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有产业工人,可以标准化管理,但前期运营成本高;另外是和劳务公司合作雇佣工人施工,有的直接和工长合作,相对管理成本高,边际成本会随着接单量的增加而增大。第三,传统装修“半进化”的搅局。这里不担心到底进化到啥程度,因为还没到没饭吃的绝境,日子过得还算舒坦,没必要牺牲眼前利益。担心的是披着互联网装修的外衣,扰乱市场,搞得乌烟瘴气,坏了行业口碑,其他真正的李逵遇尴尬。记得第一次保健品浪潮的衰退就是锅里苍蝇太多,把市场搅烂了。第四,硬装入口后的盈利模式挑战。现在大家都在靠硬装争夺流量入口,导致硬装利润微薄,甚至为了更快启动市场,可能都不赚钱。这对想要扩张的互联网装修来说必须得依靠资本的助推,要跑得快,从A轮到D轮可能就两年时间。但后续的盈利说是依靠家具、软装及智能家居寻求利润突破,但都是计划;更要命的是,这块市场会面临来自天猫、京东、国美甚至像小米、海尔等跨界竞争者,更为惨烈,需要提前规划各自的盈利模式。运营的趋势与策略再结合发展趋势,谈谈运营的一些策略,尽量跟大家分享干货,只说有用的,执行好的话会降低未来的隐性成本。3D云设计化抢夺设计主导权。互联网装修以后与家具、软装及智能家居的连接增加客单值有个前提是设计一体化,才能增强产品的整体销售力。这就得打通硬装设计(包含主材搭配)、软装设计,甚至还要主导家具的设计,才可能实现后续的盈利模式。而这些不同设计平台的整合要靠3D云设计实现,对用户虚拟体验也更真实。这牵扯了技术开发和设计资源整合两大工作,就看企业各自的战略眼光如何了!产品标准化快速复制。这是互联网装修产品的主要特征,这也是家装行业一直没有诞生龙头企业的原因。不管是599、699还是666,只要用户报面积就能快速算出家装预算,这是标准化的魅力,省事,省心,还省钱。但还得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平衡好,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用户需求最大化地归类,然后再标准化。如电视背景墙,可以针对地中海、田园等不同风格制作至少5套可选方案。营销口碑化降低成本。这是降低营销成本最核心的一点儿,如果没有口碑化的传播,都不能称其为互联网装修产品。前提是产品要好,还得善于利于粉丝和社区进行内容传播。供应链及监理本地化管控质量。互联网装修也有极强的本地化属性,首先是每个地方由于民俗,及人们的审美差异,会在设计、家具和软装有些差异需求;其次要建立建材的本地化供应链,有些主材辅料的全国品牌在当地市场用户不一定认可,得根据用户喜好和价格重新筛选;最后监理验收,虽然通过APP、微信等社交工具能及时查看,但对用户来说,项目经理登门拜访,总会让人舒坦。有人说互联网装修要轻运营,这是胡扯,还得适度重,这是产品属性决定的。管控移动化解决数据通路。这是O2O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更何况像互联网装修这样的供应链管控、施工管理等沟通、对接、协调工作繁琐又复杂的行业,各种智能软件的移动化应用很关键。在发展期,就要提前考虑这块的布局。否则,有可能出现下面这一幕。2014年10月,当饿了么平台日均订单已从接受大众点评投资时的10余万单增长到了100多万单。而此时,他们的技术团队跟不上发展,导致后台系统几乎每隔几天就会面临一次宕机。市场招商人员频频抱怨:“你看我辛辛苦苦跑了两个礼拜,结果公司后台系统连续两次宕机,现在所有老板都不理我了。”还有数据平台迟迟刷不出数据持续被各业务部门吐槽。这些都是要预防的。工人职业化改变行业生态。谁能让装修工人职业化,谁就能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说白了,主材辅料是在资源范围内可控的,设计的所见即所得也不难实现,唯有装修工人是最难改变的,这是社会全面发展才能解决的难题。而“让工人有尊严地工作”势必会对产业链产生巨大冲击,将会改写行业规则,效率和标准化也将提高。那到底是自养工人?还是建立工长合作制?这里不做定论,即使合作制也会让工人有更高收益!预计1-2年,家装O2O的风口就要来了。未来,家装O2O领域会诞生一家类京东的公司,那一定来自“互联网装修”,但路得一步步走,就看谁能借助资本的力量跑得更快,让用户体验更佳,让链条上人都有更好的收益!
“互联网+”概念持续走强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风口 去百度搜索,出来的结果大多都是总理在两会提出来的,同时也指明了“互联网+”已经处在了国家级战略的高度。这写解释代表什么呢?我的理解是,第一,“互联网+“已经是个国策,其落实与执行是会有相关部分参与及推动的;第二,“互联网+”是个方法论,以后社会各界都要用这个方法论来指导千万中国企业的转型及升级;第三,“互联网+”具有极强的使命感,是必须执行与推行的。试着给“互联网+”下个定义以上背着所述,是笔者对政策的一种片面或者不严谨的解读,大概各级政府的官员们于政治方面对“互联网+”会了解的更深。伟哥当然不是为大家解读政策的,还是需要在互联网及商业角度说一下“互联网+”的。纵观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史,自从互联网诞生、到1.0、2.0及3.0时代,所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都是“互联网+传统商业”的模型。1.0时代是互联网+信息,2.0时代是互联网+交易,3.0时代是互联网+综合服务。互联网技术不断推陈,商业模式不但出新,只是万变不离其宗,一直遵循“互联网+360行”的模式。以此,“互联网+”是互联网融合传统商业并且将其改造成具备互联网属性的新商业模式的一个过程。几十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这种模式是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有大量例证证明其可行性,所以由政府牵头立这个项目并推广、督促社会各界执行,是件非常靠谱的事,也是在将来能够改善民生的事,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方针的。“互联网+”的几层含义当前非常流行“解构主义”,无论是商业、行业,还是电影、音乐,都会因为解构而焕然一新,同时也能够让人们能够看透其本质上的一些东西。说白了,就是把一个词或者一个事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遍,将其内涵也挖掘出来展示在用户面前。这里,伟哥也试着对“互联网+”做一个解构,以挖掘“互联网+”更深的几层含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第一个内涵是“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的第一步是了解互联网,所以了解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基础的开始。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长期发展中,很多互联网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及数据,足以让他们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就可以看作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企业总结出来的,更适合线上的商业模式,所以对传统企业在线下经营不会太适合。“互联网+”要求传统企业先了解互联网思维,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有雷军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也有其他的诸如生态思维、平台思维、免费思维、跨界思维等互联网思维。正是这些内涵丰富的互联网思维,构成了种类繁多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就如餐饮企业的标准化流程,其特点是可以快速复制。但互联网思维不是万能的,当前更多的所谓的“屌丝、粉丝、迭代”等互联网思维是建立在产品运营、商业营销及用户服务的基础上的,并非商业模式的具体体现。互联网渠道+在一部分互联网人的眼中,互联网是个工具,这个看法伟哥是认同的。就如之前的蒸汽时代、电力时代一样,这些工具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进而从事更多的工作,给生产与生活带来更大的便捷性。互联网作为工具,做大的贡献就是在互联网2.0时代到来以后,互联网成为一个企业们商业营销及交易的新渠道。这个渠道跟线下的其他渠道一样但效率更高,在线支付使得购买商品更加容易,在线选货的种类更多,重要的是互联网渠道让商家的市场增加了十几倍,彻底冲破了地域概念,不用区域代理机制也能卖货到更远的地方。“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互联网在商业创造了一个新的营销及供应的渠道,有了这个渠道所有的交易都不成问题。理论上任何行业的任何商品都可以在网上实现交易,电商诞生到现在,基本上所有大家见过的商品都被放到了网络商城上。因此,探讨“互联网+”必须研究“互联网渠道+”这个属性,渠道是互联网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B2B还是B2C。互联网平台(生态)+互联网发展到3.0时代,进入互联网+综合服务的时代。除了特别大的市场,大型的互联网商家已经看不上那些本源市场不够大的行业,但是一个商家足够多的行业是需要互联网服务的,大型商家们干脆做出一个只服务于卖家与买家的网站,而自身不从事这个行业,这就是我们当前看到的各大平台。电商平台、物流平台、社交平台、广告平台等等各种平台应有尽有,到后来,这些平台开始垂直与细分化,出现了美妆、生鲜、酒类、鞋类等更专业的平台。 本质都是电商,融合社交、物流、营销等工具,为买家和卖家双方提供最大化的服务,盈利模式上赚取的是服务费。这些平台后来越做越大,已经不限于自身起家的行业,通过平台吸引更多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并且开始跨界发展,譬如社交平台会做游戏、电商及硬件等,电商平台也会做文学、电影及体育等。这些平台几乎会做当前能见到的各种热门行业的业务,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业务也因其战略发展需要而被纳入旗下。实现方式则通过与其他商家合作及收购、并购。他们自身能做的自己做,不能做的或者不愿意做的交给别人做,从而由共同的价值链组成与自然生态类似的互联网生态。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 ”,一方面可以自己做平台或生态,另一方面在早期也可以加入某个平台或生态,坐那些平台不愿做或者不想做的,从而通过平台及生态战略来实现企业的初步转型。平台一方会为企业提供足够多的帮助与支持,将来很有可能是传统企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大部分企业会选择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平台及生态的入驻,另一条则是企业自身的探索,这样可以回避转型不成功的风险。万物互联+对于“万物互联+”,这个也可以称作“物联网+”。虽然现在各处都是智能硬件,各处都讲物联网,要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未来的“互联网+”形态。“互联网+”被提出来,也正是因为将来会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从商业到物,到人,再到事,所有的都是被连起来的,这将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出现,也会是“互联网+”的最终目标。因为在那个时代,商业及企业已经不分线上与线下,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大一统”的状态,也就不会再有所谓的企业转型之谈,“互联网+”也就完成了其使命。关于未来的“互联网+”,这里不再详述,我将会在另一篇文章中给予叙述。应该怎么理解“+”除了对“互联网+”的互联网部分做一个解构,这里也简单的说说其中的“+”。这个“+”可以看作是连接与融合,互联网与传统企业之间的所有部分都包含在这个“+”之中。这里面会有政府对“互联网+”的推动、扶植与监督,会有企业转型服务商家的服务,会有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企业的不断造访,会有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不间断的探讨,还有连接线上与线下的各种设备、技术与模式。如果去翻阅资料,还会有更多内容在里面。总之,这个“+”即是政策连接,也是技术连接,还是人才连接,更是服务连接,最终实现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对接与匹配,从而帮助完成两者相互融合的历史使命。在技术上,“+”所指的可能是WiFi、4G等无线网络,移动互联网的LBS,传感器中的各种传感技术,O2O中的线上下线相连接,场景消费中成成千上万的消费,人工智能中的人机交互,3D打印中的远程打印技术,生产车间中的工业机器人,工业4.0中的一是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与智能物流。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将来还会有更多更新的技术来为“互联网+”服务。
新零售真的能赚钱吗
看你做什么新零售项目,比如无人货架、无人售卖机、自动鲜榨果汁机(橙汁、椰子汁)这些属于红海项目,目前竞争已经很激烈了,进场需要很大的资金和资源才可能成功,不然只能成为炮灰而一些竞争比较小的新零售项目,比如自动煮面售卖机、共享纸巾机等等,这些目前属于竞争较低的蓝海项目,进场资金需求低,但是市场前景、盈利来源等尚待考验我对板栗生炒售卖一体机“X板栗”这个新零售项目很感兴趣,市场前景,盈利模式也比较清晰
互联网家装“风口” 盈利模式尚待考验
为什么S2b时代互联网家装的必然是新家装
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浪潮正在逐步消散,以消费升级为主要标志的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正在成为拉动下一步增长的主要力量。在这样一个风口下,如何从供应端入手给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成为很多企业必须着重思考的重要课题。家装行业同样如此。尽管我们经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众多技术都应用到了家装行业当中,但是对于家装本质的改变依然较少,很多时候人们所接受到产品和服务依然属于传统家装。家装供应端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最终让家装行业始终都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存在。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家装同样需要一场新的变革才能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然而,家装行业漫长的产业链又让简单的技术无法真正奏效,必须来一场源自于家装行业本身的变革,而且这些变革要给家装带来本质性的变化,才能让用户获得更加贴心的服务,促成用户消费升级的实现。消费升级下,互联网家装同样需要升级尽管经历了短短几年的发展,但是互联网家装带给家装行业的良性力量却是无尽的。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家装流程之中,借助互联网的去中间化的能力来提升家装效率,运用互联网元素来破除家装行业的壁垒和陷阱……这些改变都在说明家装行业并非铁板一块,它能够借助外部技术力量获得长足发展。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提供给人们的产品和服务逐渐丰富化,简单地依靠互联网技术与家装行业的简单相加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必须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来适应消费升级时代的用户新需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户至上。互联网家装的基本思路和模式需要升级。互联网家装出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家装”两种元素的简单相加是其主要特点。尽管这种相加带来了家装行业效率的提升、家装过程的日趋规范,但是家装行业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太多改变。随着用户获取家装服务渠道的多元化,简单地依靠这种简单相加已经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只有满足用户升级的需求,才是互联网家装后时代的关键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常是将更多的技术应用到家装过程当中,并没有考虑家装行业本身的接纳能力。这种思路显然有些野蛮的味道。这种简单相加所带来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用户的反弹和市场的用脚投票,于是我们看到了用户开始逐步逃离互联网家装,转而选择那些曾经给他们带来无尽痛点和陷阱的传统家装。在这样一种境况下,互联网家装需要来一场深度的变革,从最根本的思路和模式上着手。告别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相加,转而用一种深度介入的方式,通过新技术与家装行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来达成升级的实现。互联网家装的“工具”需要升级。互联网家装之所以被称作是互联网家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产生于互联网,它借助互联网的工具来改造传统家装。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在其他行业上面屡试不爽,这种让人们看到了它在家装行业上应用的市场前景。然而,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家装简单地借助互联网技术已经无法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必须借助新的工具进行升级,才能让家装行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另外,互联网技术在家装行业上的应用同样让人们看到了其局限性,很多互联网技术无法在家装行业当中获得深入应用,导致家装行业并没有发生根本改观。以设计为例,尽管我们通过将设计方案进行云端处理提升了前期设计过程当中的应用,并且通过将设计方案进行产品化的处理让海量用户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标准化,但是,这种野蛮的标准化的背后是对用户需求的无视和阉割,家装设计是一个个性化很强的存在,如果简单进行标准化,必然带来更深的用户痛点。因此,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显然无法给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必须借助新的技术才能破解互联网家装的野蛮与粗鲁,转而回归到一种个性化,协调发展的轨道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户第一。互联网家装的组成要素同样需要升级。互联网家装要做的是将家装行业的所有要素全部都整合到一起,通过整合来提升家装行业的效率,对于这些家装行业要素的改造并不是很多。依靠这种整合而非改变的逻辑,显然无法带来互联网家装的真正改变,只有真正改变家装行业的组成要素才能给家装行业带来本质变革。其实,传统家装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家装行业环节和流程之间的壁垒深重,各个环节之间的扯皮所带来的是家装行业的低效。尽管互联网家装将家装流程和环节全部都聚集在了一起,但是对于这些流程和环节的改造并没有真正改进多少,这就导致了用户仅仅改变了一种途径来面对家装行业的环节和要素而已,它们之间的扯皮与壁垒并没有真正得到改观。随着用户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简单地依靠这种相加而不从家装本身上着手来进行改变已经无法真正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只有真正让家装的组成要素获得改变,实现各个流程与环节之间的弥合才能让用户彻底告别家装痛点,迎来家装新时代。消费升级时代,互联网家装如何实现升级?用户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说明简单地依靠传统的经验和模式已经无法真正带来用户需求的满足,必须借助新的方式和手段来改造互联网家装时代出现的痛点和问题,才能给家装行业带来升级,从而以互联网家装的升级满足用户的消费升级。告别平台思维,完成从平台型家装向垂直型家装的转变。互联网家装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平台思维,通过家装的流程与环节全部整合到一起来提升家装行业的销量。这种平台思维在“互联网+”时代相当常见。无论是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还是以美团、滴滴为代表的互联网新贵几乎都是用平台思维完成了自己对市场的控制。家装行业同样如此。尽管这个行业出现了类似保障网这样的互联网家装独角兽,但是他们依靠的依然是前期的用户积累以及将家装元素聚拢到一起的平台型思维。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尽管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获得迅速发展,甚至能够确立它们在家装市场当中的地位,但是对于用户来讲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因为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完全有别于传统家装的装修,尽管他们创新了很多的监督措施,但是这些监督措施对于家装本身来讲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和效果。想要给用户带来装修体验上的改变必然需要完成这种从平台型向垂直型的转变才能给用户提供完美的装修体验。以深度介入的方式参与到家装流程当中,借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经验积累用新技术的方式原本依然是传统家装的要素进行改造,从而实现家装行业真正意义上的改头换面。比如,我们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将家装行业的环节和流程进行数字化表达,告别家装行业流程与环节的不同,以数据的方式实现彼此之间壁垒的融合,通过实现家装流程的数字化来规避家装流程与环节之间的壁垒,让家装回归到一个新的阶段。除了以大数据技术垂直介入家装流程与环节之外,我们还能够通过VR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介入到家装设计与实际施工阶段,通过这种新技术的应用来改变仅仅只是平台介入,而无法真正给家装本身带来改变的现状。通过装修工人的升级来实现家装操作流程的升级,满足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其实,互联网家装之所以给人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装产品与服务的真正提供者的素质依然没有发生改变来造成的。装修工人作为家装服务的提供者,如果他们的素质得不到提升,那么他们提供给用户的家装产品和服务必然陈旧的。装修工人的升级的另外一种表述是装修工人的产业化。即使在互联网家装时代,家装服务的真正提供者依然是传统的装修工人,正是由于这些工人缺少严格管理、规范化的培训,导致很多互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并不是特别顺利。这种问题的存在最终导致了尽管在宣传的时候互联网家装有很多炫酷的应用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这些应用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整个市场陷入到了越改越乱的死循环。通过进行装修工人的产业化,我们能够对家装工人进行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培训、系统化考核,从而实现对家装服务的全流程控制。比如,我们能够通过对于装修工人进行标准化的管理,让一些新的技术应用纳入到装修工人日常的绩效考核当中,并通过相对应的薪酬刺激来让装修工人乐于使用这些新技术,乐于提供这些新服务,这样家装行业输出的服务才不会是陈旧的,低效的。通过装修工人的产业化,才能实现装修产品和服务的升级,进而才能满足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升级。以产业升级来带动消费升级,通过家装行业供给端的改变来拉动需求端的再一次增长。以新技术应用来满足用户行为方式改变的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升级。用户消费升级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互联网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基础设施,新的技术开始不断深度影响人们的生活。VR、AR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这些新的技术正在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依然按照原有的营销逻辑、运营方式、技术手段来给用户提供家装产业与服务,显然会有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依然用传统家装来满足用户需求一样的感觉。只有以新技术的方式来满足用户行为方式的改变,才能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对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升级。当前,很多家装企业开始借助VR、AR技术展示家装效果正是这种改变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炫酷的玩法能够满足用户在新技术时代的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随着VR、AR技术为核心的生态圈的完成,家装过程当中的诸多环节都能够借助这种技术来满足用户日常生活当中越来越多新的环节与这些技术产生融合的现状,让用户不再因为使用陈旧的工具而感觉到不适和突兀。除了VR、AR之外,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家装行业的应用也是一个趋势。当前,越来越多的场合开始出现智能机器人的身影,这种交互方式让人们面对冷冰冰的电脑屏幕变成了一个具象化的存在,借此让用户获得一种全新体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升级。比如,我们可以在家装过程当中的一些标准化的环节和流程之中使用智能机器人,不仅能够改变人工操作给装修工人带来的伤害,而且能够借助智能机器人来实现效率的提升,破解家装行业效率低下给用户带来的痛点。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给家装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素,简单地依靠互联网与家装两种元素的相加已经无法真正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只有真正介入到家装行业当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装的痛点和问题。借助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新的工人,互联网家装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从而满足用户在消费升级时代的新需求。
徽装国际整体家装定制时代广场为什么能引领互联网家装消费新时尚?
无论PC端网站和移动端APP
创业模式三个基本要素是共享、盈利、刚需吗
创业模式三个基本要素是:1、方向;2、创始人团队;3、产品和模式。方向:发展趋势,市场巨大。创业必须考虑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大势,像雷军说的要做风口上的猪。比如柯达、诺基亚的方向选择,就是教训。柯达以前是世界500强大企业,生产胶卷和相机,数码相机出来时应该感到危机重重了,当诺基亚把摄像头做成手机标配时,预示着这个行业已经没有未来了。诺基亚也倒在趋势面前,手机后来从通讯工具变成商务工具、娱乐工具时,用户更喜欢苹果的时尚、用户体验和各种各样的应用。从质量到用户满意是一大步,从功能到体验是一大步,现在已经从质量到用户体验到用户参与了。方向和市场空间什么关系呢?比如,互联网几种常见的赢利模式,广告、电子商务、游戏和互联网金融等,广告的大盘子是几百亿、手机游戏今年会超过一千亿元、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大盘子都是按万亿计算。创始人团队:目标高远、玩命极致创始团队、尤其是主导创始人,需要具备一些品质、专业能力和核心资源。首先看主导创业者是否目标高远,目标高远才能在困难时挺得住;目标高远才能在创业中做到玩命极致,打车软件有几个能像滴滴打车程维这样烧几十亿拼市场的;目标高远才能吸引人才,马云没有“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怎能让18罗汉跟随到底。意志坚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都要坚持下去。刘邦和项羽就是个好例子,刘邦占领咸阳后,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不留恋眼前享受目标高远,最后项羽手下的高手韩信、彭越、英布都归附了刘邦,反之,项羽觉得不能衣锦夜行,分封诸王后回到彭城,衣锦还乡去做西楚霸王过小日子去了。楚汉相争,刘邦总在打败仗,屡败屡战,项羽一打败仗,垓下之战情绪低落,虽力拔山兮气盖世,最终落败。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创业需要合伙人,具备相同价值观和目标一致,同时专业能力和个性能够互补,关键时刻能互相鼓励;创业过程中情商和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要善于沟通交流、要不停总结不停批判自己。产品和模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产品锋利创业不但要选对行业,还要评估产业链,找到最肥市场去做,这是产品定位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个我有惨痛的教训,十来年我经常能找到风口,却没有切入最肥的市场,最后都是热热闹闹,但是收获不多。中国国情比较复杂,竞争激烈,不但要考虑产品定位,还要考虑模式,模式怎么理解?比如网盘,在美国有一家云存储服务创业公司Dropbox,按照存储容量收费,3年左右估值超过100亿美元,中国的创业公司做网盘收费,互联网大佬马上跟进做网盘免费,创业公司无法立足。同样是广告模式,大家看看百度和新浪的差距,百度的关键词模式,海量词汇,开通账号充值自助服务,销售和服务更简单,新浪卖广告位、展示形式需要精心策划难度大,两种模式差距很大。商业模式的核心三要素是顾客、价值和利润。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回答以下三个基本问题:(1)企业的顾客在哪里?(2)企业能为顾客提供怎样的(独特的)价值和服务?(3)企业如何以合理的价格为顾客提供这些价值,并从中获得企业的合理利润?
互联网家装“风口” 盈利模式尚待考验
相关问答
1
局域网共享互联网怎样设置的啊?
最近公司里面组建了无线局域网,所以想要拜托我去问一下大家有没
1
想请大家帮忙推荐一款联想性价比比较好的台式电脑
大家现在不管是办公还是学习都会用到电脑,毕竟现在是一个互联网
1
昌平区的办公室改造价格?

有人知道昌平区办公室的装修改造翻新价格吗?互联网行

友情链接:
小白学装修

电话

装修群

计算报价

风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