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概念虽火盈利尚远

行业新闻 作者:cynthia_wy 时间:2018-06-29 11:49:32 浏览量:7172 来源:住范儿
导语: 尽管智能家居陆续有不少产品问世,从大件的智能电视、智能冰箱,到小件的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联网的家电仿佛连接了人们的生活。但因产品单一且功能有限等原因,智能家居还是没能摆脱业内对其“雷声大,雨点小”的评价。所幸,从概念炒作到应用实施、从单一的产品到联动的系统,智能家居并没有让我们等太久。
智能家居(设备)这个行业怎么样,最近概念挺火的,但是貌似都是在尝试,提前布局而已,应用也不是很普及 现在设备贵 ,个人感觉只能向高端的小区,别墅推广
智能家居市场面临选择:是封闭的小米还是开放的
智能家居的概念在市场已经存在很久了,现阶段,用户和企业对智能家居的认知和概念正处于形成和深化的过程中。相关家居行业专家也纷纷看好智能家居未来发展,并预测2017年智能家居市场或迎来下一个大爆发。智能家居市场潜力巨大,那其市场现状和未来发趋向又是如何?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中产阶级数量达1.09亿,平均收入30万以上;作为智能家居市场的主力消费人群,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基数,决定了智能家居市场的无限潜力。此外,产品销售仅是一次性的,然而更庞大、更持久的市场盈利潜伏于销售之后:届时,产品将成为入口,为用户带来一系列服务,企业从中获利,智能家居市场将不可估量。据统计,我国2015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431亿元,同比增长41.80%;2016年为660亿元,同比增长53.10%;2017年总市场规模预计为988亿元,同比增长49.60%。从数据上看,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增长速度上,我国智能家居市场发展均领先于全球市场。从国内市场来看,智能家居企业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海尔、美的、长虹、TCL、格力为代表的传统家居企业;一类是包括小米、京东、腾讯、百度、阿里在内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另一类则是电商平台(如京东、天猫等)以及欧瑞博、安居宝(300155)等智能家居品牌。三类企业均在经历各种风浪,例如:米家创造应用场景有限,智能家居产品数量太少;美的“一键控制”成空头支票,业务不尽人意;京东微联陷尴尬境地,技术方案标准不一纠纷不断等。当然,这仅仅是有待解决的暂时性困难,精彩帷幕仍在华丽揭开。智能家居的“硬伤” 概念不清晰根据《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分类指导手册》,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共分20类:电器控制系统、家庭背景音乐、家庭影院系统、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电锁门禁等……单看分类已眼花缭乱,更别提详尽细节了。这导致消费者心中的智能家居印象是:分类繁乱、复杂抽象、模糊不清、难以感知;此外,市面上各种良莠不齐的所谓智能产品也充斥其中,消费者可谓一片茫然。用户体验欠缺当前,智能产品缺乏线下体验,导致消费者理解模糊、感知不清、体验不足,无法形成购买需求。此外,无法一键设置也影响了功能体验:真正的智能应自动感知或预测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和习惯,主动调节自身运行逻辑、参数等去适应使用者;然而市面上大多家居系统往往需进行产品选型、方案设计、施工安装等,不符合“购买、使用、分享”的使用体验逻辑。价格昂贵市面上的智能家居产品价格不菲,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这一点也导致了智能家居无法快速普及。例如,为一套 120 平左右的新房安装智能家居系统(包括门磁安防开关、智能灯光系统、客厅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家庭影院系统等),总价近4万元(且不含辅材及施工费用)。若非土豪或发烧友,这样的价格足以让平常百姓望而却步。智能家居市场不明朗,但潜力很大受制于智能家居的价格不够亲民、场景分散杂乱、功能体验模糊、伪智能横行等诸多痛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尚未被燃起,智能家居行业仍处于朦胧、混乱、无序状态。但不容否认的是,智能家居行业正从诸多场景出发,逐步改变人们的传统家居生活习惯。虽然“智能家居”的概念被炒得火热,真正能做到“智能”的企业却寥寥可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必定是家居的大趋势,但如今却仍然裹足不前,智能家居市场仍然不明朗。智能家居在我国发展近十年,总体而言,仍处于初期。智能家居虽蕴藏巨大的市场,但由于没有完整的产业标准,没有真正切入用户需求,仍发展缓慢。智能家居产品区别于传统的家庭配电和弱电,在设计、集成、施工都不同,真正能融合智能家居各方利益的统一标准尚不确定,且用户价值不清晰,没有公司从客户的真正完整需求去规划。智能化应该是整体的,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去做,点状创新往往不能持久。虽然存在突出问题,智能家居依然存在巨大的市场。据国际专家预测,全球平均每年该领域的市场约500亿美元,国内目前每年有近10亿美元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及发达的东部地区大中城市。业内人士分析称,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增长的关键。原因如下: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家庭收入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家居潜在消费能力巨大;另一方面,我国是全球最大互联网市场,能够帮助智能家居企业打开市场。随着中国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智能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智能家居已经成为未来家居装饰潮流发展的最新方向。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的至少20年时间里,智能家居行业将成为中国的主流行业之一,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智能家居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90亿元;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403.40亿元,同比增长41%。2017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908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8.12%,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369亿元。投融资机构对这块蛋糕依然抱有很高期待,据报道,2018年年初便报出来多起智能家居融资事件:2018年1月4日,小米生态链企业“绿米”过亿元B轮,1月8日,智能门窗企业“源码智能”数千万元A轮,2月1日,智能床企业“麒盛科技”获红星美凯龙等机构超2亿元战略投资,2月5日,杭州古北电子(BroadLink)3.43亿元D轮……今年,巨头们面对争夺智能家居入口更为激烈,而核心不再围绕语音技术和智能音箱,一场覆盖家庭自动化的硬件争夺战将成为今年焦点。其中亚马逊和谷歌大肆收购以此提升智能家居竞争力,亚马逊以11亿美元收购Ring,作为可视门铃制造商,产品主要为视频摄像头、门铃及其他智能家居技术,正面迎击谷歌旗下智能家居硬件厂商Nest,甚至亚马逊平台将暂停销售Nest产品,向竞争对手玩起了封杀。目前,试图在智能家居平台上取得话语权的大企业可分为四类:(1)苹果、谷歌等科技企业,它们在自己所擅长的专业领域具备一定平台优势,正在向智能家居领域进行延伸。(2)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企业,主要通过与设备厂商合作,突破硬件入口获取海量数据,再向用户提供内容和服务从而构建智能家居生态体系。(3)以海尔、三星、美的等为代表的大型家电企业,网页链接
智能家居概念虽火盈利尚远
智能家居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如何?
智能家居最初的发展主要以灯光遥控控制、电器远程控制和电动窗帘控制为主,随着行业的发展,智能控制的功能越来越多,控制的对象不断扩展,控制的联动场景要求更高,其不断延伸到家庭安防报警、背景音乐、可视对讲、门禁指纹控制等领域,可以说智能家居几乎可以涵盖所有传统的弱电行业,市场发展前景诱人,因此和其产业相关的各路品牌不约而同加大力度争夺智能家居业务,市场渐成春秋争霸之势。目前除了上海索博、波创、瑞讯科技、普力特、超享智能等传统智能家居厂家之外,市场上还出现多种类型的竞争主体: 一是传统安防企业。当前随着可视对讲产品技术从模拟走向数字、从总线走向TCP/IP,在传统对讲系统的基础上集成家庭安防、灯光、家电控制等功能成为可能,这促使很多传统安防报警及可视对讲等厂商(如视得安罗格朗、冠林、安居宝、振威等)开始涉足智能家居行业,把智能家居功能加入到它们的系统中去,推出带智能家居控制功能的产品,如目前很多可视对讲厂商在推广的全数字可视对讲智能终端,就是通过智能触摸屏把可视对讲、安防报警、智能家居、多媒体功能进行整合,使原来单一的可视对讲室内机成为真正的智能控制终端,从目前来说这是比较理想的智能家居发展趋势。 二是家电企业。近年来传统家电品牌不断调整产品线,研发智能家居产品,扩充区域市场,典型代表如海尔、TCL、美的等,此类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品牌、渠道以及资金,并且其对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及需求也比较了解。海尔是最早进入智能家居市场的企业,随之TCL、康佳等家电企业也纷纷涉足智能家居市场。目前以海尔为代表的传统家电生产商成立了“E家佳”联盟,来推动家电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 三是IT通讯企业。从智能控制的方式角度来说,智能家居主要是通过遥控、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人体感应、温湿度环境控制等多种智能控制方式来实现,目前以联想为代表的“闪联”组织,欲通过带闪联标准的产品来实现对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管理与控制,通过IT产品渗透到智能家居市场中。而手机厂商摩托罗拉公司开始收购做智能家居控制软件的企业,欲通过智能手机控制进入智能家居市场,甚至于GOOGLE公司想通过收购摩托罗拉智能手机事业部并结合自身的安卓平台来布局智能家居未来巨大的市场。
智能家居未来的发展趋势是?
经过智能家居行业近两年的打造传播,智能家居概念已经逐渐渗入市场,前瞻产业研究院调查显示,有95.19%的网友表示对智能家居感兴趣,但其发展和家庭普及应用情况却一直不太乐观。事实上,目前,智能家居市场渗透率较低,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统计,显示美国智能家居市场渗透率最高,也仅达5.8%,同期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渗透率仅为0.1%。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431亿元,同比增长41.78%,预计到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900亿元。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市场正处于一个成长期的临界点,市场消费观念还未形成,创业者所推出的相关智能硬件产品一直处于争议状态。随着国家政策扶持与规范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深入与完善也为智能家居的发展注入了原动力,加之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兴盛更是给传统智能家居指明了发展变革之路,家居大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智能家居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小米的智能家居为什么不火
我们先来说一下当年(2011年)小米手机成功背后的分析:手机市场现状:智能手机价格居高不下,以iphone和三星为主,高性能的智能手机用户主要为收入较高的白领人士;但对于高性能智能手机的需求最旺盛的学生和收入较低的职场人士却没有得到满足。目标人群:对手机性能有一定要求,但经济条件不成熟的年轻人群。产品调性:高性价比的手机,为发烧而生针对年轻人群对高性能手机的刚性需求,小米从这一个需求和市场空间都巨大的产品切入,可谓眼光十分独到;但好的产品最多只是成功的一半,那段时间小米的营销和运营更是让人叫绝!在互联网还没有成为各个手机厂商的标配的时候,小米利用互联网的口碑营销以及产品发售环节的饥饿营销,狠狠的赚了一把眼球,一举把小米手机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再来说说现在的智能家居,其实,智能家居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来了,到了今天都无法实现规模化的普及,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家居行业的标准还没有真正的确定下来,毕竟不可能一家子的家居都用一个品牌,各品牌之间家居的打通,由于错综复杂的厂商关系,标准的统一建立需要时间。其次,由于智能家居已经提出了将近二十年,许多的家居厂商都推出了相应的产品,而且价钱方面经过了上一波的小米的掠劫之后,价钱也不会太离谱。综合以上两点来看,小米的智能家居依旧没有解决行业的标准问题,在产品和价格方面也没有太多的优势。再看看营销,由于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标配,小米的互联网营销已经不可能再向以前那样让它再度封神了(看现在的小米之家的线下布局就可以看出来,当互联网成为标配的时候,企业真正拼的才是真枪实弹的实力)最后必须从用户的角度进行分析,智能家居的概念虽然已经提了很多年,但由于行业的标准没有确立,规模化的普及还没有实现,导致现在的智能家居的使用者大都为收入比较客观的社会阶层,(智能家居的价格不低)而这一个阶层的人,并不是小米的这些年来的用户圈层。综合上面的原因来看,小米的智能家居产品没能像小米手机一样火起来,都是现在这个时局所决定的。做企业,产品,营销是很重要,但切入的时机,也是重中之重!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智能家居概念虽火盈利尚远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