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家房企负债合计超3万亿元 其中18家负债率超过80%红线
家电 作者:鲤鱼精 时间:2018-10-16 13:36:01 浏览量:6161 来源:住范儿
导语:最新统计显示,已披露年报业绩的63家上市房企负债合计超过3万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34%。2017年,63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负债率为78.6%,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有18家资产负债率超过80%红线,占比超过29%。房企负债率不断攀升,意味着风险不断加大。近两年来,房企都在想方设法地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以缓解资金紧张的矛盾。过去从银行贷款方便得像从自己口袋掏钱,现在已经明显收紧,信托等融资手段也受到严格约束,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大规模融资。一部分房企把融资的目标转向了境外,但对于一些规模不大、市场影响力和信誉都不太过硬的房企来说,此路也颇不畅通。无奈之下,少数房企只能求助于地下金融组织,从而让风险进一步扩大。房企出现负债率攀升,与楼市低迷有关,而市场之所以低迷,除了受调控影响外,也与房企前些年过度高价拿地,土地成本过高,导致商品房建设成本太高有关。面对调控持续收紧,很多房企想通过降价来回笼资金,但这又可能导致亏损;而为了保证不亏损,有的房企捂盘惜售,结果捂的时间越长,亏得也越多。房价在调控之下上涨基本停止,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断增加,不少房企难以维持资金正常运行,资金链越来越紧也在所难免。在房地产行业,一向是资金实力决定土地谈判能力,融资能力决定市场竞争能力,谁能在市场融到资,谁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谁就能在拿地、经营、价格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决定权、影响力。那些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尤其是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不足的企业,显然难有较大的话语权。如此情况下,房地产领域会不会迎来一场整合之风,就值得关注了。前几年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很多人认为房地产会掀起一场整合之风,甚至最终出现几家超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垄断市场的格局。然而整合并没有发生,除了少数小企业关门,其他房企基本没有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前几年市场的波动,特别是房价持续上涨,让房企有了生存的空间和条件。眼看有的房企不行了,房价却上涨了,市场需求也增多了,于是这些房企缓过气来了。而现在,这一轮调控仍在进行中,市场的变化特别是房价持续上涨的条件并不存在,房企要想活下去,必须有足够的资本做支撑,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有舍得赔钱的心理准备和条件。从企业的角度讲,当然不希望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因为这将令投资人遭受重大损失。从银行的角度讲,也不希望看到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因为很多开发企业的大部分资金来自于银行,企业有个风吹草动,银行也随之风险大增。从政府的角度讲,同样也不希望出现房企破产的问题,因为没有一家房企不是“绑架”着一批企业,一家企业出事,其他企业也要跟着受累,肯定不是好事。
房企融资风险凸显是真的吗?倪鹏飞表示,虽然近一年来房地产相关资金不断收紧,但房企各项融资规模依然高于同期,面临资金链与信贷违约风险。报告指出,房企负债率高企,已经达到或超过警戒水平。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A股136家上市房企负债合计达6.04万亿元,同比增加23.21%。36家房企资产负债率超过80%红线,占比近26.5%。其中,融创资产负债率高达92%,恒大、绿地、碧桂园等龙头房企也普遍接近于90%。值得一提的是,上市房企有息负债也整体攀升,截至9月底,136家房企有息负债总额达2.7万亿元,较2016年的2万亿元相比,同比增幅高达37%。而带来高负债的主要原因,中国住房报告课题组成员刘伟表示,一方面是房企大量购置土地,另一方面则是高杠杆并购,激进扩张。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境内房地产企业并购案发生972宗,涉及并购金额高达1.17万亿元。“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房企传统盈利模式不可持续,因此,出于生存考虑,房企激进做大企业规模。”刘伟认为,这样急于扩大规模,一旦销售状况不理想,企业周转能力受阻,偿债能力将会失控,风险积聚。事实上,2018年房企迎来集中还债期,报告显示,获得穆迪评级的52家房企中,39家房企面临债券到期或达到可回售期限,金额达392亿美元。其中,恒大面临到期/可回售债券总额54.56亿美元,富力面临38.95亿美元,绿地、碧桂园分别面临26.32亿美元、22.55亿美元。除负债外,信贷来源变化明显。报告显示,2016年9月份以来,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个人按揭贷款增速下降迅猛,同比增速由2016年6月份的51.4%降至2017年9月的1.3%,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国内非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大幅增加,同比涨幅由2016年的7.2%增加至2017年8月的38.3%。倪鹏飞表示,在目前房企总体负债率高企,资金集中兑付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楼市大幅波动会影响企业资金链安全,进而影响金融机构,因此,应加大对资金投向的管控,促进房企降低高杠杆资金占比。
房地产公司资产负债率在多少范围内算正常?
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比较合理,也就是资产与负债的比例为1:1。 但是对于不同的行业还要区别看待,如房地产开发行业,前期投资非常大,正常的范围在60%-70%之间,如超过80%,负债比例已经过高了,企业的经营就已经面临很大的风险了,不仅可能导致短期的资金风险,而且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等面临减值和无法变现的问题,可能最终导致企业资不抵债,最终破产。我认为60%资产负债率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是正常的水平,哪怕到70%,恐怕也是正常。中国指数研究院等机构9日发布的“2012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TOP10”研究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末,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63.43%,较2010年提高0.24个百分点;内地在香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67.43%,较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总体计算,已有15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80%。
资产负债率不超过80%,是什么意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获取利润的能力也越强 资产负债率不超过80%,就是说要控制财务风险,尽量减少负债,增加资产。
贸易型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80%原因
猜测原因:1、商品紧俏,货值大,现收款,后采购销售,预收账款很大,导致负债高。2、公司注册资本小,经营的物品货值大,又需要垫付资金,通过向银行借款,进行融资,导致负债高。3、压付供应商货款,等于通过商业信用短期从供应商处融资,应付账款高,导致负债高。最后贸易型公司可能注册资本小,或者说净资产小,也是负债比率容易高的原因。如500万负债,对于500万净资产,产权比率是1,资产负债率50%,而对于50万净资产,则产权比率是10,资产负债率为90.90% 。
资产负债率国资委监管红线比率是多少
资产负债率国资委监管红线比率是70%。从国有企业自身来看,2016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3.6万亿元,同比增长4%,利润总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了年初预定的效益恢复性增长目标,但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应引起重视,“结构性矛盾突出,行业和地区分化加剧;部分企业杠杆率仍然偏高,部分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部分企业子企业亏损面较大,资本运营效率有待提升;境外经营风险持续加大,部分境外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治理任务还十分艰巨,需要下大力气推进。”2017年中央企业分类、公司制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以及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措施将会得到进一步推进,并有望实现重要突破。与此同时,中央企业利润的总额要力争同比增长3%、努力达到6%。要严控采购成本,人工成本,资金成本;严格控制与主业无关的贸易业务;严禁开展融资性贸易和“空转”贸易;积极探索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支持中央企业间、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间交叉持股,大力推进改制上市工作,力求包括集团层面在内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所突破。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抓好10家中央企业子企业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的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