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淡季上涨趋势明显 如何引导煤价回归合理区间
创意家居 作者:eifve 时间:2018-10-17 18:55:42 浏览量:6742 来源:住范儿
导语: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人5月18日说,当前煤炭供需形势总体平稳,供给和运力均有保障,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没有市场基础。有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市场煤价回归并稳定在合理区间。这位负责人说,当前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没有市场基础。首先,煤炭供给明显增加。随着去年以来煤炭先进优质产能加快释放,主要产煤地区煤炭产量明显增加。今年1至4月,晋陕蒙煤炭产量同比增加6000万吨左右。据了解,全年晋陕蒙煤炭产量有望增加2.5亿吨左右,为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奠定基础。其次,煤炭库存较为充足。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超过1亿吨,同比增长约7%,可用22天。煤炭运输得到有效保障。今年1至4月,国家铁路煤炭运量同比增加5300万吨、增长11%,其中晋陕蒙煤炭运量同比增加5000万吨、增长15%。有关方面正在加快煤炭运输通道和集疏运线路建设,优化车辆调配和运输组织,进一步提升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能力,有效保障重点区域电煤运输需求。中长期合同“压舱石”作用日益突出。随着中长期合同制度不断完善,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率明显提高,对稳定供需关系和煤炭价格发挥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年度中长期合同价格一直稳定在合理区间。清洁能源替代不断加强。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不少地区实现了煤炭消费减量替代。5月以来水力发电量持续增加,随着水力发电进入旺季,对火电的替代效应不断显现。来源:新华网
煤炭淡季不淡从什么时候开始上涨煤炭生产有淡忘季节之分,严格的说可分为,淡季、次旺季、旺季。其中次旺季是指每年夏季的
空调使用期,主要集中在7、8月份;旺季是指冬季北方暖气开通的时间段,一般集中在10月中旬至第二年2月。
为什么煤价稳在绿色区间才能达到煤电两利?
2017年下半年以来,煤炭现货价格经历了持续走高到明显回落的过程,目前已接近合理区间。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果,也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结果。这一轮煤价波动使得煤炭供需双方对煤价处在绿色区间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当煤价稳定在绿色区间时,煤电双方利益才能都得到保障,才有利于煤电上下游协同发展。煤电双方作为唇齿相依的上下游产业,多年来一直处于此起彼伏的“零和博弈”状态,煤价高则电力行业苦,煤价低则煤炭行业苦。只有煤价处在合理的价格区间,煤电才能共同发展。而这个合理区间其实已经有了一个标准,即绿色区间。目前,煤炭价格绿色区间为500元~570元/吨。这是煤炭供需双方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自主协商形成的合理价格区间。此价格水平兼顾了双方的利益,能够充分反映国内煤矿的生产成本和用户的承受能力,有利于煤电上下游行业和谐发展,有利于降低企业和社会用能成本,提高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对煤炭行业来说,绿色区间价格有利于保障煤炭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利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也为加快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有序提高南方去产能标准、有效控制劣质煤进口创造了良好条件。对电力行业来说,绿色区间价格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增加效益,有利于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进一步扩大,也有利于电力行业的转型升级。2月份以来,煤炭市场价格虽逐步回落,期间一度回归至绿色区间。但据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仍同比增长18.1%;在煤价回归同时,电力行业生产经营情况也有大幅改善,规模以上电力企业利润总额达481.8亿元,同比增长43%。这也充分证明,煤价处于绿色区间煤电两利。
2018年煤炭生意前景?
从需求方面来看,目前不不太好预测,一个是新能源发展太快。一个是明年气温,是否有像今年夏天那样的极端天气又是否会有极寒天气?这些无从得知。从政策方面来看,其一,政府加快产能置换、加大运力、哄抬物价的基本主线不变。其二,按照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2018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划定的量价红线,中央和各省区市及其他规模以上煤炭、发电企业集团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或采购量的75%以上,下水煤基准价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仍按不高于2017年度水平执行。日前获悉,2018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的基准价已经基本确定,5500大卡动力煤基准价为每吨535元,与今年的基准价持平。业内人士认为,长协合同量占比大幅提高,将进一步促进煤价稳定。其三,日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及考核办法,推行煤炭库存新政。从明年1月1日起,煤炭企业库存需维持3至7天的水平,大部分电力企业库存需维持20天的水平。从长期来看,库存制度有利于煤价稳定在合理区间。进入2018年,预计煤价将出现下跌走势,逐步回归至500-570元/吨的合理区间。
煤价究竟跌到多少才算合理
未来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2008年以来,受国内多年积累的能源“瓶颈”因素影响及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国内煤炭市场呈现出极度涨落的特征。主要成因为,近年来国内经济显著的“重工业化”趋势加剧,经济主要部类农业和工业发展呈不平衡发展态势。农产品及主要消费品供应不足,首先导致前半年由cpi持续上涨引导的全面物价上涨,并形成相当严重的“泡沫化”价格;而长期依赖外部需求的的工业尤其是加工制造部门的扩张投资,直接造就了能源供应相对不足、价格大幅上行的前提,但一经遭遇外部需求突发性减弱,即暴露产能过剩的弊病。在过剩压力态势下,需求难以短期内恢复、价格大幅下滑、工业品利润率下降、重工行业甚至亏损经营,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工业行业的主要趋势。 煤炭下游用煤行业如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目前下行的趋势仍在加剧。虽然短期内政府刺激投资的经济政策对提振市场信心产生了一定的正面效应,但到发生实质性的影响尚需时日;钢铁、电力行业的生产开工虽然相比四季度初有所恢复,但当工业保有资源量增加的情况下,价格仍然将下滑,煤炭需求仍将呈现低位盘整。那么,影响09年煤炭市场的主导因素有哪些,下面笔者分利空及利好两方面加以分析: 影响09年煤炭市场的利空因素主要包括: 1、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宏观调控决策难度在09 年逐渐增大,使09年煤炭市场变数加大。中央政府近期安排的四万亿元投资及在不到一百天内多达5次的货币政策调整,旨在通过增加货币流动性,从而扩大交易量来扩大内需,遏制工业品需求严重不足、价格持续狂跌、就业形势严峻局面,而非对业已过剩的工业行业的重复“追加”投资。政策预期对工业品需求的拉动作用到底有多大,还很模糊。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受价格及利润影响,2008年年内已建成未投产能及在建产能,不稳定的市场及投资恐慌,将导致09年工业产能的闲置率仍将处于一定水平。煤炭下游产能不能充分运行,进一步使煤炭需求低位盘整。 2、在加大投资力度、刺激内需的时候,政府还必须防止投资方向走偏、并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一方面,资金使用不当,不仅拉动不了需求,反而会无形中加大货币供应量,形成投资陷阱,造成新一论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投资方向失误,将直接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为未来一定时期内再次产能过剩埋下祸根。在政府这样的宏观经济路线考虑下,内需不可能象工业投资那样对刺激经济增长短期立竿见影,钢铁、电力原本产能过剩,煤炭产能过剩也是随之而发生的事件。 3、钢铁、电力等主要用煤行业对明年一季度的需求预期仍不是很乐观。一方面,一季度正值两节期间,其下游行业的放假、开工不足等因素促使产品需求走低,市场再次萎靡;另外,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深化,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虽然调低,但对反倾销的考虑及外部市场本身难以在短期反弹的因素,仍然决定着国内市场的走势。 利好因素,主要为: 1、国家已经在12月份出台对矿产品增值税税率的调整计划,从明年一季度开始,矿产品增值税率统一调整至17%。煤炭产品的增值税税率将由原来的13%调高4个百分点,增加煤炭财务成本30元/吨左右(按照700元/吨的价格预算)。另外,国家对煤炭资源的资源税制改革也呼之欲出,草案是由原来的从量计征改从价征收,税率为煤价的5%(可能达到平均30-40元/吨),比以前2.5-3.6元/吨的从价额扩大10多倍。两项税收制度的改革将增加煤炭成本 70元/吨左右。税费的提高,将对煤炭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2、煤炭产品的不可再生性及初级资源属性,不允许煤炭价格一直在低水平运行。我国的煤炭资源经过近3-5年的大规模开采,储量已经大幅减少。20世纪曾经是主采矿区的各大矿业集团目前已把就业及满足煤炭需求的目光转向外围煤田,而本土储量大多接近枯竭,采掘衔接业已出现深层次矛盾。前半年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正是煤炭“瓶颈”及采掘矛盾深层次暴露的体现。只不过税费的调整未及时跟进,明年税制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使煤炭开采的隐性成本显性化,反应资源的稀缺程度,进而促进煤炭价格趋于稳定。 总体看来,明年一季度影响煤炭市场的因素多空并存,整体经济复苏、需求恢复仍然是决定性因素。煤炭资源开采部分隐性成本显性化,将加大煤炭成本,对煤炭价格形成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