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沉降缝降观测规范是什么
家具 作者:yoka 时间:2018-07-30 13:19:26 浏览量:5966 来源:住范儿
导语:
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基础的构造、荷重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情况而定。高层建筑物应沿其周围每隔15~30m设一点,房角、纵横墙连接处以及沉降缝的两旁均应设置观测点。工业厂房的观测点可布置在基础、柱子、承重墙及厂房转角处。点的密度视厂房结构、吊车起重量及地基土质情况而定。厂房扩建时,应在连接处两侧布置观测点。大型设备基础及较大动荷载的周围、基础形式改变处及地质条件变化之处,皆容易产生沉降,必须布设适量的观测点。烟囱、水塔、高炉、油罐、炼油塔等圆形构筑物,则应在其基础的对称轴线上布设观测点。总之,观测点应设置在能表示出沉降特征的地点。
对观测点的要求如下:
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
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工程基坑监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分别是什么?
建筑物沉降观测,指对被观测物体的高程变化所进行的测量。工程基坑监测是指在基坑工程施工及使用期限内,对基坑支护体系及周边环境实施的监测、监控工作。有多种监测技术和信号传输处理方式。根据青冶工程(QYETC)技术人员的经验,一般有监控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可视化监测软件等几类配套工具,反应时间可控制在1s范围内,采样频率可达100Hz,完全能够做到实时监测,为工程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持。监测报表和监测报告1.工程概况2.监测项目及监测点平面和立面布置图3.采用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4.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5.监测结果分析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Technical Code for Monitor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基坑监测的处理过程也可以分为以下过程:1.监测目的2.确定监测项目3.测点布置4.监测方法、主要仪器及精度要求5.监测频度6.监控报警7.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沉降观测的允许范围?
一,沉降观测的允许范围: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左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第一,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1.0,n表示测站数;第二,前后视距≤30m;第三,前后视距差≤1.0m;第四,前后视距累积差≤3.0m;第五,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
基坑沉降什么时候开始观测
监测房屋沉降状况,保证房屋安全!沉降观测点一般应设在以下位置: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邻近堆置重物、受振动基础及重型设备和动力设备基础等。 沉降观测点应设置稳固,并妥善保护,防止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观测周期 一般建筑物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100%时各观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如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集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建筑物完工后如沉降仍不稳定,应在使用阶段继续观测。沉降稳定的判断 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天,可认为已进入沉降稳定阶段。
沉降观测值多少才算是不正常,谁能给个答案,最好有规范说明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中表5.3.4中有说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宜设在下列位置: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及沿外墙每10~15m处;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的两侧;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地基基础类型、不同上部结构、沉降缝及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的建筑物的承重内纵墙处等。②观测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量资质(如已使用工程沉降观测应具备乙级以上资质),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应达到II级水准测量。③观测频率:施工期间,基础或地下室完成后开始观测;主体施工阶段民用建筑可每加1-5层(多层建筑应每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墙体、安装设备等)分别进行观测;主体结束后每月观测一次。沉降速度≥2.0mm/d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停工期间,可每2-3个月观测一次,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测一次。使用期间,一般竣工后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