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家电 作者:誓言 时间:2018-09-04 12:32:04 浏览量:3524 来源:住范儿
导语: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电磁炉作为厨具市场的一种新型灶具。它打破了传统的明火烹调方式采用磁场感应电流(又称为涡流)的加热原理,电磁炉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锅具底部放置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故:电磁炉煮食的热源来自于锅具底部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发热传导给锅具,所以热效率要比所有炊具的效率均高出近1倍)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的目的。具有升温快、热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无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辐射、体积小巧、安全性好和外观美观等优点,能完成家庭的绝大多数烹饪任务。因此,在电磁炉较普及的一些国家里,人们誉之为“烹饪之神”和“绿色炉具”。 [工作过程]由于电磁炉是由锅底直接感应磁场产生涡流来产生热量的,因此应该选择对磁敏感的铁来作为炊具,由于铁对磁场的吸收充分、屏蔽效果也非常好,这样减少了很多的磁辐射,所以铁锅比其他任何材质的炊具也都更加安全。此外,铁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也是人体长期需要摄取的必要元素。 工作过程当一个回路线圈通予电流时,其效果相当于磁铁棒。因此线圈面有磁场N-S极的产生,亦即有磁通量穿越。若所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线圈的磁极和穿越回路面的磁通量都会产生变化。当有一导磁性金属面放置于回路线圈上方时,此时金属面就会感应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感应的电流越大则所产生的热量就越高,煮熟食物所需的时间就越短。要使感应电流越大,则穿越金属面的磁通变化量也就要越大,当然磁场强度也就要越强。这样一来,原先通予交流电的线圈就需要越多匝数缠绕在一起。 因为使用高强度的磁场感应,所以炉面没有电流产生,因此在烹煮食物时炉面不会产生高温,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烹煮器具。【主要构成 】电磁炉主要有两大部分构成:电子线路部分及结构性包装部分。 ① 电子线路部分包括:功率板、主机板、灯板、线圈盘及热敏支架、风扇马达等。② 结构性包装部分包括:瓷板、塑胶上下盖、风扇叶、风扇支架、电源线、说明书、功率贴纸、操作胶片、合格证、塑胶袋、防震泡沫、彩盒、条码、卡通箱。【特性】1、电磁炉系利用低频(20~25KHZ)线圈之磁场,经过导磁性(铁质)锅具产生感应电流转化为热量来加热食物,能源效率特高。2、务必使用铁质、特殊不锈钢或铁烤珐琅之平底锅具,且其锅底直径以12~26厘米为宜。3、电磁炉附有温度控制器,可防过热,省电又安全。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
原理: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的是电子而绝非铁原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锅的材质必须为铁质或合金钢,以其高磁导率来加强磁感,从而大大增强涡旋电场及涡流热功率。其他材质的炊具由于材料电阻率过大或过小,会造成电磁炉负荷异常而启动自动保护,不能正常工作。同时由于铁对磁场的吸收充分、屏蔽效果也非常好,这样减少了很多的磁辐射,所以铁锅比其他任何材质的炊具也都更加安全。此外,铁是人体长期需要摄取的必要元素,但人体只能吸收二价铁,铁锅炒菜中含的是三价铁,然而身体中的还原性维生素可将3价铁转换为2价铁以利吸收 。电磁炉又称为电磁灶,1957年第一台家用电磁炉诞生于德国。1972年,美国开始生产电磁炉,20世纪80年代初电磁炉在欧美及日本开始热销。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原因可参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的是电子而绝非铁原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原理:220V 50HZ正弦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转换成直流电,再经过振荡电路转换成上万HZ的交流电,高速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盘,产生无数杂乱无章的小磁场,使得线圈盘上方放置的铁质锅具中的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互相碰撞做功,动能转化为热能。物理学对热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电磁炉又被称为电磁灶,第一台家用电磁炉1957年诞生于德国。1972年,美国开始生产电磁炉,20世纪80年代初电磁炉在欧美及日本开始热销。上海隆美实业电磁炉的原理是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即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磁力线通过铁质锅的底部时,磁力线被切割,从而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铁质锅自身的铁分子高速旋转并产生碰撞磨擦生热而直接加热于锅内的食物。
电磁炉工作原理是什么?
电磁炉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锅具底部放置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电磁炉也有很多的优点。更节能(热效率高):电磁炉的优势首先表现在它的热效率极高。作为倡导"绿色厨房文化"的高科技产品,电磁炉的应用原理是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含铁物质的底部时,促使铁分子高速运动,产生无数小涡流,因此热效率高。更安全(无明火烹调好处多):电磁炉使用效果与煤气灶完全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即不会产生明火,炉面本身亦不发热,炉体内没有高于250℃以上的高温部件,不会发生灼伤事故。更环保(卫生、清洁):告别烟火弥漫的厨房战场,是现代主妇的一大心愿,目前部分都市的白领阶层开始倡导方便、快捷、无烟、无味的绿色厨房概念。电磁炉被称为具有时代前卫气息的绿色炉具。更精确(温度控制准确):电磁炉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烹饪要求,灵活且准确的控制发热功率及烹饪温度。电磁炉的输入功率通常在200W-2400W之间,可以任意选择烹调所需的温度(恒温制)和将温度设定到某一挡。更方便(操作简单 外形秀丽): 操作方便:目前常见的一些家用炉具(如:微波炉)有若干个操作按钮,电磁炉则只需几个按钮便可完成操作。
家用电磁炉的电子元件图解
家用电磁炉的电子元件图解如下:电磁炉:又被称为电磁灶,第一台家用电磁炉1957年诞生于德国。1972年,美国开始生产电磁炉,20世纪80年代初电磁炉在欧美及日本开始热销。电磁炉的原理是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即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磁力线通过铁质锅的底部时,磁力线被切割,从而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铁质锅自身的铁分子高速旋转并产生碰撞磨擦生热而直接加热于锅内的食物。电子元件:Electronic component,是组成电子产品的基础,常用的电子元件有: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变压器、三极管、二极管、IC等,就安装方式而言,可分为传统安装(又称通孔装即DIP)和表面安装两大类(即又称SMT或SMD)。
2
电陶炉怎么样?
我还以为我听错了,邻居一直说买电陶炉,电陶炉,我还当他叫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