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将给智能家居带来哪些变化 5G网络对智能家居的影响
软装 作者:csmzq 时间:2018-10-15 17:28:49 浏览量:3729 来源:住范儿
导语:众所周知,智能家居中的智能家电、家庭安防的数据传输都需要稳定、灵敏的通信网络,我国政府高度重视5G发展,并将计划在2020年启动5G商用,这一举措将会激发誉诚智能家居在市场的潜力。高速率提升用户体验首先,5G最明显的优势之一就是“传输速度快”,这种高速率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目前,所有的智能家居设备都在低功率下运行,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相互交换信息,这样一来就增加了设备传输间的延时问题,影响了整个智能家居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在家庭影音和视频通话之间尤为明显。当然,对于布线行业来说,更是一场大挑战和机遇。而5G的超高速传输有助于信息的检测和管理,能使设备之间的“感知”更加精确,有利于提高整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智慧化程度。有可能打破“协议之争”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通过多个传感器把相互孤立的信息连接起来,但这些连接远远不够。每个厂家都专注于连接自己的产品,缺少一个公共的行业标准,而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并不利于智能家居的发展。在未来,通过5G网络或许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由于5G技术是通过官方牵头国际权威机构制订标准的,这就直接打破了各厂商自订标准、割据一方的混乱局面,有利于推动智能家居市场的蓬勃发展。结语:智能家居仅是5G带动的一份子智能家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物联网设备在智能家居里的使用十分频繁,若能有效利用5G打破标准隔阂,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将大大加速。
5g时代的智能家居有哪些随着5G网络的到来,智能家居在使用上会更加的方便,卓钜智能家居产品和技术经过多年的客户使用体验和验证,工程案例重多,在智能家居的道路上走的越来越好。
5G网络的到来,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什么变化
在前不久举办的2018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亮出了时间表:计划到2020年,实现5G网络正式商用! 从4G到5G,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5G时代 高清电影“秒”下载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带给人们的第一感受就是——“快”!打开手机视频客户端,下载一部高清视频,只需一秒就能完成。5G身上有很多新标签:“大规模天线”“新的编码技术”“超密集组网”……5G的“高带宽、高速率”这两个有别于4G的特性,使得5G网络的峰值速度比4G高出20倍。在5G时代,人们能流畅地观看比现在1080p分辨率更高的视频,“5G时代的分辨率可以提高到4K、甚至是8K。”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邓伟用视频举例,希望让普通用户更直接地了解5G的特性。然而,这些只是5G最基础的本领,5G更大的“威力”,在于它的“低时延”特性。4G网络下,终端到基站的时延一般为5毫秒,终端到服务器的时延为50~100毫秒。5G网络下,终端到基站的时延可降低到1毫秒,终端到服务器达10毫秒。如果你是一位电子游戏玩家,那么5G的这一优势,能给你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尤其是用手机打实时类对战游戏时,游戏时延将大大降低。”邓伟告诉记者。4G时代主要实现了“人与人”的快速通讯连接,但5G的“志向”远不止于此,它的目标是要让更多的“人和物”、“物和物”快速相连,进而推进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车联网”“物联网” 这些科技领域的“新风口”,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但4G网络技术的“天花板”,某种程度上,让这类技术的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如虚拟现实技术,VR、AR设备虽经过几次迭代,但目前大多数设备的视觉效果仍不佳,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和网络环境有关。而5G的高速率、低时延的特性将改变这种现状。赛迪顾问机构曾预测,5G网络大规模商用后,VR、AR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千万台级别。“5G技术天生是为自动驾驶服务的”,在邓伟看来,5G的高速率、高稳定性和低时延特性将提高无人驾驶的安全性能,“自动驾驶需要加载高清地图,并对周围环境做出迅速判断反应,以及对车辆的远程控制,这些都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速率有很高的要求。”而5G网络的普及,会极大地推动无人驾驶应用场景的发展。除了“无人驾驶”,借5G网络这股“东风”,2020年之后,“远程手术”“智能家居”等应用场景也将进一步走近消费者。根据目前业界的分析,全球5G应用领域将主要集中在车联网、公共安全、智慧城市、媒体及信息娱乐四个方面。这也是业界人士认为5G网络最大的价值,“能够和更多的产业深度融合”。据赛迪顾问机构预测,我国5G产业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万亿元,比4G产业总体市场规模增长接近50%。尽管离5G正式商用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但眼下在一些城市已能捕捉到5G的身影。今年年初,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雄安新区看到中国电信已经搭建了5G基站设备,并开始着手5G外场试验。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网络技术与规划部专家邢燕霞告诉记者,中国电信将在外场试验上布局支持5G商用场景的5G试验网络,并进行组网测试。测试的内容包括5G信号的覆盖能力、强度、基站间的切换、4G和5G核心网之间的互操作等等。同时,中国电信会针对不同城市的发展规划,配备不同的测试业务。事实上,三大运营商均已进入“5G时间”。中国电信计划在成都、雄安、深圳、上海、苏州、兰州等12个主要城市开展5G外场实验;中国移动将在杭州、上海、广州、苏州、武汉五个城市开展5G规模外场试验;中国联通将在北京、天津、 青岛、深圳、杭州、南京、武汉、贵阳、成都、福州、郑州和沈阳等16个城市展开测试。5G标准 融入更多中国智慧今年6月,5G国际标准的出台,被视为5G“破壳”。6月,3GPP 5G NR标准SA(独立组网)方案正式完成并发布,标志着首个真正完整意义的国际5G标准正式出炉。SA独立组网相对于NSA(非独立组网)存在,其引入的新能力也是5G区别于4G的一个重要特征。NSA模式是只建5G基站,不建5G核心网,不能做到终端到终端直达的5G网络,信号传输要经过的路径多,时延也很长,不能很好地支持网路切片、边缘计算等5G的技术特征。而SA独立组网模式下,5G的基站连接5G的核心网,可通过核心网下沉部署到基站侧,使传输信号所需要经过的路径很少,可以直接从基站侧到达业务服务器。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咨询师李朕告诉记者,SA独立组网方案的冻结,意味着基于5G网络的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在统一的标准下,开始进行研发生产测试。据媒体报道,2019年,基于5G芯片的商用终端将面世,其中包括英特尔的全互联PC、华为的5G手机等。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5G项目组负责人王友祥认为,在5G的国际标准制定上,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话语权”。在已经冻结的SA方案里,有一个重要的服务化架构(SBA),这个架构就是以中国为主导提出的。如果说3G时代,中国是在追着跑,4G时代是在齐头并进跑,到了5G时代,中国正力争成为领跑者之一。从2013年开始,我国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推动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从国家层面,统一组织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全面推进5G研发、国际合作和融合创新发展。这在很多行业人士看来,是我国推进5G的一个标志性起点。如在带动标准制定上,中国移动向3GPP提交文稿1000余篇,担任了3个工作组副主席职务,担任了“需求与场景”“5G网络架构”等多个报告人职务;中国电信共主导5G国际标准立项30余项,提交国际标准文稿400多篇,获得技术专利保护100余项。同时,中国电信牵头国家重大专项7项,包括《5G网络边缘计算技术研发、标准化与验证》和《5G多无线接口融合架构及关键技术研发、试验与验证》等;中国联通成立了5G创新中心,在3GPP上牵头5项自主立项课题,在ITU牵头23项自主立项课题,提交自主文稿600余篇,发布16项5G相关产业白皮书,成立并推进了多个产业联盟。据王友祥介绍,目前,联通集团从管理部门到网络发展、政企、市场和各研究单位,都将5G列为重点工作。有行业分析机构认为,5G面世后,互联网业务对运营商传统业务的替代效应,将进一步强化,会给电信运营商带来更大的压力,直接影响运营商的总体收入。王友祥认为,在TO C(面向个人)的市场上,目前通讯网络等业务的普及度很高,运营商面临的发展压力巨大,“5G时代,运营商应该更多的开拓TO B(面向企业)的市场。”相较于传统的移动用户群体,面对功能强大的5G网络,电信运营商加快了在垂直行业上的布局,“在垂直行业的应用上,5G对电信运营商是一个更大的契机。”邢燕霞告诉记者。在5G应用培育方面,中国移动成立了5G联创中心,在全球建立了12个开放实验室,已经发展了130家合作伙伴,汇集联合各行业合作伙伴,聚焦能源、交通、医疗、工业、视频娱乐、智慧城市等应用,开展新业务、新应用和新的商业模式的孵化和探索,为5G的全面商用做准备;中国联通组建了多个产业联盟,如中国联通5G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中国联通物联网产业联盟等等;中国电信在5G应用研发方面聚焦于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将5G的技术特性与云(雾)计算、物联网等相结合,实现与垂直行业的跨界融合。走向商用 还需迈过多道坎距离2020年正式商用还有一年半时间,时间紧、任务重。SA独立组网的国际标准在今年上半年才正式冻结,从时间上看,比NSA非独立组网的冻结时间迟到半年。5G要商用,意味着要有进入市场的各种终端产品,而目前留给产业链上的研发、测试和生产,只有一年半时间,“这对整个产业都是个不小的挑战。”邓伟告诉记者。5G的SA组网模式具有4G所不具备的能力,如切片、边缘计算等。它能更好地满足垂直行业在安全、服务上的传输保障。因此,更多运营商还是会选择SA作为目标网络架构,但从全球看,一些声称明年就要5G商用的国家,可能暂时只能选用NSA模式生产。而国内运营商倾向于选择SA组网,这也需要运营商对5G核心网进行新建,并且能将目前存量的核心网、用户数据,进行很好的对接。在2018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举办期间,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总工刘光毅就表示,5G网络要商用,还要迈过许多坎。目前,我国5G频谱还没有分配,不确定的频率分配会影响产业对设备开发等各方面的支持。希望政府能够尽快明确5G频率的分配方案,这样产业链便可以集中精力进行产品的优化和完善,确保2020年5G商用。据邢燕霞介绍,在产业研发和网络部署方面,也有不少问题。如网络云化部署经验少、安全挑战环节多,“这是业界碰到的新问题”。“对于运营商来说,要解决的难题是如何做好组网,让5G网络性能更优,更好服务大众用户和垂直行业用户”,频段越高、穿透性反而会下降,5G的高频段特性,要求运营商重视室内穿透性问题。“这需要从现在就开始研究组网方案的问题,以及4G网络和5G网络如何顺利进行互操作,确保业务的连续性。”而建立一个完备的网络,让各种垂直业务能顺利地“跑”起来也很重要。“运营商更要关注网络切片如何更好地服务垂直行业,满足垂直行业的个性化需求。”邢燕霞告诉记者。“未来的网络将走向‘云化’,运营商面临着转型问题,如何摆脱传统架构,走向云网协同时代?网络转型增加了运营商的人才需求。”王友祥说,这是全球运营商都会面临的问题,“原来运营商以通讯领域的人才需求为主,但未来需要更多的软件工程师。”5G商用进入倒数计时阶段,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怎么办?邓伟告诉记者,和4G组网模式不同,5G目前有两种组网模式,由此,终端在研发上要考虑到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两种模式。“这本身就意味着更大的研发成本,尤其是非独立组网的终端,实现复杂度较高。”而用户对终端尺寸等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提高终端芯片的集成度值得思考。邢燕霞说,终端设备既要支持5G这个“新生儿”,也要保证4G、3G传统网络用户的正常使用。所以在设计上,终端需要支持多频多模,复杂度大大提升。“空口5G物理层器件的挑战也很大,包括高频滤波器、功率放大器和模数/数模转换器等器件,这些器件的产业规模、良品率、稳定性和性价比等方面需进一步提升。”“芯片”是近期广受关注的领域,在5G基带芯片上,高通是全球的领跑者,也是国内设备厂商的合作伙伴,国内在核心芯片上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自主研发。5G最终实现商用,将是产业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5g网络来临对电视有何影响
好久都不看电视的路过。看电视,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看电视。上网交朋友又不会,想想也就只能听听收音机了
为什么现在的智能家居控制软件都不支持5g
5G除了能改变网速还能改变什么?
只需几秒钟,就能下载一部高清影片。除了网速快,5G还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新体验?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网络科技特色体验展区的“通信导航”专题区内,观众们通过佩戴VR(虚拟现实)眼镜,可以用触控笔从屏幕中“取出”虚拟全像图像进行立体式查看,实现多感官实时反馈。这一场景的实现,也正是基于未来5G网络超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的网络特点,人们可随时随地观赏、传输、分享高清图片和高清视频,享受与虚拟写实化物体进行交互的独特体验。基于5G应用,观众使用触控笔可从屏幕中“取出”虚拟图像立体查看(李政葳/摄)在一旁的视频动画中,更多的5G应用场景精彩纷呈。例如,全景直播,通过5G大带宽、超高速率的通信能力,让视频、语音通话更加快捷,为亲情沟通、工作学习、全景旅游、虚拟购物、赛事直播等提供身临其境的感知体验;万物互联,通过5G实现智能停车、智能家居、水文监控等,把人与周围的物相互有机连接,使得生活、生产更加智能化;智能交通,通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后台等信息的交互、共享和控制,构建车联网生态系统,达到智能交通管理控制、车辆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动态信息服务的目的。“紧急救援,可以采用波束赋形技术锁定目标,赛程实时监控并现场及时救援,画面实时回传,远程指挥救援;赛道监控,赛道信息监测确保赛程安全,采用PDMA技术大容量信息回传……”另外一则视频动画展现了5G技术在大型体育比赛中的赛道监测、紧急救援等场景应用。“5G网络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预计5G网速将比4G至少提高10倍,只需要几秒即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超高清视频、VR等更高网络体验的需求。”大唐移动执行副总经理孙晓南说,未来,5G可以帮助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精密仪器检修、仿真、设计、培训等多个领域。这也意味着5G将推动“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万物互联成为现实。历经20年的发展,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由1G、2G时全盘引进,到3G时代“突破”、4G时代“同步”,中国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已经成为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无论是运营商水平、设备制造水平,还是研发水平,中国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将走在世界前列。业界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在5G核心技术创新的竞争领域,我国通过资源整合、联合创新、重点突破、商企携手,就有望实现中国5G“引领”,为实现网络强国、提升我国在国际信息通信领域的影响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