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家居的发展来源是什么?

学装修 作者:网不住 时间:2018-08-21 11:14:01 浏览量:4241 来源:住范儿
导语: “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 财富档案 世界最大的家具零售公司“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是瑞士第三富豪,2002年英国《泰晤士报》全球富豪榜第17位,资产95亿英镑,创造奇迹的英格瓦·坎普 拉德的商业哲学和宜家鲜明的商业文化是欧洲管理学界钟爱的课题,也是哈佛商学院经典的核心范例。 企业类型 家具业。 成长记录 2001年4月19日,一位74岁的瑞典老人来到北京。他坐的是经济舱,看上去精力充沛,背着一个毫不起眼的布口袋,走得很快,没有任何人陪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人就是创立了宜家的亿万富翁──英格瓦·坎普拉德。这位已经退休的瑞典首富最喜欢独自一人在全世界的宜家家居店里转来转去,此次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 遥想1999年1月13日,北京“宜家”开张时盛况空前。人们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离宜家一站多远的街边,停满了桑塔纳和富康,惊奇的顾客拥挤在每一件商品前啧啧称赞,小心地斟酌着该如何花出手中的人民币。”在两个星期内,热情的北京人把宜家货架上的商品抢购一空,有人在7天里去了6次。有外刊称,这是“北京中产阶层”的一次集体出动。可以说,它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直到今天,宜家依然是许多年轻人、中年人首选家具的地方。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只在中国发生,事实上,在坎普拉德的努力下,今天的宜家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公司了。 5岁的小商人 1926年,英格瓦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南部一个叫艾姆赫特的小村落。他祖上是德国人,后来移民瑞典。他的祖父是个农场主,因经营不善而开枪自杀。父亲也不怎么会经营。但英格瓦从小就有做生意的天份。 5岁那年,英格瓦曾代人卖掉一批火柴,赚了少量的钱。好长一段时间里,他骑着自行车向邻居销售火柴。他发现从斯德哥尔摩批量购买火柴可以拿到很便宜的价格,然后再以很低的价格进行零售,从中仍能赚到不小的利润。 后来,他的生意范围不断扩大,他卖过圣诞卡,他还骑着自行车到处兜售自己抓来的鱼。11岁那年,他做成了一笔大买卖,他卖掉了一批花种。他把赚来的钱买了赛车和打字机,那以后,他简直是迷上了销售这个行当。他曾用父亲给的钱和银行汇票去进货,卖掉500枝巴黎钢笔。他上高中时,床底下放了一个纸箱,里面塞满了他的“货物”:皮带、皮夹子、手表、钢笔…… 1943年,英格瓦已经17岁了,父亲对儿子十分了解,决定送给他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就是帮助他创建自己的公司。就这样,宜家(IKEA)诞生了,“I”代表英格瓦,“K”代表坎普拉德,“E”代表艾姆赫特,“A”是自己所在村庄的名字——阿根纳瑞德。 宜家起初销售钢笔、皮夹子、画框、装饰性桌布、手表、珠宝以及尼龙袜等。只要英格瓦能够想到的低价格产品,他就去经营。对这个17岁孩子开的公司,谁都没有在意,只是把它当成了孩子的一个玩意,但是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后来的宜家竟成了全球知名企业。 虽然公司成立了,但英格瓦在实践中意识到自己经验的缺乏,他决心去商学院上学,进一步深造,他从此懂得: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生意人,首先必须用最简捷也最廉价的办法把商品送到顾客手里。这成为他最基本的营销观念。直到今天,坎普拉德还有一个令他太太深感厌倦的习惯。“我已经习惯了在对方就要起身离开之际问一句:能否再便宜一点?” 读书的英格瓦也没闲着。他到学院图书馆看登着进出口广告的商业报纸,选定了一个对像,就用蹩脚的英语给那个外国制造商写信。结果,他成了那种钢笔的瑞典总代理。为了实现他当初简捷廉价的想法,他决定直接进口,因为这样才能可获得最低价位。 但这些对于英格瓦而言都只是牛刀小试,他想做的是更大的事业,这一次,英格瓦把眼光投向了家具行业。因为在当时的瑞典,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农村人口迅速减少,城市却在不断增多和扩大,并向郊区辐射发展。年轻人迫切需要找地方住下来,人们需要尽可能便宜地装修新房子。当时,瑞典政府对人们使用家具提出的建议是:既要方便生活,又要有利于健康。英格瓦的“宜家”可谓是应运而生。 简约家居文化的革命 1948年,英格瓦登出了第一条家具商品的广告。这条广告大力宣传的是一种没有扶手的护理椅,以及一种咖啡桌。他为椅子取名为“露丝”。英格瓦觉得要让顾客记下每件商品的序号实在太麻烦,从此,给每件家具取名就成了宜家的传统。 广告反响强烈,这两件投石问路性质的家具卖出去不少。于是英格瓦开始向老顾客印发一种叫“宜家通讯”的小册子,并在上面增添新商品的宣传,如沙发床和枝形玻璃吊灯等。人们向他索要表格,他盯着工厂准时交货。一切进展顺利。但这只是起步和尝试的阶段。这时候的宜家公司只有他一个人……虽然他的家人都是他的帮手。
“宜家”家具的创始人是谁?宜家(IKEA)是名字是怎么来的?它的经营宗旨是什么? “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 财富档案 世界最大的家具零售公司“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是瑞士第三富豪,2002年英国《泰晤士报》全球富豪榜第17位,资产95亿英镑,创造奇迹的英格瓦·坎普 拉德的商业哲学和宜家鲜明的商业文化是欧洲管理学界钟爱的课题,也是哈佛商学院经典的核心范例。 企业类型 家具业。 成长记录 2001年4月19日,一位74岁的瑞典老人来到北京。他坐的是经济舱,看上去精力充沛,背着一个毫不起眼的布口袋,走得很快,没有任何人陪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人就是创立了宜家的亿万富翁──英格瓦·坎普拉德。这位已经退休的瑞典首富最喜欢独自一人在全世界的宜家家居店里转来转去,此次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 遥想1999年1月13日,北京“宜家”开张时盛况空前。人们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离宜家一站多远的街边,停满了桑塔纳和富康,惊奇的顾客拥挤在每一件商品前啧啧称赞,小心地斟酌着该如何花出手中的人民币。”在两个星期内,热情的北京人把宜家货架上的商品抢购一空,有人在7天里去了6次。有外刊称,这是“北京中产阶层”的一次集体出动。可以说,它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直到今天,宜家依然是许多年轻人、中年人首选家具的地方。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只在中国发生,事实上,在坎普拉德的努力下,今天的宜家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公司了。 5岁的小商人 1926年,英格瓦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南部一个叫艾姆赫特的小村落。他祖上是德国人,后来移民瑞典。他的祖父是个农场主,因经营不善而开枪自杀。父亲也不怎么会经营。但英格瓦从小就有做生意的天份。 5岁那年,英格瓦曾代人卖掉一批火柴,赚了少量的钱。好长一段时间里,他骑着自行车向邻居销售火柴。他发现从斯德哥尔摩批量购买火柴可以拿到很便宜的价格,然后再以很低的价格进行零售,从中仍能赚到不小的利润。 后来,他的生意范围不断扩大,他卖过圣诞卡,他还骑着自行车到处兜售自己抓来的鱼。11岁那年,他做成了一笔大买卖,他卖掉了一批花种。他把赚来的钱买了赛车和打字机,那以后,他简直是迷上了销售这个行当。他曾用父亲给的钱和银行汇票去进货,卖掉500枝巴黎钢笔。他上高中时,底下放了一个纸箱,里面塞满了他的“货物”:皮带、皮夹子、手表、钢笔…… 1943年,英格瓦已经17岁了,父亲对儿子十分了解,决定送给他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就是帮助他创建自己的公司。就这样,宜家(IKEA)诞生了,“I”代表英格瓦,“K”代表坎普拉德,“E”代表艾姆赫特,“A”是自己所在村庄的名字——阿根纳瑞德。 宜家起初销售钢笔、皮夹子、画框、装饰性桌布、手表、珠宝以及尼龙袜等。只要英格瓦能够想到的低价格产品,他就去经营。对这个17岁孩子开的公司,谁都没有在意,只是把它当成了孩子的一个玩意,但是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后来的宜家竟成了全球知名企业。 虽然公司成立了,但英格瓦在实践中意识到自己经验的缺乏,他决心去商学院上学,进一步深造,他从此懂得: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生意人,首先必须用最简捷也最廉价的办法把商品送到顾客手里。这成为他最基本的营销观念。直到今天,坎普拉德还有一个令他太太深感厌倦的习惯。“我已经习惯了在对方就要起身离开之际问一句:能否再便宜一点?” 读书的英格瓦也没闲着。他到学院图书馆看登着进出口广告的商业报纸,选定了一个对像,就用蹩脚的英语给那个外国制造商写信。结果,他成了那种钢笔的瑞典总代理。为了实现他当初简捷廉价的想法,他决定直接进口,因为这样才能可获得最低价位。 但这些对于英格瓦而言都只是牛刀小试,他想做的是更大的事业,这一次,英格瓦把眼光投向了家具行业。因为在当时的瑞典,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农村人口迅速减少,城市却在不断增多和扩大,并向郊区辐射发展。年轻人迫切需要找地方住下来,人们需要尽可能便宜地装修新房子。当时,瑞典政府对人们使用家具提出的建议是:既要方便生活,又要有利于健康。英格瓦的“宜家”可谓是应运而生。 简约家居文化的革命 1948年,英格瓦登出了第一条家具商品的广告。这条广告大力宣传的是一种没有扶手的护理椅,以及一种咖啡桌。他为椅子取名为“露丝”。英格瓦觉得要让顾客记下每件商品的序号实在太麻烦,从此,给每件家具取名就成了宜家的传统。 广告反响强烈,这两件投石问路性质的家具卖出去不少。于是英格瓦开始向老顾客印发一种叫“宜家通讯”的小册子,并在上面增添新商品的宣传,如沙发床和枝形玻璃吊灯等。人们向他索要表格,他盯着工厂准时交货。一切进展顺利。但这只是起步和尝试的阶段。这时候的宜家公司只有他一个人……虽然他的家人都是他的帮手。
宜家中国历史
宜家的中国发展历程1973年在中国采购商品销往欧洲市场;1993年在中国设立采购办公室(贸易公司IKEA TRADING CO.LTD),大量采购中国内地商品,并销往世界;1997年在北京设立宜家中国零售办公室,宜家产品开始小范围在中国内地市场销售;1998年中国内地第一家宜家家居商店在上海开业,营业面积为8000平方米;1999年北京第一家宜家家居商店开业;2000年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首次来华考察,决定增加在华投资,2010年之前再开设12家宜家分店;2002年中国首家宜家家居标准店在上海开始筹备;2003年中国首家宜家家居标准店(标准店面积为28000~35000平方米)在上海开业。2005年10月12日,宜 家在广州的新店开业,这是宜家在上海、 北京之后的第三个新店。2007年,宜家在北京建四家标准商场,在上海建第二座宜家商场。宜家家居深圳店2008年上半年开业2009年2月19日,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家居,继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南京商场之后国内开设的第七家商场在大连开业。 据了解,宜家大连商场共分三层,营业面积超过41000平方米,第一层架空做停车场,可供1110辆车免费停放,第三层,布置了61个风格各异、功能多样的样板间,提供近9000种设计精美、美观实用的家居用品,从客厅、餐厅、卧室、厨房到卫生间一应俱全,完整地体现了宜家全方位的家居解决方案。此外,商场三楼还有更多贴心的设施。 160多平方米的儿童乐园,由专人看护,供您的孩子玩耍。瑞典餐厅备有630个座位,宽大的落地窗和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给消费者提供舒适愉快的就餐氛围,无论是传统的瑞典肉圆还是可无限续杯的香浓咖啡,都会让消费者在购物之余享受轻松惬意。至于瑞典食品屋,更是供应美味的三文鱼罐头、姜汁饼干、戴姆巧克力糖等等,让热爱生活的大连人在家门口就可以感受浓浓瑞典风情。 宜家家居沈阳商场在今年年底或将明年初开业宜家武汉店2010年营业
宜家家居的发展来源是什么?
宜家中国历史
宜家的中国发展历程1973年在中国采购商品销往欧洲市场;1993年在中国设立采购办公室(贸易公司IKEA TRADING CO.LTD),大量采购中国内地商品,并销往世界;1997年在北京设立宜家中国零售办公室,宜家产品开始小范围在中国内地市场销售;1998年中国内地第一家宜家家居商店在上海开业,营业面积为8000平方米;1999年北京第一家宜家家居商店开业;2000年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首次来华考察,决定增加在华投资,2010年之前再开设12家宜家分店;2002年中国首家宜家家居标准店在上海开始筹备;2003年中国首家宜家家居标准店(标准店面积为28000~35000平方米)在上海开业。2005年10月12日,宜 家在广州的新店开业,这是宜家在上海、 北京之后的第三个新店。2007年,宜家在北京建四家标准商场,在上海建第二座宜家商场。宜家家居深圳店2008年上半年开业2009年2月19日,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家居,继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南京商场之后国内开设的第七家商场在大连开业。 据了解,宜家大连商场共分三层,营业面积超过41000平方米,第一层架空做停车场,可供1110辆车免费停放,第三层,布置了61个风格各异、功能多样的样板间,提供近9000种设计精美、美观实用的家居用品,从客厅、餐厅、卧室、厨房到卫生间一应俱全,完整地体现了宜家全方位的家居解决方案。此外,商场三楼还有更多贴心的设施。 160多平方米的儿童乐园,由专人看护,供您的孩子玩耍。瑞典餐厅备有630个座位,宽大的落地窗和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给消费者提供舒适愉快的就餐氛围,无论是传统的瑞典肉圆还是可无限续杯的香浓咖啡,都会让消费者在购物之余享受轻松惬意。至于瑞典食品屋,更是供应美味的三文鱼罐头、姜汁饼干、戴姆巧克力糖等等,让热爱生活的大连人在家门口就可以感受浓浓瑞典风情。 宜家家居沈阳商场在今年年底或将明年初开业宜家武汉店2010年营业
宜家家居品牌名称有什么故事吗?
宜家是来自瑞典的家居IKEA这个名称是来源于它的创始人Ingvar Kamprad。因为他名字首字母是IK,他长大的农场和村庄的名字Elmtaryd和Agunnaryd的首字母是EA,这样就组成了IKEA。翻译成宜家不仅仅因为谐音,而且还给中国顾客一种宜室宜家的感觉,你可以去宜家商场自己体验一下哦,有很多贴心的家居用品可以买的
宜家家居品牌名称有什么故事吗?
宜家是来自瑞典的家居IKEA这个名称是来源于它的创始人Ingvar Kamprad。因为他名字首字母是IK,他长大的农场和村庄的名字Elmtaryd和Agunnaryd的首字母是EA,这样就组成了IKEA。翻译成宜家不仅仅因为谐音,而且还给中国顾客一种宜室宜家的感觉,你可以去宜家商场自己体验一下哦,有很多贴心的家居用品可以买的
宜家家居的发展来源是什么?
相关问答
2
宜家家居设计风格是什么
去宜家逛了逛,感觉它的设计风格还是比较符合我喜欢的,但是具体
2
服装展示架怎么安装?
一个闺蜜在广州那里发展,她说那里的衣服要比我们这里的便宜,建
友情链接:
小白学装修

电话

装修群

计算报价

风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