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步骤_技法
装修新闻 作者:yisuyin 时间:2018-06-06 19:48:00 浏览量:3680 来源:住范儿
导语:
工笔画的技法有,描,分,染,罩,。一般工笔画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一、草稿:使用铅笔打草稿,纸张不要求。 彭连熙工笔《红叶题诗》二、过稿:将草稿放置在拷贝台上,上面覆一层熟宣,使用勾线笔(花枝俏、小叶筋等均可)将画稿勾在宣纸上,这样的做品称为白描。 三、渲:在画好的草稿上用墨来表现画面的明暗,方法是:使用两支较大的笔(一般为大白云)一支蘸墨,一支蘸水,先点墨,在墨没干之前用水渲开,造成一个自然的过渡。 四、染:方法和渲的步骤差不多,不过使用的是国画颜料,这一步较为麻烦。为了让色彩更加均匀厚实,一般要进行多次,有“三矾九染”之说。 五、勾线:在渲和染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原来的线条被色彩覆盖,要重新勾一次线。 工笔画的过程和技法非常复杂多样,这只是基本的过程。
何家英“心语”工笔人物画临摹步骤
第一步 用铅笔在素描纸上起稿,经反复修改定稿后用重墨勾线;第二步 把熟宣或绢蒙在底稿上,然后开始用淡墨勾线上稿……然后根据浓淡关系复勾、染墨、染色……其实,具体的步骤都是差不多的。你可以网上搜一下相关的教学视频更为直观。
工笔人物画眼睛技法
首先勾线时头发和眼眉墨色可稍浓些,脸鼻口脖部要用较淡的墨勾出。到最后开脸时,用深墨将眼眶勾足,再用深墨点出眼珠,点眼珠用八成黑就行,不要点的死黑,要看出原来勾线时点出的瞳孔,才能生动。最后,在眼睑的内部及白眼球的下边,还要用淡花青染出,眼睛才显得晶莹有光。这是工笔仕女画眼睛的一般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工笔画四个步骤是什么?
9个步骤为:1、分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水,将色彩拖染开去,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2、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3、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4、提染:染色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小面积、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5、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的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6、点染:用接近写意的笔法,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此法。7、斡染:将一块色彩向四周染开。画仕女脸颊的红晕时即是采用此法,工笔牡丹的绘制中也会用到。8、醒染:在罩色过后色彩略显发闷的画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画面醒目。9、接染:方法是分碟调出二至三种图案色,各色厚薄相同,多为同类色或类似色,分几枝笔将各色铺于纸上,迅速以偏干的清水笔将各色接起刷匀。或将两个在一个范围的颜色用清水衔接起来,产生自然过渡的效果。先竖后横,迅速准确,使之不露笔痕,色晕匀和。工艺绘画图案亦用此法。工笔画亦称“细笔画”。属中国画技法类别,与“写意画”对称。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工笔画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水墨、浅绛、青绿、金碧、界画等艺术形式均可表现工笔画。
工笔人物画的脸部怎么画??
一、起稿用木碳条将腹稿画在图画纸上,画错的地方用软布打掉,重新再画。起稿时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定稿。定稿时,先用软布将碳条线上的粉末打掉,再用重墨线钩勒木炭稿中准备保留的线条。定稿后,用重墨钩线将画稿拷贝在拷贝纸上。经过拷贝这道工序后,就可以往熟宣或者熟绢上落墨了。二、落墨 落墨也叫钩线或过稿,就是把宣纸或熟绢蒙在线条清晰的拷贝纸稿上,用毛笔将拷贝稿过到宣纸或熟绢上,形成白描稿。钩线要注意运用各种线描技法表现出脸部各部位的质感,比如皮肤和五官要用淡墨,头发要用中墨。注意用笔要稳,行笔要慢,线条要流畅。三、设色设色也称着色、上色、施色、敷色、染色。设色是在白描稿上进行。一般常用于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染色法有:分染、罩染,窄染(窄小范围的分染)、宽染(大范围的分染)、接染(两种颜色的自然衔接)、叠染(传统技法也称作“三矾九染”产生“薄中见厚”的效果)、掏染(小范围染背景底色)、旋染(主要用于染儿童或妇女面颊,著色时旋转用笔,使颜色逐渐变淡变无,又不留笔痕)等等。分染是为了表现面部的凹凸起伏变化,具体方法是:先在暗部分染底色,面部底色可用淡赭分染,方法是手握两支笔,一只笔蘸淡赭石色,一只笔蘸清水,先用淡赭笔局部染色,随即用清水笔推开。人物的面颊,也可先用朱磦分染。头发的设色:画头发应先钩后染。首先按发髻线和发型的结构画,用中墨细细地钩出发丝,钩发丝的线条要注意虚起虚收。发丝钩好后,再用中墨分染,不要一次染足,如一次染得很黑,染出来的效果板滞,要层层晕染,逐步加深。一般需要五至八遍。在分染的过程中,如果感觉所钩发丝被覆盖,还要再提一遍。染头发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用花青调墨,把整个头发罩染一遍,这样会使头发感觉乌黑发亮。脸部的设色:先用赭石(或胭脂、朱磦)把眼窝、鼻梁沟、脖子、耳朵窝等处的暗部渲染1至2遍,以增加立体感,仕女画不宜过分强调脸上的结构,以柔和为美。再染腮红,腮红一般用曙红在面颊处渲染1至2遍,让人觉得人物健康有血色。曙红色要染的适当,切忌过重,色太轻会显不健康,太重又会让人觉得格调不高。四、罩染在著色和渲染之后,要对脸部罩染一次皮肤色,皮肤色的配色:赭石+曙红+藤黄+花青+白粉调成薄薄的肉色,罩染脸部、耳部、脖子等所有皮肤。五、开脸人物画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已经被罩染模糊了的五官提出来,刻画清晰,传统技法中称作“开脸”。1、眉毛的刻画用毛笔蘸淡花青把眉毛按结构染一遍,再用淡花青加淡墨染第二遍,第三遍用中墨在眉心处稍微加重,层层加深,直到满意。注意眉毛的眉头、眉中、眉梢的变化。2、眼睛的刻画用重墨重新勾上眼睑和眼球,画出瞳孔。上眼睑因为背光,要画得粗一些,黑一些;下眼睑因为受光,要画得细一些,浅一些。瞳孔有两种画法,一种是眼球中间的瞳孔有高光点,另一种是眼球中间无高光点,两种均可。画眼睛如同画眉毛一样,也需要几遍才能画好,第一遍用花青染上眼睑,用花青加中墨或赭墨染黑眼球,以后几遍用墨,层层加深。画眼睛要注意眼睫毛的走向和长短,注意下眼睑要包住眼球,最后要在眼球的左右下方用白粉染一下,这样可以突出眼球,使眼睛的感觉更加明亮有神。3、鼻子的刻画鼻子位于人的面部正中,对人的面貌影响很大。鼻子由鼻梁、鼻头、鼻翼、鼻孔组成,鼻梁是由鼻骨、鼻软骨组成,刻画时要画两笔,用笔要虚起虚收,勾线要细而有力。鼻头、鼻翼是刻画重点,注意鼻翼的厚度及其在不同角度的透视变化。鼻孔一般只勾出轮廓,鼻孔线与鼻翼线一般不要相连。4、嘴部的刻画在人物的五官中,嘴是活动范围最大的,也是最富有变化的部位,嘴部在造型上由上下口唇、口线、人中和下颌唇沟构成。上下嘴唇分别是两个相对的m型,上唇线比下唇线分明,两唇之间有一个口缝线,人中位于上唇的中间部位,是鼻子与嘴之间的凹槽。这一部分的结构由凹到凸,使它的对比变化较为突出。下唇比较圆滑,颌唇沟位于下唇的中心下部,刻画时上下唇的外缘线可相对画的虚一些,不要勾的太清楚。 口线的多变使嘴产生了丰富的表情,是刻画人物表情重要环节,口缝不能简单地画成一条直线,要画成波状。嘴唇本身呈现红色,与其他部分有一定色差,刻画中要注意这一变化,上好颜色。 5、耳朵的刻画耳朵包括耳轮、耳屏、对耳轮、对耳屏、三角窝、耳垂6部分。因在脸部两侧,且有头发遮掩,所以钩线、染色较其他部位相对弱一些,耳垂略染红色。6、脖子的刻画脖子是人物画中容易忽略的部位。其实脖子也很重要。传统人物尤其是仕女画和佛教画都在脖子上下不少功夫,如画三道“美人纹”,现代人物讲究“骨感”常画上锁骨或胸锁乳突肌。脖子的钩线要轻起轻收,色彩较脸部略淡。7、勒脸线用赭石+曙红或者赭石+朱磦调色,复勾脸的轮廓、下眼睑、鼻梁、耳朵、脖子等有皮肤的部位,色线要比墨线略粗一点,压住墨线但不盖死墨线,最后的效果应是色线中看得见墨线,墨线上罩着一条色线。六、收拾收拾:所谓收拾是指一幅画基本完成后的微调。将整幅画仔细审视,发现尚有不完美的地方,再作细微的修改与调整,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收拾要细心。
中国工笔人物画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中,不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清 慵讷居士 《咫闻录·秘戏图》:“ 关中 马振 ,近时画家之著名也,善工笔。一时风气,凡馈大宪礼,必有秘戏图册,而 马振 之所画者,即景生情,能穷闺闸之婿态。” 黄宾鸿 《古画徵·明画尚简之笔》:“言 明 画之工笔者,必称 仇实父 。” 秦牧 《艺海拾贝·粗犷与细腻》:“偶然翻阅 齐白石 的画册,从里面一些粗犷的意笔和精细的工笔相结合的画幅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常识艺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