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柜使用须知 不知道这些细菌不降反升
装饰配饰 作者:松松松松 时间:2018-09-04 11:57:22 浏览量:6442 来源:住范儿
导语:
由于对消毒柜不是很了解,求消毒柜使用常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对卫生状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这使得食具
消毒柜逐渐成为家庭不可缺少的电器设备。消毒柜为全钢结构,一般有红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两种方式。目前,在市场上可以见到挂式、立式、台式,还有单门的和双门的,以及不同容积的各种规格。 远红外线高温型消毒柜主要是根据物理原理,利用远红外线发热,在密闭的柜内产生120度高温进行杀菌消毒。这种消毒方式具有速度快、穿透力强的特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餐具、茶具都可放在柜内进行高温消毒。 臭氧低温型消毒柜利用臭氧功能进行杀菌消毒,可用于塑料、胶木等受高温易变形的物品消毒,也可用来对蔬菜、瓜果等进行杀菌和保鲜。 食具消毒柜在日常使用维护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消毒柜应水平放置,周围无杂物,干燥通风,离墙不宜小于30CM。 2.将经过冲洗的餐具等物分类放入筐内,要求立插,利于沥水,并留有间隙,避免堆叠。 3.消毒期间非必要时,请勿开门,以免影响效果。 4.消毒结束后,柜内仍处于高温,容易烫伤皮肤,一般要经10-20分钟,方可开柜取物,若暂不使用食具,最好不要打开柜门,这样消毒效果可维持数天。 5.消费者在使用消毒柜时切忌将其作为保险柜看待。因为消毒柜处于密封状态,如存放在柜内的碗筷消毒未干透,消毒柜反而成了细菌滋生的温
床。因而从安全卫生角度出发,消毒柜应每天开启一次为好。 6.要定期对电子消毒柜进行清洁保养,将柜身下端集水盒中的水到出抹净。清洁时,先拔下电源插头,用湿布擦拭消毒柜内外表面,禁止用大量的水冲淋电子消毒柜,若太脏,可先用中性洗涤剂擦抹,再用湿布擦掉洗涤剂,最后用干布擦干水分。清洁时,禁止撞击石英加热管和臭氧发生器。 7.经常检查门封条是否密封良好,以免热量散失或臭氧逸出,影响消毒效果。使用时,如发现石英不发热或听不到臭氧发生器高压放电“吱吱”声,说明消毒柜出了故障,应停止使用,立即送维修部门修理。使用消毒柜的注意事项1.消毒柜要“干用” 采用加热消毒的消毒柜是通过红外发热管通电加热,柜内温度上升至200至300摄氏度,才能达到消毒之目的。而里面的红外线加热器管的电极却是很容易因为潮湿而氧化。如果刷完的碗还滴着水就放进消毒柜,其内部的各个电器元件及金属表面就容易受潮氧化,在红外发热管管座处出现接触电阻,易烧坏管座或其他部件,缩短消毒柜的使用寿命。 2.消毒柜要常通电 消毒柜是可代替普通碗柜,并起到避免洁净碗筷二次污染的保洁作用。但是,虽说消毒碗柜的密封性比较好,但是如果里面的红外管长期不发热,柜子里的潮湿空气难以及时排出,附着在餐具上的霉菌照样会滋生,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不要把带水的餐具放入消毒柜内又不经常通电,这样会导致电器元件及金属表面受潮氧化,在发热管管座处容易出现接触电阻,易烧坏管座或其他部件,缩短消毒柜的使用寿命。消毒碗柜最好一两天通电消毒一次,最少也要每周开一两次,这样既起到消毒的目的,又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应将餐具洗净沥干后再放入消毒碗柜内消毒,这样能缩短消毒时间和降低电能消耗。 3.餐具材料要选择 消毒柜并非是能消灭“千毒万毒”的“神柜”,并不是所有的东西放进去都能够消毒,包括部分餐具在内的东西,都是不适合用消毒柜消毒的。不同类型的餐具应该分别消毒,即将不耐高温的餐具放进低温消毒室消毒,耐高温的可放入高温消毒室。 一般来说,塑料等不耐高温的餐具不能放在下层高温消毒柜内,而应放在上层臭氧消毒的低温消毒柜内消毒,以免损坏餐具。一些花花绿绿的盘子不宜放入消毒柜中消毒。因为这些陶瓷碗碟的釉子、颜料含有铅、镉等重金属,若遇到高温就容易溢出。消毒柜在工作状态下,内部温度可高达200摄氏度。经常在这些消毒过的彩色瓷器里放置食品,容易使食品受到污染,危害健康。碗、碟、杯等餐具应竖直放在层架上,最好不要叠放,以便通气和尽快消毒。彩绘器皿尽量不要放入高温消毒柜中消毒,因为其中含有化学物质,在常温下它们呈稳定状态,而在高温下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4.位置摆放要科学 消毒柜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处,离墙不宜小于30厘米。消毒期间非必要时,请勿开门,以免影响效果。消毒结束后,如过十分钟再取用的话,效果更好。 5. 消毒过程中除非必需,否则不要打开柜门,既影响消毒效果,又增加耗电量。 如果是高温消毒方式的消毒柜,消毒结束后,柜内温度仍较高,一般要10~20分钟后,方可开柜取物。 每次消毒完毕,都要及时关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消毒柜的维护和保养1 消毒柜应水平放置在周围无杂物的干燥通风处,距墙不宜小于30cm。 2 要定期对消毒柜进行清洁保养,将柜体下端集水盒中的水倒出并洗净。清洁消毒柜时,先拔下电源插头,用干净的湿布擦拭消毒柜内外表面,禁止用水冲淋消毒柜。若太脏,可先用湿布蘸中性洗涤剂擦洗,再用干净的湿布擦净洗涤剂,最后用干布擦干水分。清洁时,注意不要撞击加热管或臭氧发生器。 3 要经常检查柜门封条是否密封良好,以免热量散失或臭氧溢出,影响消毒效果。 4 使用时,如发现石英加热管不发热,或听不到臭氧发生器高压放电所产生的“吱吱”声,说明消毒柜出了故障,应停止使用,送维修部门修理。
消毒柜靠什么杀菌,有什么注意事项
消毒柜普遍采用的是高温和紫外线两种消毒方式。目前最先进的高温消毒方式是“聚能光波”消毒,通过将光波聚焦消毒器与光波管结合,瞬间产生强大的杀菌光和高温,温度高达到120℃以上。在杀菌光和高温双重作用下,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杀灭率达99.99%,对乙肝病毒也有极强的破坏作用,能耗也比常用的红外线加热消毒省电30%-40%。另外,一般的紫外线消毒柜会产生臭氧,带来异味,高频次的接触臭氧会造成皮肤和呼吸系统的损伤,这种更为先进的且无异味的“聚能光波”快速高温消毒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更适合孕妇、儿童、对呼吸道刺激过敏者使用,更环保、健康。在消毒柜的选购过程中,最好能选择具有“跟踪消毒技术”的消毒柜因为餐具即便消毒,但如果天气潮湿或长时间不使用的话,还会再次滋生细菌,“跟踪消毒技术”可以检测环境湿度、温度、时间的变化,系统的解决餐具消毒和保持消毒效果的问题。专家建议,目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感染性腹泻等,餐具则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要在用餐人群集中的地方注意使用科学消毒的餐具,对于普通家庭,也要注意餐具清洗和消毒,避免家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介绍了几种简单实用的消毒方法:1、蒸汽消毒;2、煮沸消毒;3、烈日曝晒消毒;4、专业化消毒设备消毒。就消毒过程的方便性、可靠性而言,专家重点推荐使用消毒设备消毒,一是消毒过程不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能利用多种消毒方式彻底杀灭细菌。购买消毒柜一定要注重品牌和售后,大品牌注重产品的功能设计和人性化需求设计,多采用的是国内或者国际时尚设计元素和超前的科技运用;同时,售后服务也至关重要,任何问题可以长效跟踪和服务,不至于“有病无处投医”。品牌产品更注重的是用户的使用感受和口碑。可以上网查询或者去卖场比较一下看看,个人认为橱柜搭配嵌入设计的可以首选海尔的,它的产品功能比较超前,价格也适中。壁挂或者立着款式的可以看看康宝的,他们外观设计比较新颖和多样化。希望能够一起普及一下国人的消毒餐具意识和常识!
消毒柜在日常使用和维护时需注意哪些
1.消毒柜应水平放置,周围无杂物,干燥通风,离墙不宜小于30CM。2.将经过冲洗的餐具等物分类放入筐内,要求立插,利于沥水,并留有间隙,避免堆叠。3.消毒期间非必要时,请勿开门,以免影响效果。4.消毒结束后,柜内仍处于高温,容易烫伤皮肤,一般要经10-20分钟,方可开柜取物,若暂不使用食具,最好不要打开柜门,这样消毒效果可维持数天。5.消费者在使用消毒柜时切忌将其作为保险柜看待。因为消毒柜处于密封状态,如存放在柜内的碗筷消毒未干透,消毒柜反而成了细菌滋生的温床。因而从安全卫生角度出发,消毒柜应每天开启一次为好。6.要定期对电子消毒柜进行清洁保养,将柜身下端集水盒中的水到出抹净。清洁时,先拔下电源插头,用湿布擦拭消毒柜内外表面,禁止用大量的水冲淋电子消毒柜,若太脏,可先用中性洗涤剂擦抹,再用湿布擦掉洗涤剂,最后用干布擦干水分。清洁时,禁止撞击石英加热管和臭氧发生器。
消毒柜真的能杀死细菌吗?
消毒柜真的能杀死细菌:常见的消毒柜分三种:1巴氏消毒,2高温,3紫外线(臭氧)。1巴氏消毒一般是加温到62~65℃,保持30分钟。和加温到75~90℃,保温15~16秒。两种方式来杀灭病菌,常用于工厂食品类消毒,海尔应该是首家将巴氏消毒技术放到家用消毒柜的吧。这种消毒方式杀菌率相对较低.2高温消毒就是直接用高温将病菌杀灭,消毒十分彻底,病菌的杀灭率取决于温度的大小和持续的时间长短。3紫外线(臭氧)消毒,波长240-270nm的紫外线能将1.2M以内病菌的DNA和RNA破坏,使其丧失复制繁殖能力,达到死亡的目的。然而紫外线特定的波长又能使空气发生化学反应,成为臭氧,臭氧能够破坏病菌的蛋白质,这种消毒方式能够杀死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等日常的细菌。普通这类消毒柜的杀菌率在百分之98到百分之99.9。老板电器的回型(紫外线灯管)专利技术杀菌率可达到百分之99.99。
消毒柜使用方法需要注意什么?
家里换了新房以后,厨电也换新,就买了台方太消毒柜,总结出四点使用使得注意事项:1消毒柜要尽量干用,因为带水的碗筷容易滋生细菌。2.消毒柜要常通电,这样既起到消毒的目的,又可延长其使用寿命。3.使用时要耐心等待,在消毒过程结束之前尽量避免打开柜门,以免大量臭氧味道的溢出,臭氧对于人体也有一定危害。4.不要放入塑料,彩绘器皿,因为这些碗碟的釉质、颜料中含有重金属,当遇到200℃以上的高温就容易挥发,危害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