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套路有哪些装修套路如何破解
搭配案例 作者:alice0512 时间:2018-11-15 16:22:54 浏览量:3174 来源:住范儿
导语:
装修公司套路多 如何摆脱装修公司套路自己多学
装修常识太便宜套餐不要找正规专业第三方装修监理
装修公司有哪些套路 装修公司装修黑幕介绍
装修报价陷阱一:偷梁换柱许多业主在看装修报价的时候都会掉单位,不同单位的装修材料在报价方面的价格偏差是巨大的,例如装修材料上面写着是10元1mm,而业主们认为是10元1m,结果业主没看清的话需要多花费很多开销。装修报价陷阱二:故意遗漏装修主材有些装修公司会在装修报价单上故意遗漏一些装修主材,这样业主看到的装修报价单往往会低于市场的价格,这样许多业主就会被打动而签下合同,结果在施工的时候,装修公司才会告知业主缺少哪几件主材,无法正常装修,通常业主只能免为其然的将装修的主材费用给补上。装修报价陷阱三:模糊品质如果装修公司在报价非常低的话,那么就只能通过装修费用来获得利润,这时候他们通常会采用模糊材料的品质来欺骗业主,例如,在报价单上暂定或者没有说明的的装修材料的品牌、规格,到装修施工的时候就会用十分便宜的材料来给业主装修,不仅让业主遭受到损失,房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装修报价陷阱四:项目与市场价相差太多在装修报价中的项目是非常多的,许多消费通常不会去了解每一项的市场价格,因此有些装修公司在报价中会故地降低某一材料的价格,而且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而在其他项目中适当的增加价格,有些消费者看到某些材料的价格比较低就以为自己赚了,最好才大象并没有便宜。最好对比一下每一项的市场价格。装修报价陷阱五:建材的计费方式建材是在装修中不可或缺的材料,装修公司在报价的时候往往会标注出建材的品牌,但是这样还不够,我们除了要了解建材的品牌之外,还需了解品牌的用量、规格,在装修期间需要检查下材料是否按照要求购买。
装修中有哪些常见的套路
少点套路,多点真诚,装修建材猫腻大解密
装修公司都有哪些套路
●后期增项 在预算单上“遗漏”项目的同时,有的装修公司往往会在预算单的文字说明一栏中写上“按实计算”四个字。虽然只有仅仅四个字,但这四个字意味着接下来的施工可以重新按照实际情况来计算材料费和人工费,其分量之重相当于一下子把主动权交给了装修企业。借助这四个字所作的铺垫,这些装修企业往往不但会将原本“遗漏”的项目以“增项”的形式向业主提出来,还会“任性”提出一些新的项目。为了防止业主发现这四个字,他们也往往会将这四个字“隐藏”在预算清单中一大片文字中。 ●前期漏项 这是不少装修公司惯用的伎俩。他们与业主签订装修合前,会出示一份动辄几页,涵盖上百个项目的装修预算单。不过,为了将总价控制在业主心理价位内,他们会有意“漏掉”一些项目。为了防止业主仔细查看后识破其伎俩,他们一方面不会同意让业主拿回家细看后再签约,另一方面又会抛出当天签约当天赠送礼品或给予折扣优惠等诱人条件。而业主,由于往往非装修专业人士,要么难以识破其中伎俩,要么会出于对装修公司的信任而不会怀疑,及至发现漏项后往往悔之晚亦。 如在刷涂料前,为防止涂料开裂,正常工艺往往需要铺网格布,但在出具预算清单时,有的装修企业就不会写明这一道工序,待实际施工时才会讲明铺网格布的重要性,让业主增项加价。 ●私下交易 令一些业主想不到的是,有的装修企业一方面在合同中明确业主不要私下与装修工人交易,但另一方面又对装修工人苛刻有加,以致有的装修工人一方面要按“潜规则”完成企业交付的增项任务,另一方面又要设法为自己增收而私下向业主提出增项要求。对于装修工人的私下交易,有的装修公司虽心知肚明也漠然视之甚至从中渔利,一旦装修出现质量问题,装修公司又以相应项目为装修工人与业主的私下交易,将责任推给了装修工人。一旦装修工人“人间蒸发”,业主就难以奈何。 ●拖延工期 因施工中会有增项,工期往往会被拖延;因业主往往不会对增项全部同意,工期往往会拖得更长。为了减少自己责任,装修公司往往会一方面口头承诺自己会如何如何对顾客负责,在约定工期内竣工;但另一方面又会将延期竣工的违约责任定得比较低甚至不写。为了“创收”,有的装修企业会抱着侥幸心理,将原本已在预算清单中出现的项目,又“夹”进一系列增项表中让业主签字确认;有的装修企业则将一个项目的多个工序“分拆”开来重复计费。如在刷墙壁涂料时,他们会在刷完一层后要求以增项的形式刷第二层。在拆旧装新的“二次装修”中,这一伎俩相对用得更多,如通过敲击墙面就可知道原来墙壁沙浆层已与墙砖空鼓,需一次性铲除全部沙浆层再装修,但在预算中他们却只写铲除沙浆层上涂料项目,待涂料铲完后再提铲沙浆层项目,使得一次就可彻底铲完的项目被分成两次铲除两次计算。工,造成施工与设计脱节。如此,不但会造成后期家具难安装,还可能让业主为安装家具再付费敲墙。 ●层层转包 有的装修公司看似“高大上”,但其核心业务只是承接业务——承担业务后,他们将工程转包给第三方。一旦发生纠纷,转包方就会与承包方联合起来“打太极”与“组合拳”,将业主“踢”得团团转,“打”得口服心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