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壁画设计来自古文明的记忆
保养 作者:magicwangz 时间:2018-12-11 18:37:27 浏览量:7647 来源:住范儿
导语:
花山壁画的文化内涵
关于花山壁画的一个小故事
花山,位于广西明江之滨,距离宁明市区25公里,海拔1885米。因悬崖上有雄伟壮观的两千多年前骆越先民所作的图画而闻名世界;又因先民的画意、画法和成画年代的考古艰难,直到当今研究毫无结果而成为千古之谜。花山如此雄奇而神秘,不断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学者和游客前来考察研究和探奇揽胜。据广西日报消息,花山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
花山壁画的五大谜团
宁明花山壁画的五大谜团一直是无法解开的“千古之谜”,现在,花山风景区的投资商决定重奖能解开花山“千古之谜”者, 谁是真正的解谜主人? 这笔巨额奖金属于谁?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才能,大可一试! 壁画图案充分反映了从战国到汉代壮族人民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这样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壁画,不仅在我国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所以说花山壁画堪称战国到汉代壮族的一部历史书卷,是壮族古代艺术的瑰宝和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千年文化的结晶。解读壁画图案蕴涵的千古谜团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不完的课题。
花山壁画壮族祖先是怎么画的
▲宁明花山壁画 壁画,也称岩画,就是刻画在山洞壁上和山崖上的图画,最早是在欧洲发现的,它的创作时间大都是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到铁器时代早期,内容多是狩猎、野兽、家禽等,它们是人类祖先生活情景和思想智慧的反映,是研究一个民族发生发展的重要依据,有着非常珍贵的价值。花山壁画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无岩画的空白。 花山,位于宁明县驮龙镇的左江岸边,距县城约25公里,离南宁市180公里。在它那临江的一面高约260米的崖壁上,有一组规模巨大、内容丰富而奇特的图画,这就是花山壁画。这一画幅宽将近200米,高约四五十米,上面用赤红色的颜料画着密密麻麻的图像,经统计约有1800多个。其中大小人像有1300多个,其中有一个最大的人像有3米多高,头插雉尾,手执匕首,身挂腰刀,脚跨骏马,威武雄壮,好像一个首领。旁侧好像是闪亮的铜鼓,前后的人物有的起舞,有的跳跃,有的骑兽,有的挥刀,有的持盾,姿态各异,生动热烈。这幅画的内容是什么呢?有的人说是狩猎图,有的人说是取悦水神的祭祀图,有的人说是征战的誓师图。说法不一,至今没有定论,游客们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去猜测。据考证,这些壁画是壮族先民创作的,成画年代约在2000多年前。令人称奇的是,经历了如此久远的年代的风吹日晒,壁画的颜色仍然非常鲜艳,不知先民们是用什么颜料画的。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耸险骏的崖壁上,那些图像是怎么画上去的?一个个谜一样的问题,吸引着无数的学者和游人去思考,去探索。 除了花山壁画,左江流域的几百里的江岸石山上,类似的壁画还有50多处,它们是壮族人民古代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宁明花山壁画的传说 从前,宁明那利有一个叫做勐卡的青年,力气非常之大,吃得非常之多,一餐六十斤米只够吃粥,一百二十斤米才够吃饭。 有一次,他去坡宁拜访朋友,饮完了酒,走到村边,看见有一头黄牛偷吃田里的禾苗,就拿一块高五、六尺,长一、二丈的大石头来打牛。由于用力过大,石头从坡宁一掷到晚驮,有三、四十里远。 收谷时,他母亲请人来割禾,干了一天,不见他来挑,急得要死,催了几次,他才动身。他用横梁做扁担,砍竹破蔑做捆索,把几十个人割了一天的禾捆做一担,末了还叫割禾的人坐在上面,一耸肩就挑了回来。 后来勐卡想造反,反对皇帝,但没有兵马,于是在纸上画。他画的兵马,经过一百天就可以变成真人真马。可是,不能给任何人知道。所以勐卡只好白天一人在屋子里画,晚上才去做工。因为白天大家都去田里做工了。 秋收时,勐卡已经画了九十多天,但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母亲见他白天不做工,非常怀疑而且着急,有一天,趁他不在家,就悄悄地走进他的房间,打开箱子察看,谁知刚把箱打开,所画的兵马就都飞出来了。 岜来洞的兵马 勐卡的兵马飞哪里去呢?大家不知道。后来宁明岜耀屯有一个靠打柴为生的穷的到岜来(花山,壮名叫岜来。岜是壮语山的意思,来,壮语即花。岜来直译就为花脸山。)打柴,不小心,柴刀掉落到崖边,顺着悬崖滑落下去。砍柴人顺着陡崖爬到山脚下,不知不觉到了明江边。这时,突然听到敲锣、打鼓、弹琴、唱戏的声音从一个岩洞里传出来。砍柴人觉得很稀奇,便往洞口走去。一走到那里,便看见有很多兵马在那里驻扎。他们见生人到来,就都围拢上来查问: “你是什么人?” “你来干什么的?” “我是靠打柴为生的穷人。”砍柴的照直说,“我在山上把柴刀弄掉了,特地来找刀的。” 武士们见他为难的样子,都很同情与怜惜。有一个人说:“你想要什么东西,我们这里都有,你自己选吧!” 这时,打柴的才发现这个山洞非常宽大,里面堆满金银珠宝,闪闪发光。但他什么也都不要,只要一把柴刀和两斤,说:“够我今天吃的便可以了,我今天砍不了柴罗。” 从此以后岜耀屯的人生活遇到困难,便都到岩洞去找他们解决,年青人走亲戚也去借一两套衣服,姑娘们赶歌圩就去借首饰。但用完了就拿去还,不得私占。后来有个贪心的人借了不还,岩洞就自动关闭了。那个贪心的人怀恨在心,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帝认为那岩洞里的兵马一定是勐卡的兵马,便派了许多人来打,山洞里的兵马们寡不敌众,结果全部被杀光。血、人头和尸首到处都是,映到明江边的峭壁上,就形成现在的壁画。 以后,凡是遇到阴雨天,走到河边或山边,还能隐约听到号哭的声音。人们都怀着沉重的心情,惋惜武士们的不幸遭遇,便商议请僧道来打醮,祈祷他们的英灵升天。 斋醮结束那天,人们发现洞口打开了,里面露一口金锅来。大家都很高兴,想把金锅搬出来用。可是,洞口开得太小,人进不去。大家就用手伸进去拉,三拉两拉,把锅耳朵拉断了,洞口又紧闭起来。人们把拉出来的金锅耳朵,拿到金铺里去兑换,所得的钱还清了斋醮的用费后,只剩下一文铜钱。大家觉得这一文钱分又不好分,买东西也不好买,便索性抛到河上去。这一抛,却招来了一阵洪水,洪水冲过岜耀对面的荒坡,水退之后,就现出一个沙洲,大家才知道这一文钱是个宝。现在这个沙洲象一文铜钱那样圆,土地很肥沃,人们在上面种劳动甘蔗、 花生,年年都有好收成。 自从那时候起,岩洞的洞门一直没有再开过,也没有再听到敲锣、打鼓、弹琴、唱戏的声音了。人们要找洞口,总也找不到,只是听讲那河边岸上有一块象石碑一样平滑的地方就是洞口。而花山壁画的人兽图形,就是当年那些英烈们的形象。每逢大风、打雷、下大雨,壁画的图形都有一些剥落,老人就这样讲:他们又去别处投生了,去做他们还没有做完的事呐。
古代文明最著名的有哪些?
埃及文明 在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了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古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修建了金字塔、神庙、宫殿、住宅等雄伟的建筑物,留下了丰富的木雕、石雕、浮雕、绘画等艺术品,发明了历法,数学、医学都很发达。公元前12世纪前后,帝国逐渐衰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此后,埃及先后被马其顿、罗马所统治。7世纪,它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古代埃及人渐渐同阿拉伯人融合。金字塔 散布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国王陵墓群,存留下至今的金字塔约有80座。它们设计精密,用工浩大,反映了古代埃及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高超的建筑才能,是闻名世界的古迹。最大的金字塔高146.5米,以其形体的庞大,设计的科学,内部构造复杂,令人惊奇不已,在古希腊时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古巴比伦文明 公元前3000年起,在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建立了很多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如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等。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颁布法律条文的磨光玄武岩石碑。碑高2.25米,顶部是71厘米高的浮雕,表现公正之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汉谟拉比站在他面前举手敬意。碑身前面刻有楔形文字,基本保存完好。其中中部的法律条文最为重要,实际上是汉谟拉比所收集的案例汇总,为后人了解古代巴比伦社会的结构和特点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哈拉帕文明 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发达的文化,并建立了完备的古代都市,如属于印度河上游的哈拉帕文化就包括两大城市,一个是哈拉帕,一个是摩亨佐·达罗。摩亨佐·达罗城址,面积约2.5平方千米,估计有3~4万人口。在城北部中央有一个大浴池,可能是某种宗教礼仪建筑。池东和池北可能建有该地区最高统治者的住宅,卫城南部是会堂和寺庙等建筑。下城是居民生活区,街道纵横交错。还有专门的工商业区和完善的排水系统。哈拉帕文化已经有文字出现,文字主要刻在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上,也称为印章文字,这种文字至今尚未被人释读。哈拉帕文化在公元前1800~前1600年前突然消亡了。希腊的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希腊的早期文明,也称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文明发祥于爱琴海南端的克里特岛,后来又以迈锡尼为中心。文明历时约800年,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城邦。后来,一批相对落后的部落从北方进入希腊南部,城邦被毁,文明没落。克诺索斯王宫遗址 是米诺斯文明最大、最重要的王宫遗址。王宫始建于公元前1900年,此后成为米诺斯文明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大约公元前1400年被毁。王宫建筑总体呈方形,面积达 2.2万平方米。院西楼房三层,主要用于祭祀。院东楼房则为国王及后妃寝宫、接待厅、学校、作坊等。王宫内厅堂房间可能超过1 500间,迂回曲折,由走廊和梯道相连,室内有壁画,室外有庭园,供水、通风设备都很完善,是传说中的“谜宫”。 雅典卫城 希腊古典建筑之杰作。卫城东西长约300米,沿山建有石墙,中央最高处建帕特农神庙,供奉雅典娜女神,四周环绕着大理石筑成的柱廊。帕特农神庙宏伟壮丽,设计精密,其建筑艺术雕刻装饰水平之高,在希腊神庙中居首位。圆形大剧场 位于罗马广场东端,是古代规模最大的剧场,建于公元70~82年。结构类似现代运动场,可用于表演角斗及人兽斗等节目,并可灌水成池,表演海战。舞台四周筑有阶梯形露天观众席。这种典型的柱式结合拱门的拱廊设计,美观实用,对后世建筑影响甚大。玛雅文明 美洲古代印地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地安玛雅人而得名。由于玛雅文明与地中海文明之间存在某种类似的性质,欧洲人称玛雅是“美洲大陆的希腊”。它承袭了墨西哥湾热带丛林中的奥尔梅克文化,并扩展到尤卡坦半岛,包括现在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等地。公元300~900年为玛雅文明的繁盛期,16世纪中叶衰落,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10世纪时,玛雅人突然离开他们辛苦建造的城市,舍弃了富丽堂皇的庙宇,庄严巍峨的金字塔。繁华的都市变为废墟,隐没在丛林中。有人推测是气候变化,农田疲弊,外族入侵,以及瘟疫流行等原因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由于玛雅社会种种矛盾引起内部混乱导致的城市没落。1200年,来自墨西哥中央高地的移民占据了尤卡坦半岛上的文明据点──奇琴伊察与玛雅潘,并带来了托尔特克文化。他们重新建造神殿,建立可以祭祀为中心的都市,孕育出后古典期的玛雅文化。玛雅人的建筑水平高度发达,建筑以布局严谨、结构宏伟著称,其中的代表为金字塔。它一般是用泥土堆成巨大的土丘,表面均以石块垒成,四面较陡,以石板或泥灰砌成梯道,塔顶平台建有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