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中央空调的尺寸 家用中央空调的分类
企业新闻 作者:天然32 时间:2019-03-15 15:53:03 浏览量:4383 来源:住范儿
导语:家用中央空调室外机的尺寸一般是:1240*765*1680,950*370*13801、要考虑房屋的面积和朝向,看是否有大面积的玻璃窗,以此来计算空调最大的同时使用系数。2、在普通家居环境中,实际使用时所需要的冷量往往不是全部房间冷量的综合,而是低于后者,前者大约只需要达到后者的60%70%即可。这样可节省投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3、房间实际所需冷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实际受冷面积=房屋建筑面积×房屋实用率×65%(除去厨房、洗手间等非制冷面积)实际所需冷量=实际受冷面积×单位面积制冷量可根据具体地方找专业人士进行测量,合理安排
家用中央空调如何分类?哪种类型最适合?最流行?目前来看家用中央
空调的主要类型有家用多联机、家用单元风管机、家用小型水源热泵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最受到认可的是家用变频多联机组;这种家用中央空调的最大优势是一台室外机可以同时带动多个房间的多台室内机,实现一拖多节省室外安装空间,且室内机的类型有很多种可以选择,适应了不同家庭
装修的需要。家用变频多联机组室内机可以是普通的壁挂式、柜式空调,也可以是风管送风式、座吊两用式、吸顶式等等;且其所带动的室内机的匹数大小可以从小1匹到5匹甚至6匹,可选择的范围很广,是目前较为主流的家用中央空调类型。
家用中央空调的分类方式有哪些
三种类型家用中央空调,各有什么优缺点
最常见的三种家用中央空调类型是:冷/热水机组;风管式系统;多联机型系统。下面详细分析。家用中央空调:冷/热水机组冷/热水机组的输送介质通常为水或者乙二醇溶液。它通过室外主机产生出空调冷/热水由管路系统输送至室内的各末端装置,在末端装置处冷/热水与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产生冷/热风,从而消除房间空调负荷。它是一种集中产生冷/热量,分散处理各个房间负荷的空调系统形式,冷/热水机组的末端装置通常为风机盘管。优点:1.能耗比高;2.温差小,非常舒适;3.各个居室温度可自由调节,较为节能;4.水管占用空间少,便于装修;缺点:1.系统复杂,成本较高,且施工质量不高会存在漏水隐患,维修麻烦;2.无法直接引入新风;3.受气候影响,低于-5℃时无法正常工作,需安装辅助加热装置,也须另耗一些电能。家用中央空调:风管式系统风管式系统顾名思义是以空气作为输送介质,它利用冷水机组集中取冷量,将新风冷却/加热,与回风混合后送入室内。如果没有新风,则只将回风加热/冷却。风管式系统的室外即可有多台压缩机和一台风冷冷凝器组成,室内机是由蒸发器和循环风机组成,其台数与压缩机台数相同,形式有多种如天花式,暗藏天花式等。该系统的特点是室外机的冷凝器采用空气冷却,每台压缩机与室内机一对一配置形成独立系统,室外机的冷凝器与室内机蒸发器之间的连接统管最长可达25m,暗藏是天花机(室内机)可接风管并根据室内空间情况能将送风口一均匀布置在室内,还可接入新风管引进新风,系统完全依靠冷媒循环完成空调要求,该系统既有分体式空调的使用功能,又有中央空调的送风效果。优点:1.相对于其他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型式,风管式系统初投资较小;2.新风系统使得空气质量提高,人体舒适度提高。缺点:1.各个房间温度不好单独进行大幅度调节;2.风管占用空间较多,100×200平方毫米左右,需通过装修技巧减少其对空间的干扰;3.室外温度过低无法启动,需要另增加采暖系统。家用中央空调:多联机型系统多联机型系统,即制冷剂流量系统。顾名思义是一种制冷剂系统,它以压缩制冷剂为输送介质,采用一台压缩机带动多台室内机,室外主机由外侧换热器、压缩机和其他附件组成。室内机由直接蒸发式换热器和风机组成。制冷剂通过管路由室外机送至室内机,通过控制管路中制冷剂的流量以及进入室内散热器的制冷流量,来满足不同负荷放假对热湿的要求。 优点:1.各居室温度可自由调节,舒适度好; 2.管线占用空间小,不影响装潢美观。3.可以满足不同房间的需求,节能,制热性能好。缺点:1.室外温度过低无法启动,需要另增加采暖系统;2.难以解决新风供应与冬季加湿问题; 3.造价相对高。家用中央空调的优缺点并存,其关注的焦点仍在价格上,特别是进口家用中央空调,装一套3-5万悉数平常,大多数普通家庭仍然接受不起,所以家用中央空调在中高端住宅以及别墅使用较多,当然,家用中央空调的功能和使用效果无可厚非,或许在价格和效果之间达到平衡还需要一点时间。
家用型中央空调的分类
1.风管机2.VRV系统3.水机4.至暖空调居想网与主流品牌厂家达成深入供货合作,避免了复杂的产品寻找过程及层层销售的费用叠加,直接触达,透明高效,为客户节省时间成本及费用成本,使得客户利益最大化。
家用中央空调有哪些种类?
按照输送介质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家用中央空调分为风管式系统、冷/热水机组以及多联型系统三种类型可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405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