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炽灯淘汰路线” 节能灯的时代来临
企业新闻 作者:纯蓝 时间:2018-09-11 18:59:42 浏览量:6582 来源:住范儿
导语:
白炽灯为什么会被淘汰?
上世纪什么时候白炽灯开始普及
根据《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今年10月1日起,我国将禁止进口和销售60瓦及以上的普通照明用白炽灯;从2016年10月1日起,将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的白炽灯。业内人士认为,在白炽灯逐渐停产、禁用的同时,照明电器行业将全面转型升级,尤其LED灯未来有望保持20%—30%的年均增速。而滨海新区的LED产业随着初具规模,也将由此获得巨大商机。LED照明市场迎来利好业内人士透露,两三年前,很多消费者连LED灯和节能灯的概念都难以区分。但现在,随着节能知识的普及、LED灯在公共建筑上的应用,消费者对于LED灯的认知有了很大提升。同时,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成熟,产品的价格也由曾经的“高不可攀”变得日渐“亲民”。过去一年,LED灯制造成本下降了10%以上。记者随后走访发现,由于LED灯具价格的“下探”,在58同城上,转让需求大幅提升。“《淘汰白炽灯路线图》的实施将推动LED照明替代传统光源,不过LED灯相对于节能灯在价格竞争上仍然处于劣势,短时间内LED灯仍然难以成为家用照明舞台上的主力军。”中国照明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但由于但随着政府的推广、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公众节能意识的显著增强,LED灯在未来有望保持20%—30%的年均增速。
上世纪什么时候白炽灯开始普及
根据《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今年10月1日起,我国将禁止进口和销售60瓦及以上的普通照明用白炽灯;从2016年10月1日起,将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的白炽灯。业内人士认为,在白炽灯逐渐停产、禁用的同时,照明电器行业将全面转型升级,尤其LED灯未来有望保持20%—30%的年均增速。而滨海新区的LED产业随着初具规模,也将由此获得巨大商机。LED照明市场迎来利好业内人士透露,两三年前,很多消费者连LED灯和节能灯的概念都难以区分。但现在,随着节能知识的普及、LED灯在公共建筑上的应用,消费者对于LED灯的认知有了很大提升。同时,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成熟,产品的价格也由曾经的“高不可攀”变得日渐“亲民”。过去一年,LED灯制造成本下降了10%以上。记者随后走访发现,由于LED灯具价格的“下探”,在58同城上,转让需求大幅提升。“《淘汰白炽灯路线图》的实施将推动LED照明替代传统光源,不过LED灯相对于节能灯在价格竞争上仍然处于劣势,短时间内LED灯仍然难以成为家用照明舞台上的主力军。”中国照明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但由于但随着政府的推广、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公众节能意识的显著增强,LED灯在未来有望保持20%—30%的年均增速。
白炽灯的研发进展
淘汰白炽灯的重要意义中国是白炽灯的生产和消费大国,2010年白炽灯产量和国内销量分别为38.5亿只和10.7亿只。据测算,中国照明用电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2%左右。如果把在用的白炽灯全部替换为节能灯,年可节电48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万吨,节能减排潜力巨大。逐步淘汰白炽灯,不仅有利于加快推动中国照明电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照明电器行业结构升级优化,而且也将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淘汰白炽灯的可行性当前,在全球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很多国家纷纷出台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中国自1996年实施绿色照明工程以来,照明行业迅速发展,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显著提高,为淘汰白炽灯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行业基础和社会氛围,为淘汰白炽灯路线图的发布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政策环境“十一五”期间,中国提出了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节能减排。2012年,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高耗能产品淘汰和节能产品推广政策体系,包括发布高耗能产品淘汰目录、实施能效标准标识、推行政府强制采购、开展政府财政补贴等,为促进白炽灯企业合理转型、推动高效照明行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基础2010年,中国白炽灯总产量38.5亿只,年产量1亿只以上大型企业约10家,占全行业总产量的70%以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这些大型白炽灯生产企业先后开始转产节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为行业平稳过渡奠定了基础。2010年,中国节能灯总产量约42.6亿只,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其中,年产量5000万只以上规模企业约20家,占全行业总产量的82.2%。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节能灯产品质量水平日益提高,一些企业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此外,半导体照明等新兴高效照明技术发展迅速,在射灯、筒灯、隧道灯等领域逐步得到应用。因此,高效照明产品及技术的日益成熟为逐步淘汰白炽灯提供了重要保障。社会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照明节电意识普遍增强,绿色照明理念深入人心,高效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淘汰低效照明产品、选用高效照明产品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淘汰白炽灯情况自2007年初澳大利亚政府率先宣布以立法形式全面淘汰白炽灯开始,先后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发布了白炽灯淘汰计划。这些国家和地区淘汰白炽灯计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淘汰时间。在淘汰进程上,大多数国家的起始时间主要集中在2010-2012年。二是淘汰范围。并非禁止所有白炽灯,重点在于淘汰普通照明用白炽灯,特殊用途白炽灯并不在淘汰范围之内。三是淘汰方式。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采取分阶段淘汰方式,从大功率白炽灯逐步向小功率白炽灯延伸,从低光效白炽灯向高光效白炽灯延伸。四是中期评估。部分国家和地区在淘汰过程中设置了实施效果评估环节,根据高效照明技术发展和前期政策实施情况来调整后期政策。淘汰白炽灯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符合中国国情的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实现照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整体能效水平提升,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积极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顺应国际潮流与推动中国行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加强政策引导与深化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实施分阶段淘汰与发展替代技术相结合。(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实行淘汰制度。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的目录和实施办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明确了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淘汰政策和措施中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七条规定:“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或个人在执行高耗能产品淘汰制度中的法律职责。(四)淘汰计划中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拟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联合公告的形式发布并实施。中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分为五个步骤(见附表),包括:第一步骤:2011年10月1日,发布中国淘汰白炽灯政府公告及路线图,并将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设为过渡期。第二步骤: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第三步骤: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60 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依据能效标准,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光效低于能效限定值的低效卤钨灯。第四步骤: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对前期政策进行评估,调整后续政策。第五步骤: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15 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五)淘汰范围淘汰目标产品为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具体类型为:--电源电压:220V;--灯头:E14、E27螺口型和B22卡口型;--泡壳:透明、磨砂、类似于磨砂效果的涂层或内涂白等经过表面处理的形式。淘汰目标产品不包括反射型白炽灯、聚光灯、装饰灯等其它类型白炽灯以及特殊用途白炽灯。 欧盟在环保方面的标准一直是全球最高的,有关的规范也是最严格的。就白炽灯的使用来说,欧盟委员会早在2007年3月,就制订出具体时间表,逐步淘汰这种浪费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高的产品。2008年底,欧盟宣布27个成员国已就一份白炽灯限制方案达成协议,为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各国将在2012年前停止欧盟内家用白炽灯的销售,而改用能效较高的节能灯。根据计划,该方案在欧洲议会批准后,从2009年3月起分阶段实施。2012年8月31日,欧盟境内全面禁售白炽灯泡的最后期限到来。这之后,理论上讲,欧盟境内任何商家将不能再进货和出售白炽灯泡。已售出的白炽灯使用寿命结束后,将退出历史舞台。欧洲联盟2009年9月起禁止销售100瓦传统灯泡,2012年起禁用使用所有瓦数的传统灯泡。英国首相布朗2007年上任后也宣布英国将一体遵行,改用省电日光灯。2008年,零售商开始停卖150瓦灯泡,2009年将停卖60瓦灯泡。零售卖场就开始停止100瓦灯泡补货,自愿停售期到2012年结束,之后政府才颁惩罚规则。 2013年底前禁止使用白炽灯 南韩[第四次能源利用合理化基本计划]决定,将阶段性地调高白炽灯的最低能耗标准,并在2013年底前予以淘汰。
据说要停止生产白炽灯泡了,全面改用节能灯,有这回事吗?那用节能LED怎么样呢?华强的低价LED咋样?
有这事。根据《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今年10月1日起,我国将禁止进口和销售60瓦及以上的普通照明用白炽灯。从2016年10月1日起,将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的白炽灯。这基本上意味着届时白炽灯将全面停产、禁用,中国照明电器行业将全面转型升级。华强是一直做LED的企业,质量没有问题。这个低价LED应该也是响应国家号召而推出的产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