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小区玻璃接连自曝 如何防止钢化玻璃自曝
行业新闻 作者:yyftj 时间:2018-11-09 16:00:48 浏览量:3448 来源:住范儿
导语:一、钢化玻璃自爆及其分类1、钢化玻璃自爆分类 从钢化玻璃诞生开始,就伴随着自爆问题。钢化玻璃自爆可以表述为钢化玻璃在无外部直接作用的情况下而自动发生破碎的现象。在钢化加工、贮存、运输、安装、使用等过程中均可发生钢化玻璃自爆。自爆按起因不同可分为两种: 一是由玻璃中可见缺陷引起的自爆,例如结石、砂粒、气泡、夹杂物、缺口、划伤、爆边等;二是由玻璃中硫化镍(NIS)杂质和异质相颗粒引起钢化玻璃自爆。BALLANTYNE于1961年首次提出钢化玻璃自爆的硫化镍机制。BORDEAUX和KASPERr通过对250例自爆的研究,发现引起自爆的硫化镍直径在0.04~0.65mm之间,平均粒径为0.2mm。新发现异质相颗粒引起钢化玻璃自爆。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自爆,应明确分类,区别对待,采用不同方法来应对和处理。前者一般目视可见,检测相对容易,故生产中可控。后者则主要由玻璃中微小的硫化镍颗粒体积膨胀引发,无法目测检验,故不可控。在实际运作和处理上,前者一般可以在安装前剔除,后者因无法检验而继续存在,成为使用中的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因素。
如何做才能防止家里钢化玻璃自爆呢?2.不用酸、碱清洁剂或铁刨花等硬质物品擦洗玻璃; 3.尽量让玻璃少承受温度的变化; 4.定期要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养护; 5.最安全的方法还是选择贴上安全防爆膜。一层优质的透明安全防爆膜,能提高玻璃强度6倍以上,还能防止因玻璃自爆而引起的玻璃碎片飞溅伤人。贴龙膜安全防爆膜,可以从根本上根除玻璃爆炸的危险性。在玻璃上贴上一层优质的龙膜玻璃贴膜,能提高玻璃强度6倍以上,纵然还是爆裂了,通过贴膜的粘力作用把自爆的玻璃碎片粘在一起,就能防止因玻璃自爆而引起的玻璃碎片飞溅伤人,起到安全防护作用,从而真正从根本上消除危险。
如何有效减少钢化玻璃自爆
降低钢化玻璃的自爆率方法:1、人为促使硫化镍相变,使可能会自爆的玻璃在出厂前爆裂,为此出现了“防自爆炉”。 防自爆炉内的温度控制在约290℃,钢化玻璃在其中经历约8小时的恒温处理,则能使该爆的绝大部分爆裂从而达到防自爆的目的。尽管这种方法不是绝对的,但是极为有效的。 本集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后研制出性能可靠、适用的防自爆炉,并已于98年底投入使用,防自爆处理参照德国工业标准DIN18516执行,所能加工玻璃的最大为6000mm2400mm。 2、在满足强度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将钢化玻璃的应力值控制在7580 Mpa之间,即接近钢化玻璃应力值的下限,其依据是:自爆率与钢化度成正比(即应力值)。从实践上看,这一方法是很有效的,而且这样作还带来另一个好处---玻璃的变形度小,外观平整度好。钢化玻璃自爆的原因比较复杂,与钢化玻璃成份,钢化处理控制水平及使用情况有关。 A: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玻璃中的硫化镍结晶物在397摄氏度时会发生相变; 2、玻璃中含有结晶; 3、玻璃表面存在缺角/磕伤; 4、与钢化度有关; B:安装间隙/热应力/抗风压强度所谓引爆设备是将钢化玻璃再进行加温、保温处理,使较易发生自爆的玻璃予以破坏,尽量避免安装后再自爆。性能不发生变化,价格别高过钢化处理本身。对钢化玻璃进行均质处理(也叫热浸处理),将容易发生自爆的钢化玻璃在出厂前提前引爆。按照国际惯例,经过均质处理后的钢化玻璃自爆率可降低至0.15%以下,南玻根据此惯例进行控制,保证钢化玻璃的低自爆率。 在满足强度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将钢化玻璃的应力值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的下限95—100Mpa之间。从实践结果看此法是很有效的,而且这样做还带来另一个好处——玻璃的变形度小,外观平整度好。
如何防止钢化玻璃的自爆,怎么解决好?
钢化玻璃强度虽然比普通玻璃强 但是钢化玻璃有自爆(自己破裂)的可能性首先要在正规的厂家买 然后就是贴膜 以免一旦爆裂玻璃碴四溅伤到人钢化玻璃在无直接机械外力作用下发生的自动性炸裂叫做钢化玻璃的自爆,根据行业经验,普通钢化玻璃的自爆率在1~3‰左右。自爆是钢化玻璃固有的特性之一。扩大产生自爆的原因很多,简单地归纳以下几种:①玻璃质量缺陷的影响A、玻璃中有结石、杂质,气泡:玻璃中有杂质是钢化玻璃的薄弱点,也是应力集中处。特别是结石若处在钢化玻璃的张应力区是导致炸裂的重要因素。B、玻璃中含有硫化镍结晶物硫化镍夹杂物一般以结晶的小球体存在,直径在0.1—2㎜。外表呈金属状,这些杂夹物是Ni3S2,Ni7S6和Ni—XS,其中X=0—0。07。只有Ni1—XS相是造成钢化玻璃自发炸碎的主要原因。C、玻璃表面因加工过程或操作不当造成有划痕、炸口、深爆边等缺陷,易造成应力集中或导致钢化玻璃自爆。②钢化玻璃中应力分布不均匀、偏移玻璃在加热或冷却时沿玻璃厚度方向产生的温度梯度不均匀、不对称。使钢化制品有自爆的趋向,有的在激冷时就产生“风爆”。如果张应力区偏移到制品的某一边或者偏移到表面则钢化玻璃形成自爆。③钢化程度的影响,实验证明,当钢化程度提高到1级/cm时自爆数达20%~25%。由此可见应力越大钢化程度越高,自爆量也越大。
如何避免钢化中空玻璃自爆
钢化玻璃内部的硫化镍膨胀是导致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原因。玻璃经钢化处理后,表面层形成压应力。内部板芯层呈张应力,压应力和张应力共同构成一个平衡体。玻璃本身是一种脆性材料,耐压但不耐拉,所以玻璃的大部分破碎是张应力引发的。钢化玻璃中硫化镍晶体发生相变时,其体积膨胀,处于玻璃板芯张应力层的硫化镍膨胀使钢化玻璃内部产生更大的张应力,当张应力超过玻璃自身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会导致钢化玻璃自爆。国外研究证明:玻璃主料石英砂或砂岩带入镍,燃料及辅料带入硫,在1400℃~1500℃高温熔窑燃烧熔化形成硫化镍。当温度超过1000℃时,硫化镍以液滴形式随机分布于熔融玻璃液中。当温度降至797℃时,这些小液滴结晶固化,硫化镍处于高温态的α-NiS晶相(六方晶体)。当温度继续降至379℃时,发生晶相转变成为低温状态的β-NiS(三方晶系),同时伴随着2.38%的体积膨胀。这个转变过程的快慢,既取决于硫化镍颗粒中不同组成物(包括Ni7S6、NiS、NiS1.01)的百分比含量,还取决于其周围温度的高低。如果硫化镍相变没有转换完全,则即使在自然存放及正常使用的温度条件下,这一过程仍然继续,只是速度很低而已。当玻璃钢化加热时,玻璃内部板芯温度约620℃,所有的硫化镍都处于高温态的α-NiS相。随后,玻璃进入风栅急冷,玻璃中的硫化镍在379℃发生相变。与浮法退火窑不同的是,钢化急冷时间很短,来不及转变成低温态β-NiS而以高温态硫化镍α相被“冻结”在玻璃中。快速急冷使玻璃得以钢化,形成外压内张的应力统一平衡体。在已经钢化了的玻璃中硫化镍相变低速持续地进行着,体积不断膨胀扩张,对其周围玻璃的作用力随之增大。钢化玻璃板芯本身就是张应力层,位于张应力层内的硫化镍发生相变时体积膨胀也形成张应力,这两种张应力叠加在一起,足以引发钢化玻璃的破裂即自爆。进一步实验表明:对于表面压应力为100MPa的钢化玻璃,其内部的张应力为45MPa左右。此时张应力层中任何直径大于0.06mm的硫化镍均可引发自爆。另外,根据自爆研究统计结果分析,95%以上的自爆是由粒径分布在0.04mm~0.65mm之间的硫化镍引发。根据材料断裂力学计算出硫化镍引发自爆的平均粒径为0.2mm.因此,国内外玻璃加工行业一致认定硫化镍是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原因。钢化玻璃自爆还有一些其他因素:玻璃开槽及钻孔的不合理、玻璃原片质量较差、厚度不均如压花玻璃、应力分布不均例如弯钢化玻璃及区域钢化玻璃等。
钢化玻璃自爆,该有谁来补偿?
钢化玻璃自爆应该由生产厂家来补偿。因为这是属于产品质量问题。钢化玻璃自爆的原因:一、是由玻璃中可见缺陷引起的自爆,例如结石、砂粒、气泡、夹杂物、缺口、划伤、爆边等;二、是由玻璃中硫化镍(NiS)杂质膨胀引起的自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