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协发布家装消费提示 防不良公司加价陷阱

装饰配饰 作者:我为食狂 时间:2018-07-02 16:03:01 浏览量:6581 来源:住范儿
导语: C    略
如果在爱其居进行装修合作的时候出现了工程质量不达标,造成了业主损 如果是在爱其居迚行装修合作的业主,若在装修时出现工程质量丌达标、停工、商家倒闭、商家携款潜逃等问题,损失部分单笔都是百分百赔付的。
为什么说双11正在沦为一场价格骗局?
“双11”,正在沦为一场“价格骗局”?!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其官网上公布了《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报告显示: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非预售商品中,在整个体验周期内,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1%本号认为,由于“双11”最大的卖点在于“降价促销”,如此高比例的“虚假优惠”,让“双11”涉嫌变成了一场“价格欺诈秀”。下面这段话,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报告里相关内容的原文:在本次“双11”网购价格调查体验活动期间,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体验人员对16个网络购物平台中宣称折扣较大、销量相对较多的668款商品进行了有效的价格跟踪调查。从10月21日到11月21日,体验人员通过截屏等取证方式对每款商品详细记录了价格变化情况。从本次价格记录统计结果来看,129款预售商品价格行为总体表现较好,仅有4款预售价格或者高出预售结束后价格,或者涉嫌价格违规;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非预售商品中,在整个体验周期内,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1%,与2016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不仅如此,一些平台和商家复杂的价格表示方式和促销规则,降低了消费者的网购消费体验。调查体验发现,一些促销活动虚有其表,消费者难得实惠,其主要问题有:有的预售商品在预售期间定金随意改变,预售商品价格反而比11月11日价格高;有的将“划线价格”解释为参考价、建议价或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以避免“虚构原价”相关法规的约束,给随意标注划线价格,误导消费留出余地;有的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造成折扣力度大的假象,而实际并不比非活动期间价格低,甚至更高,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基于上述调查,中消协对消费者发出如下提示:培养良好价格意识,坚持精明理性消费。目前,每逢节假日等节点,各家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广告和信息让消费者目不暇接,促销方式及优惠活动日趋复杂。根据本次对“双11”期间部分电商平台商品的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理性参与电商集中促销活动:一是做到理性消费,按需购买,勿贪低价。根据自身需要制定采购计划,提前关注商品价格,避免冲动消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了解所购商品的市场价格,必要时可通过实体店了解相关情况,勿贪恋不合理低价,以防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二是警惕价格陷阱,仔细甄别,货比三家。一些不法商家在促销活动前,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在促销活动中提高划线价格,制造折扣力度大的假象,诱导消费。消费者应货比三家,关注商品价格变化,谨防不良商家的价格欺诈。三是反对复杂的价格促销活动,支持明折明扣、明码实价。确需通过促销活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要仔细查看电商平台制定的促销规则,如定金与尾款的支付与退款、优惠券的使用门槛、保价期限承诺等,并注意留存好促销规则及价格截图,做到心中有数。平台和商家对于定金的商家赔偿政策不一或未见明确规定。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八十九条规定:“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从本次对129预售商品价格行为调查体验情况来看来,预售商品价格相对规范,但也发现4款商品存在价格问题。具体如下:1.涉嫌以“划线价”形式虚构“原价”。一些平台和商家将“划线价格”解释为参考价、建议价或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而法律规定“‘原价’为经营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电商平台和商家天猫平台的某款标称为“恒源祥”品牌针织衫11月10日、11月12日、11月15日的划线价格均为508元,但11月11日划线价格调整为专柜价1280元。但专柜价说法仅在11月11日的商品页面显示,并未连续出现,也未标明出处,消费者若只看到11月11日当日价格,会因优惠力度大而被误导消费。预售价格频繁变化。苏宁易购平台的某款标称为“神画”品牌投影仪11月7日预售价为2999元,定金50抵扣450元,折算价格为2999+50-450=2599元;11月10日预售价为2799元,定金50抵扣450元,折算价格为2799+50-450=2399元;11月11日当天活动价格为2599元。可见,预售价格调整很频繁,参加第一次预售活动的消费者没有得到更多实惠。定金随意变动。京东平台的某款标称为“佐特”品牌双人床10月26日标示定金(“京东价”)为100元,而11月7日标示定金从100变为了50。
消协发布家装消费提示 防不良公司加价陷阱
什么叫消费陷阱?
1、返券循环消费返利促销可谓是现行的最大的消费陷阱,从表面上看,好像可以花一样的钱买更多的东西,但使用时却有诸多限制,结果往往是消费者不仅得不到便宜,反而因为要用完所得的返券而继续消费,最后花了更多的钱,掉进循环消费的陷阱。2、先付款后发货先付款后发货这种方式,从理论上讲就是对消费者就是不利的。如今第三方支付已经变得强大和规范,能够保障支付的安全性。先付款,商家就掌握了主动权,没有了任何的行为约束,因此这种方式很容易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购物,尤其是网上购物,货到付款才是商家有实力、有信誉的表现,才是最安全的支付方式。3、所谓健康讲座一些不法分子会冒充某著名保健品公司,集合一部分老年人朋友举行所谓的健康知识讲座,为老年人免费体检,从而检查出“一身病”,并摸准老人病急投医、求医心切、识别能力差的心理,推荐各种“灵丹妙药”。然而这所谓的“灵丹妙药”却往往是小作坊产品,非但质量得不到保证,安全性也不靠谱,而且基本没什么疗效。4、产品强卖一些商家如美容美发店等,利用某些消费者胆小怕事的特点,推出一些优惠套餐。但是在不通知你的情况下给你使用一种产品,用完后才告诉你,这种产品不在我们的促销范围,需要另交100元;或者给你说,根据你的发质,我们推荐你做头发软化的处理,那样看起来更帅气等等,有些消费者就不好意思拒绝,任他们摆布。而他们“好心”为你推荐的,大多价格不菲,回家再后悔已经为时晚矣。5、转移注意力一些电子产品商家,利用消费者对行业价格不熟悉的特点,往往以低价引诱消者,当消费者被其吸引转场到达“客户交易区”后,商家就开始想尽办法诋毁消费者要购买的产品,然后介绍另一款更贵的产品,并利用各种借口推销,让消费者接受。6、现场抽奖一些商家会在现场设立抽奖活动,中奖者可以用低价购得一些高价产品,殊不知这些高价产品本身并不值钱,一些消费者头脑一热,也不管这东西需不需要,值不值这个价钱,商家说啥就是啥了,最后怎么花的冤枉钱都不知道。7、先涨后降有些商家在恶意提高某商品价格后在进行降价,并标出“原价xx元现价只需xx元”的字样吸引消费者。它看起来降价幅度很大,实质上等于没降。这是一种比较难分辨的消费陷阱。商家基于绝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该商品的历史价格不了解,看不到或不注意价格的起伏,因此暗度陈仓,随意变动价格。他们抓住了消费者爱贪便宜的心理,愿者上钩,所以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先不要头脑发热,要冷静看清楚,商品是不是物有所值。8、折扣里的猫腻我们注意到,商场折扣出售的物品,基本都是概不退换,这里面其实就潜藏着危险。商家有可能将滞销品、残次品拿来促销,以次充好,概不退换就是做贼心虚的一种表现。9、虚假数据宣传一些广告喜欢用数据来说明产品的优点或受欢迎程度,但这些数据一般都是自己杜撰或来自内部,没有公信力。营销者利用数据说话更直观,更有冲击力和占领性的特点,往往存在夸大宣传,不切实际的行为,欺骗消费者的信赖。10、网购秒杀陷阱网上商城发布一些超低价格的商品吸引买家眼球,接着在同一时间让所有买家通过网络点击进行抢购,几乎几秒内就抢购一空,“秒杀”由此而来。这种秒杀活动,让许多人跃跃欲试。然而,有的秒杀刚一开始就结束,其实就是闹个人气,店员暗箱操作,把商品“给秒了”;有的卖家故意拖延不发货,就是盼着买家等得不耐烦主动申请退款;有时,秒杀成功却发现订单消失,然后你被告知系统出现故障,这是个误会。卖家通过这些方法来对自己的商品和商城进行宣传,为自己赚取人气。
中消协发布春节十大消费预警都有哪些?
2018年春节将至,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根据全国消协组织近两年春节期间受理的相关投诉情况,发布2018年春节系列消费提示。消费提示一:警惕“感恩答谢会”专坑老年人岁末年初,一些无良经营者往往以“感恩答谢”“回馈老客户”的名义,通过频繁组织老年人参加免费的招待会、恳谈会、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旅游、赠送礼品等会销活动,诱骗老年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甚至是“三无”保健品,有的甚至打着“无效退货”或“交付订金就可终生免费享用”的幌子,在骗取老人钱款后即逃之夭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请广大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务必远离此类感恩答谢等会销活动,避免上当受骗。消费提示二:理性对待商家优惠促销春节促销季,商家会向消费者推送优惠券、折扣券、赠券、赠品等,但在使用中却设置使用范围和期限等许多附加限制条件,如有的赠券只能购买商家指定的滞销品、临期商品或购满规定金额方能使用,有的商品标注价格优惠,但实则没有优惠甚至高出同类产品价格。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诸多诱惑时,应保持理性,按需消费,货比三家,谨防虚假打折。避免因贪图优惠而盲目购物,或掉入“循环购物”“明降暗涨”“先涨后降”等商家精心设置的陷阱。消费者参加购物抽奖活动所获赠品、购物折扣券要仔细辨别,警惕“赠品不三包”“打折商品,一经售出概不予退换”等常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现象。消费提示三:小心扫码送礼品等新型诈骗春节临近,在超市门口、大型购物中心等,总有很多赠送牛奶、食用油、食品、工艺礼品等活动,但有些“赠送”需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及点头视频等,这些涉及个人信息的“赠送”往往是经过“精心”包装的新型诈骗,骗子利用所取得的信息开通账号进行贷款等,让消费者不知不觉间背负巨额债务。在此提醒消费者一定莫贪便宜,时刻提防个人信息泄露。消费提示四:办理预付卡要谨慎春节是餐饮、美容美发、健身娱乐、洗车洗衣等服务行业办理预付卡或续卡促销高峰期,此时消费者要审慎了解商家的资信情况,注意充值金额不宜过大,对相关服务内容进行书面确认,最好与商家签订协议开好发票并与刷卡单等凭证一并保存。每次消费后要向经营者索取相关凭证,提防不法经营者卷款跑路后消费者手中缺少维权证据。消费提示五:预定年夜饭需用心“霸王条款”已成为近年年夜饭绕不开的典型侵权现象。因此,消费者在预订年夜饭时,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口碑良好、诚信经营、安全可靠的餐厅。年夜饭一般为固定套餐,最好实地挑选菜品,不要被花哨的菜名迷惑,尽量弄清每道菜的名称、内容、规格、价格等。年夜饭有哪些具体的收费项目也要一清二楚,如:可否自带酒水、有无最低消费、有无开瓶费、包间费、以及订金、违约责任等事项,避免因电话预定或考虑不周,导致后期维权证据不足而产生不必要的消费纠纷。消费提示六:出门旅行要留神通过旅行社春节出游的消费者,尽量选择有合法资质、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旅行社。切忌一味追求低价,提防低价旅游高价兜售保健品或全程购物游或暗含种种额外收费项目。要到旅行社营业场所签订旅游合同,对行程安排、酒店标准、购物次数、收费项目、违约责任等作出明确约定,避免日后发生纠纷。旅行中对导游推荐的药材、金银玉器等,要谨慎购买,并留好购物凭证。特别提醒选择OTA网站(在线旅游平台)预订酒店、机票、车票等,结算时一定要看清是否存在替消费者勾选不必要服务项目,避免商家捆绑销售陷阱。包车或租车出行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春节出游的时尚选择,每年都有包/租车发生安全事故后引发的各种纠纷。因此,消费者在包车和租车时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选择挑选具有合法营运资质、诚信度高的汽车租赁企业、车辆和驾驶人;二是认真审核并签署合同,尤其对车型、提还车时间与地点、计价方法、押金数额、预付款、事故解决、违约责任和保险理赔条款要特别关注;三是提车时要仔细检查车况及油况,如有问题及时与出租方交涉,要求更换车或拍照留取证据。不要选择没有营运资质的“黑车”,否则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乘客很难获得相应理赔。消费提示七:挑选家政要谨慎春节临近,消费者雇请家政保洁需求增加,家政公司也推出“办卡有礼”“团购大促”等各种优惠活动,有的消费者在办理家政公司的优惠会员卡后发现人去楼空,有的事后才被告知预付卡有“春节前不能使用”“节假日除外”等限制使用条件,有的家政公司以业务繁忙为由迟迟不安排人员上门服务,有的“定时优惠卡”家政人员故意拖延时间等,有的事后发现卫生打扫得不干净彻底甚至家中财物失窃。为此,提醒广大消费者选择家政服务时,要选择相对有实力、用工制度健全的正规企业;认真阅读服务条款或者合同,尽可能将条款细化;不要轻易向家政服务公司交纳“定金”“押金”之类的费用或办理金额较大的预付卡,最好按次付费;预约尽量错开高峰期;网上团购“定时优惠卡”也要跟商家作事先沟通;不要让家政服务人员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单独或从事高空危险作业,以免承担不必要的财产和人身损失;接受完服务后,要当场检查清扫结果,避免事后纠纷;不要与家政服务人员“私约”,避免出现问题后难以维权。消费提示八:少买花炮减少污染每到年底,烟花爆竹类产品也迎来消费旺季。相关环保监测数据表明,燃放烟花爆竹对于局部、短时可吸入颗粒物的“贡献率”不容忽视。我们倡导减少购买和文明燃放烟花爆竹,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的消费方式,过一个绿色低碳环保春节。消费者在燃放烟花爆竹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在购买烟花爆竹时要注重商品质量和品牌,防范以质量伪劣带来人身财产伤害的风险。消费提示九:滑雪、游乐场游玩注意安全带着亲戚朋友去滑一场雪、或跟家人孩子去游乐场游玩,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大众娱乐方式。为减少滑雪意外的发生,消费者应选择正规、安全设施齐全的滑雪场,同时要增强自身安全防护意识,使用专业滑雪装备,佩戴安全防护设备。滑雪前仔细阅读场内安全标识和指示牌,查看滑雪场示意图,了解滑雪场概况,注意安全防护,同时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应难度等级的滑雪项目。在游乐场游玩更要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游乐场规定在指定区域停留,不要在游乐设施前逗留,快速通过游乐设置。在使用游乐设施时,认真检查或协助孩子认真检查安全带等安全设备,严格按照工作人员要求扣好安全带、佩戴安全设备、放下安全杆,遵守安全操作方式,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消费提示十:避免奢侈浪费,文明过节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春节期间,要逐渐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坚持量入而出,不攀比奢侈,不盲目开支,把中央有关规定和纪律自觉落实到生活中去,自觉避免奢侈浪费行为,文明过节。中消协还提示广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养成索要并保存发票的良好习惯,当与商家发生纠纷无法协商解决时,请及时致电12315或向各级消协组织投诉维权。注意安全是真。
一个让我们消费者变成消费商的平台出现了,不用投资也可以创业,发发链接就可以?能真正看懂如今社会的商
传统消费观念,使得消费者在花费金钱以后,只是换来了我们当时所需的商品。新的消费理念强调“当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生产厂家和商业企业应把消费者的采购视为对本企业的投资,并按一定时间间隔,把企业利润按一定比例惠及消费者”。也就是说消费者通过消费,参与到对应企业的发展中来。熊本购就在做这样一件事情。至于如何辨析目前国内市场形形色色的“消费投资”企业,有一项原则可供参考“组织关系透明、成本收益透明,消费明明白白,分红清清楚楚”即所说的“公开透明,规范经营”。更多信息,请见 熊本会
消协发布家装消费提示 防不良公司加价陷阱
相关问答
2
消防用疏散指示灯一般都有什么规格尺寸的?
宾馆酒店装修,得经过消防验收才可以营业,说是消防规范中有强制
1
应急灯多少瓦哪位老铁知道?
加油站前段时间消防检查提出来很多问题,主要的就是疏散指示和应
1
厂房烟雾报警器什么品牌好?
厂房里面前段时间消防队来检查说没有消防报警设备,近日给下发的
友情链接:
小白学装修

电话

装修群

计算报价

风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