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艺陶瓷欣赏
学搭配 作者:月宝宝 时间:2018-06-06 19:48:55 浏览量:3735 来源:住范儿
导语:
潮州金漆木雕 大吴泥塑 潮州刺绣 麦秆画 枫溪陶瓷(镂空花瓶为首选)手拉壶 潮州凤凰茶(本土最喜欢送人的潮州土特产)
景德镇瓷器和潮州瓷器的比较
景德镇的!大量系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自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中国古代造瓷,在釉色方面,素有崇尚青色传统,以青为贵。以前的各朝所追求的色调,无非是浓淡不一,意境略异的青色瓷,而且,重色釉也不曾有过彩绘。景德镇窑在北宋时期,仿效了青白玉的色调和湿润的质感,创造性地烧造出了一种“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的青白瓷,使青瓷艺术达到了高峰。这种青白瓷大部分在坯体上刻暗花纹,薄剔而成为透明飞凤等花纹,内外均可映见,釉而隐现青色,故又称影青瓷。这种影青瓷当时则著行海内,天下均称为景德镇瓷器,从而使景德镇在南北各大窑之间,崭露头角,争得一席之地。 景德镇瓷业发展到元代,工艺上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继宋代创青白瓷之后,又创烧成功具有高铝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结束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瓷器之特色。从而把景德镇瓷业推向遥遥领先的地位。 明代是景德镇的鼎盛阶段的开始,陶瓷艺术集历代瓷艺之精华,取得了更高的发展。凡前代已有的品种,此时应有尽有;大量新工艺、新的装饰手法,也先后涌现。如清新优雅,气韵生动,足与水墨画并驾齐驱的永乐、宣德青花;鲜红莹亮,色若朝霞,灿如霁日宣德霁红 ;釉下、釉上,互相掩映,柔和精巧的成化斗彩;薄如纸、莹如玉、吹之欲飞的永乐薄胎甜白;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嘉靖、万历五彩;还有黄、绿、紫相间成趣的素三彩,色如翡翠的孔雀绿、深沉幽净的霁青,娇艳柔美的浅黄,呈色稳定的矾红等等,都创始于明代,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尽态极妍。 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其时镇内官窑有58座,民窑达数百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足见当时生产规模之宏大。在全国十余省开设的四十多处瓷窑场中,除浙江龙泉窑仍以青瓷为著,其他窑场多因技艺停滞而萧条,或因战祸困扰而沉没,惟有景德镇为“天下窑器所聚”,抑人之短,扬己之长,形成全国的烧造中心.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千载名窑也停滞而趋向衰落。陶瓷生产水平继续下滑,生产规模也日趋萎缩,制造工艺上仍沿行旧法。 景德镇毕竟有悠久的制瓷传统,广大瓷工身怀绝迹,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奋力发展以手工技艺为特色的仿古瓷、美术瓷生产,坚持与外国机器制造的日用瓷相抗争,保持了中国瓷器在国际上的美誉,于衰落中显示了振兴陶瓷的潜力。 现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的精华,使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 所以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潮州的 国广东潮州及附近县镇所产的瓷器。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陲潮汕平原的韩江两岸,历史上是瓷器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地。市郊有飞天燕瓷土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构成了潮州瓷器发展的基本条件。唐代潮州已生产青白釉瓷器。宋代,城东的笔架山水东窑生产规模更大。明、清时期,主要产地在枫溪,相继有彩瓷出口,至康熙年间更具规模。1915年,潮州彩瓷在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奖。1950年以后,生产规模继续扩大,质量迅速提高。1986年潮州瓷器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和保加利亚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潮州已成为包括采矿、陶瓷生产、陶瓷机械制造、陶瓷科研与教学在内的陶瓷综合产区。潮州瓷器瓷质纯净、细腻,釉色有白、青、影青、黄、酱色等。瓷制品包括日用瓷、艺术陈设瓷、建筑及工业陶瓷,其中以艺术陈设瓷著称。瓷塑、通花、瓷花是潮州市枫溪镇独特的高级艺术品。瓷塑人物、动物、盆景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工艺精细,造型大方,线条优美。这些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东潮州是中国瓷都吗?
是的。 除景德镇外,中国再评出了六个“ 瓷都 ”:2003年上半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福建 德化 召开会议,分别授予福建德化为“中国瓷都:德化”、浙江龙泉为“中国青瓷之都”、河南禹州为“中国钧瓷之都”、福建永春为“中国陶瓷灯饰之都”;2003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河北唐山陶瓷博览会上授予唐山市“中国北方瓷都”称号;2004年4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又将“中国瓷都”称号授予 广东潮州 。
潮州陶瓷的荣誉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朝鲜时,便以枫溪产的1.2米高的三层“友谊通花瓶”作为珍贵的国礼瓷赠送给朝鲜金日成主席。1980年,枫溪的作品“春色”瓷花篮被定为“国宝”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同年,巨型通雕屏风“双龙戏珠”在新加坡展出时,被誉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中国工艺的登峰造极”。广东省枫溪陶瓷研究所创作的“堆塑系列通花瓶”于1986年获普罗夫迪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由市彩瓷总厂研究所创作的“堆金牡丹花鸟三百件天球花瓶”,以其富有浓郁地方色彩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于1986年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枫溪江南陶瓷有限公司制作的长62米、宽2.9米巨幅浮雕壁画《清明上河图》,主图由1352块浮雕瓷板组成,于1998年7月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潮州游,景点行程设计
具体攻略: 一、第一天 (一)出发 挑一个风和日丽的周六,搭上开往潮州的列车(广州东站,N621,8:46开车,98元/张,每天一趟),往那充满玫瑰色幻想的城市进发。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坐长途大巴,大巴的时间比较自由,可以在晚上出发,在车上睡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晨就可以到达潮州。大巴的价格为130-180元不等,直接到潮州客运站下车。(注:考虑到旅游要有充足的睡眠,在车上睡觉不是很舒服,第二天可能没有足够的精神去游览,故本文所安排的是坐火车。) 狭义的潮汕地区,指的是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城市。汕头是20世纪初新兴的港口,以经济的发展见长,历史底蕴并不深厚。揭阳虽然也是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但其文化名人的出现多从宋代开始,且人数有限。而潮州,自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正式立名,先有唐朝名臣韩愈来此开文明之风,后又涌现出了林大钦等多位状元,及至现代,更是出现了与季羡林齐名的一代宗师饶宗颐,以及商场名将李嘉诚。潮州遂以浓厚的文化和商业双重色彩为外人所津津乐道,并于1986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潮汕地区一颗灿烂的明珠。可以说,潮州的文化是潮汕文化的代表, 游览潮州便可窥得潮汕文化的风貌,因此此行就以潮州(主要是市区)为目的地。 下午四点半钟左右,便可到达潮州火车站。出了站,可以打的(潮州人称出租车为的士,故乘坐出租车被称为打的)直奔市区。由于经济不怎么发达,潮州的的士一般不会打表计费,而是以讲价钱为主,乘客一定要还价。从火车站到市区,价格一般是每个人10块钱左右。 (二)住宿 先找宾馆住下。为了方便游览,最好住在市区中心。对住宿条件要求不高的朋友,可以到华侨大厦住宿,准三星级,双人房每晚138元,不送早餐。当然了,一些小旅馆的价格会更加便宜,一般是60-80元不等。对住宿条件要求高的朋友,笔者强列推荐第一晚住在潮州迎宾馆,该馆是潮州市首家园林式四星级宾馆,是潮州市委、市政府的接待基地,代表了潮州的水准,环境一流,饮食也一流。这里的自助早餐,基本囊括了潮州的小食,做工精致,味道标准,品类齐全,包括了节日糕点、小红薯、海鲜等,可以说是坐一隅而可览潮州美食的精髓,在外面是吃不到的,故隆重推荐。这里的价格标准是:双人房每晚360元,送早餐餐券。当然,如果是有心品尝潮州美食的朋友,可以选择晚上在其他地方住,早晨到迎宾馆用餐,早晨自助餐的价格是38元/位。(注:考虑到旅游的方便,本文设计的是下蹋在华侨大厦。) (三)游览太平街 安放好行李之后,便可以开始感受潮州这座小城的风韵了。 雇上一辆人力三轮车(千万不要坐电力三轮车,那样的话速度太快了),慢悠悠地在潮州城的大街小巷走,潮州的市井生活便徐徐在眼前展开。高高矮矮的骑楼,拥拥挤挤的店面,热热闹闹的菜市场,活活泼泼的孩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实在很难想象在唐朝之前,这里会被认为是蛮夷之地,是官员被流放的地域。这里分明就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你可以和踩三轮的阿伯阿婆聊天,他们会跟你推荐一些好玩的景点和好吃的店面,如果时间足够,也会跟你讲一讲潮州的故事。他们是资历最深的当地导游。 你在“南门古”下车,沿着太平街慢慢地走。一开始或许平淡无奇,很快地你就会被眼前那一长串的牌坊所震摄。是的,这就是传说中的牌坊街。潮州历来人才辈出,据说共出了33位进士,这些进士大多数都会领受皇恩,建造牌坊以光耀门楣。经朝历代,太平街上便有了22座牌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牌坊被拆除一空,成为一条商业街。随着前几年潮州市试图往旅游城市发展,这些牌坊才得以重建。虽然重建后的牌坊崭新崭新,没多少岁月的沧桑,但那层层叠叠的牌坊所营造出来的气势,确实诉说了潮州的人文鼎盛,瀚墨留香。街的两边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字号,卖的是潮州的传统饼食。其中尤其以“厚刀记”和“胡荣泉”两家最为出名。他们做的腐乳饼,香味浓郁,甜而不腻,小月饼清香爽口,温润柔滑。胡荣泉还兼卖“鸭母捻”糖水,名动一方。在太平街的中段,有一条小巷子,名曰“甲第巷”,聚集了历朝官员的府第,是一条“官府巷”。这些名门望族的家,代表了潮州传统民居的水平。从格局上看,一般是两进或者三进;从装饰上看,普遍采用了潮州的瓷雕、木雕,特别是在正门两侧的墙上,画着陶瓷质地的画,内容以尊师重道、梅兰竹菊为主,透露着浓浓的儒雅气息;内部装饰也是以瓷器、根雕、木雕、潮绣为主,配以金银铜铁等器皿,在儒雅之中平添一股尊贵的气息。所以说,潮汕女子是淡雅而又尊贵的,她们生活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如瓷器般清新湿润,但又绝对不粗糙,而是隐含着名门之后的贵气。 (四)晚餐 夜幕降临,各种小食摊热闹登场。你可以在那些人流多的档口坐下,享用晚餐。牛肉炒芥篮、蚝烙、炒粿条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是潮州最有特色的菜色,在潮州之外的地方,任掌柜的怎么吹嘘正宗地道,也不正宗不地道,因为材料不一样。在潮州,牛肉是新鲜的,刀法是有讲究的,所以牛肉松软易嚼;蚝都是清晨的时候从汕头运过来的,保证新鲜;粿条都是用米浆做的,温温软软,跟河粉大不一样。唯有当地的材料才能做出正宗的味道。 (五)游览开元街 享用过晚餐,可以沿着开元街走。全国闻名的开元寺就坐落在此,因此这条街多是佛事用品,弥漫着禅的味道。也有几间大的店铺,卖着各式传统乐器,比如二胡、扬琴、古筝,比如大鼓,铜锣、嗦呐,刹那时,一场声威浩大的民乐演奏会跃然眼前,似乎听到丝竹齐鸣,锣鼓喧天,让人心潮澎湃。也有的店铺卖着当地的特产,比如老香黄,老药桔,各色凉果和糖果,都是健脾益胃,提神醒脑的好货。当然,最为大家熟悉的特产要算茶具了,各式各样的茶具安详地躺在橱窗里,柜子上,耐心地等待着主人。在这里,时间的流逝是缓慢的,是厚重的,你会不自觉地感到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充溢心头。走到开元街的尽头,接入新桥路,这里可就是别有一番天地,这里是最繁华的商业街,各种品牌的服饰、首饰、体育用品熙熙攘攘,汇聚了大量的人流。潮州人是讲究体面的,女孩子也是讲究打扮的,所以大都市有的品牌,这里也有,而且价格还不便宜,基本很少打折或者只打很少的折来出售。 到十点多的时候,商店就陆续关门了,只有各种食摊依然旺盛,他们要开到晚上三四点呢。坐个三轮车回酒店休息吧,为明天的行程养精蓄锐。 二、第二天(一)早餐:镇记牛杂 7:30,坐三轮车来到西湖边的镇记牛杂店享用早餐。镇记牛杂是举城皆知的名店,其牛肉松软,牛肉丸充满弹性,牛杂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因此追捧者众,客户都要先拿牌子等待叫号。在此有个温馨提示,这里有两家牛杂店,店主们是亲生兄弟,但是哥哥做的要比较好吃,背向西湖,左边的那一家就是哥哥开的,人气会比另一家旺很多。享用牛杂粿条的时候,不要忘了叫上一碟辣椒醋,这也是潮州的牛肉店专门配制的,又辣又酸,非常独特。 (二)金山中学——韩师——韩文公祠 享用完牛杂,坐三轮过韩江,来到金山中学。笔者认为,要考察一个地方的教育水平,就得考察那个地方的学校。金山中学是潮州市名望最高的中学,历年来高考成绩斐然。旧校区在太平街尾的金山上,前几年搬进新址。新的学校基本上都是现代化的措施,有图书馆,有游泳池,每一个年级就有一幢教学楼,条件比一些老旧的大学还要好。出了金山中学,隔壁就是潮州唯一的本科高校——韩山师范学院,这是所老校,但是田径场旁边一条几百米长的走廊,被鞭炮花密密麻麻地覆盖着,红色的花海透露着热情、欢喜和快乐,非常让人赏心悦目。从韩师的南门出去,就是韩文公祠了。 韩文公祠座落在潮州市韩江东岸笔架山麓,为纪念韩愈而建。韩愈是转变潮州社会风气的百世之师,对潮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被贬到潮州之后,帮助百姓铲除了江中鳄鱼的危害,释放那些被买卖的奴婢,开办学堂,培育人才,开创了潮州人重视教育的风气。韩愈带动了中原文化在潮州的传播,潮人也因学韩而兴学,又在兴学中益加尊韩,把潮州江山改姓韩——把山改称为韩山,把江改称为韩江。韩愈治潮虽然只有八个月,但他在潮州的发展史上,地位最高,对后代的影响也最深远。 出了韩文公祠,可以站在江边,远观广济桥。广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由二十四个亭台楼阁和十八只浮动的船连结而成。有民谣称:“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铁牛一只溜”。这座桥的诞生,还有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笔架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韩湘子亲自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凤南时,给一个孕妇识破,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一句话泄破了天机,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那东面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广济和尚造西南一段桥,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他亲自去桑浦山开取石头,把石头点化成群乌羊,一路赶来。但当最后一群鸟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恶霸地主,存心想夺取这些羊,便说:“你这和尚哪来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便说:“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赶到你田里去吧!"地主把羊一齐赶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却变成一座座乌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压掉了。相传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因此,最后一批黑猪,乌羊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怎么办?天又快亮了。八仙中何仙姑只好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 化成十八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只大船拴住,成为浮桥。这样,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随着历史的变迁,广济桥曾经被拆除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桁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1988年3月,广济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几年,才又恢复原先风貌,成为潮州一处著名的景点。 (三)午餐——河鲜 在外面观赏广济桥的全貌之后,坐三轮车到韩江大桥附近的溪口吃河鲜。这些鱼、虾、贝壳类,虽然不如海产品那样大个,只只显得小巧玲珑,但都非常新鲜甜美。潮州对海鲜河鲜的做法是:以保留原味为主,所以多是清蒸或清炒,不会放很浓的配料,因此河鲜的原味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配上店家独特的酱料,让人吃后满口余香。 (四)开元寺 用过午餐,便坐三轮来到开元寺。开元寺是唐玄宗御赐建造的,是中国四大国寺之一。这里与其他庙宇比起来,占地广阔(约五十亩),格局清晰,是庞大的四合院式古建筑物。雕檐斗拱都反映出潮州的建筑水平。 (五)下午茶:“胡荣泉”鸭母捻 观赏完开元寺,便可走到太平街,往左走,来到“胡荣泉”百年老店吃特色小吃鸭母捻。在此温馨提示,可能是“胡荣泉”改变了经营模式,允许加盟,故太平街上有多间“胡荣泉”店,一定要找到那家古色古香,甚至有些破旧的店,店的中间是卖糖水的,左边是卖粿条和面食的,再左边是卖饼食的,这一家才是正宗的老字号。到二楼坐下,点一碗鸭母捻慢慢品尝。一个精致的陶瓷碗,衬着百合、银耳、红枣枸杞,色泽本来已经很迷人,四颗圆滚滚的“鸭母捻”热气腾腾地躺在上面,极其诱惑。鸭母捻其实就是汤圆,“胡荣泉”做的鸭母捻个大,馅足,甜而不是腻,是鸭母捻的极品,至于百合银耳等佐料,既增加了美感,又清热下火,一举两得。 (六)广济楼、广济桥 吃完点心,向东出了城门,便可拾级而上城墙,来到广济楼。广济门民间俗称“东门楼”,列潮州城七城楼之首,襟江控岳,护邑镇桥,为名城标志之一。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以其深具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济楼楼高三层,“岭东首邑”、“东为万春”的巨大牌匾气势恢弘,楼里第一层则是广济桥的历史介绍。参观完广济楼,便可来到广济桥上买票进行参观,在桥的中间观看江水粼粼,体会浮桥的感觉。 (七)晚餐:素菜 游览完之后,再走回城内,到开元寺对面的开元素菜馆吃素菜。(个人强烈推荐的是莲华素菜馆。) (八)音乐喷泉、文化展览馆 晚上,八点前坐三轮到人民广场,欣赏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是晚上八点钟开始,八点半结束,所以千万不要迟到。这个喷泉的最大特色,就是与人的亲密接触。人可以站在喷泉旁边,听着效果极好的音响,感受着水珠带来的清凉,非常惬意。除了主喷泉之外,还有众多小喷泉,让你过足瘾。欣赏完喷泉,可到附近的潮州文化展览馆进行参观。这绝对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在这个展览馆,你可以观赏到潮州的木雕、刺绣、陶瓷工艺,其中一些精品,如虾蟹篓木雕,是花了三年才雕成,更有一幅佛相绣,是花了40年才绣成。看到这些,你会感慨,得有多么细腻的心思,得有多么坚强的毅力,得有多么宁静的情怀,才能做出这些举世瞩目的成绩。 至此,潮州的核心景点就算游览完毕啦。如果星期一的时候你要上班,那么可以在潮州客运站搭晚上十点、十一点或十二点的大巴回广州。如果星期一还不用上班,那么可以再留宿一晚,明天继续游览淡浮院。 三、第三天(一)早餐:肠粉 早餐的时候可以在街边的小摊上吃一吃肠粉,这里的肠粉,皮薄料足,花生酱或芝麻酱芳香馥郁,非常特别。 (二)淡浮院 潮州跟泰国一直保持友好的联系,故市里有不少与泰国文化有关的建筑。先是有金碧辉煌的泰佛殿,然后有水墨风格的淡浮院,其中淡浮院最为出名,它是潮州淡浮文物收藏院秉承弘扬中华文化,沟通两岸关系,促进中泰文化交流的宗旨,由泰国春府博他耶(钦赐)淡浮院院长郭丰源先生倡议,众多海内外俊彦热烈响应捐资建设的一座开放式收藏院。它座落在潮州市红山林场砚峰公园内的一座山岳之上,建筑物基本都是由石头垒成,其中最宝贵的是主殿两侧长廓的“中国历代书法碑林”,汇聚了上起商周、下迄当代的历代书法大家的真迹墨宝。令人须臾间,尽览五千年法书;旋足地,可观四海宝藏,弥足珍贵。殿内有泰皇亲赐《玛哈蒙空佛像》一组金佛以及中华文化代表文物。由于淡浮院以书法收藏和展览为主,主体色调为黑白两色,似泼墨的山水画般清秀从容,让人从城市回归自然,从繁华归于宁静,享受山清水秀之静美。 (三)午餐:潮州迎宾馆 中午到潮州迎宾馆,享受高水准的潮州菜。 (四)启程: 用完午餐,到潮州客运站坐大巴回广州。如果想坐火车,火车是上午九点半开,那就不能玩淡浮院啦。 后记一趟旅程下来,是不是让你对潮州有更多的了解呢?深厚的文化底蕴,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质朴而充满灵气的山水,造就潮汕人细致、质朴而又灵动的风格,这可以从那些精致的美食、美仑美奂的艺术作品体现出来。娶一个细致、质朴而又灵动的老婆,是不是最实惠的呢?这就只有你知道啦。欢迎有空再到潮州来玩!谢谢!
潮州瓷器的介绍
潮州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潮州先民已开始烧制陶器。至于瓷器的制作则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代。潮州陶瓷可以划分为美术陈设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三大类,其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25%、60%、30%,产品远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潮州的通花、瓷花,是中国工艺陶瓷中的一大独特门类,以雕镂精细的镂空技艺、配以捏制的各式瓷花,技艺精湛、造型秀美,凭着“薄如纸、细如丝”的特点独步瓷坛,饮誉海内外。彩绘,自古就有,而潮州的彩绘更具独特的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潮州陶瓷一种传统的装饰手法,俗称“潮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