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居行情大跌 如何寻找新出路

装修流程 作者:温馨月色 时间:2018-12-10 14:27:46 浏览量:6266 来源:住范儿
导语:针对今年红木市场表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全国房地产疲软和国家倡导节俭之风是导致红木家具及制品销售下滑的关键因素。红木销售尤其是高档红木面临高库存的压力,让经销商有苦难言。除了部分高端红木品类跌幅较为明显之外,普通红木价格波动不大。近期房地产业已经开始松绑,具有收藏价值的高端红木市场能否走出低谷,是目前行业内众商家最为关注的事情。具有收藏价值的红木家具价格是否见底?如何判断当前红木行情和未来走势?是做持币观望者还是果断出手?名贵木种价格回落“从去年5月份起,部分红木原料价格下滑,大红酸枝、缅甸花梨都有超过20%的跌幅。”郑州市一家大型红木品牌专营店经理刘先生说。近一段时期,国内市场以大红酸枝、小叶紫檀为代表的高端红木原材料价格急剧下滑,平均跌幅达30%-40%。反应相对滞后的终端家居卖场,红木家具的利润空间也开始受到挤压。针对这种情况,店方为了刺激销售,在春节期间喊出“0利润”开仓促销口号,但是销售结果远远达不到预期。看来不少消费者预期红木家具价格还会下滑,所以持币观望。记者在位于黄河路的一家红木家具店看到,偌大的店面各种红木高端家具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而顾客稀少,鲜有人问津。近期跌幅最大的是来自老挝、柬埔寨的大红酸枝,上等大料由40多万元/吨跌至25万元-28万元/吨;同样名贵的小叶紫檀,跌幅也在30%-40%左右,均已回落至2013年初的价格水平。“名贵红木跌幅较大,是由于前两年炒作太猛,一些炒家急于抛货套现所致。”刘先生表示,目前国内红木原料储备充足,上规模的厂家都有一定库存,拿来开料做成成品家具的只占很小一部分。所以,短期内名贵红木原料价格回升的可能性不大。一家红木原料收购商透露,前几年,红酸枝的价格曾飙涨到1000元/公斤,很多厂商将红酸枝储存起来,不用于家具加工。因社会资金紧缩,市场上原料储备供大于求,这让很多囤积原料的红木厂商开始大幅降价抛售。市场进入消化期根据中国红木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国红木进口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红木进口量与进口额的大幅攀升,反映出国内市场对红木资源存在巨大需求。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国内红木市场的繁荣,吸引了大量资金加入;同时,红木原料价格的飞涨,催生了市场对红木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拉升红木进口的大幅增长。在家具行业,一般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要过三四个月才能波及终端市场。本轮原料跌价,已陆续在终端红木成品销售中显现,“利润空间大约缩水5至8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红木市场和其他高端消费品一样呈现出阶段性调整态势,红木家具成品难销售,原材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是今年红木经营商家的最大感受。
红木家具市场处于低谷,如何破解尴尬之局红木是我国高端、名贵家具用材的统称。红木为热带地区所产,紫檀属植物。在上世纪80年代后,人们对红木的需求日益增加,行业亟待规范,国家根据密度等指标将红木规范为二科、五属、八类、三十三种。俗话说,黄金有价,红木无价。红木生长缓慢、材质坚硬,生长期均在几百年以上,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联合国已明令保护热带雨林植物,禁止乱砍乱伐,红木目前就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资产。近十多年来,当人们意识到红木独有的市场价值时,其需求逐年递增。众多红木家具企业为占市场的一席之地,传承传统工艺,抢救珍贵木材,近几年争相搜集了诸多野生林老料、老旧家具、老房门板、房梁,甚至年代久远的旧米柜等。随着大量的原料被采集殆尽和进口木材禁令的出台,海南黄花梨、紫檀等老料来源迅速枯竭,市场价格每年呈翻倍上升,材料已成按斤论价的地步。据《经济》记者调查发现,以目前越南黄花梨板材行情为例,一般20厘米直径方材,现价格每吨在600万元左右;较为平整无裂烂,则保持每吨800万-900万元;若超2米长或者较宽大料,按块议价每吨能够达到1200万元左右。“所以,较为名贵的越南黄花梨等上等材料无论是从喜爱到收藏,还是收藏到投资,原材料价格在十年间保守估计也上涨近几十倍。”北京古德红木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清告诉记者。“中国红木市场98%以上的原料要依赖进口。但自从2013年33种红木树种中7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红木材种后,需持有进出口许可证或者再出口证明才能进行国际贸易,这就造成虽然近两年红木家具市场不景气,但迫于物以稀为贵的压力,优质的红木价格依然呈上升趋势。”东阳红木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道。的确,随着大众对艺术品味与质量的追求,红木无疑是符合消费者、投资人等多方面需求的一种艺术品。它既有传统家具的实用性,同时增值空间也以每年十几倍的速度看涨。因此,投入购买红木被大众看为只赚不赔的买卖。红木除了是投资的绝佳艺术品外,其衍生出来的传统工艺也令人叹为观止。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新士向记者透露,红木木雕要采用传统雕刻技艺,制作红木家具要采用榫卯结构。无论制作成哪类艺术品,在木材处理环节都要做到“直须直,平须平,弯须顺”。“由于红木珍贵,没有数年的工艺制作经验一般不敢作业。”在制作成家具工艺中,榫之牢须确保构件间不能出现任何缝隙。除此之外,仅在打磨步骤上,就需从粗砂皮到细砂纸几十道工序反复“琢磨”??如此复杂的工艺,市场中快餐式生产的艺术品无法替代。由此看来,无论是从材料稀缺性,还是从传统工艺考究角度看,红木原材料价格始终飙升也有其道理。同时,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吴智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红木工艺所具备的文化价值要比其木料本身价值还要更胜一筹。红木家具市场处于低谷《2015-2016年中国红木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有红木制品生产与销售企业近1.7万家,同比减少近35%,年产值达1000亿元,同比下滑37.5%。2015年,我国累计进口红木90.43万立方米,同比减少56.01%,进口总额达10.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60亿元,同比下滑59.43%。在经历了2013年大涨后,2014年起红木家具市场又遇到了消费“寒流”,市场上红木家具价格依然坚挺,但家具市场门前冷清的气氛实在另企业感到尴尬。那么,红木家具市场到底跌了多少?又是何种原因导致了价格出现过山车行情?作为传统手工艺产业,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套路”?北京各大红木家具市场的情况也许能回答上述问题。北京尚古雅红木家具销售员小李告诉记者,目前每天进店询问家具的顾客屈指可数,这与2013年时的生意实在差太多。她回忆说,“3年前,店内的营销额颇高,完全不用担心业绩达不到。到了2014年生意就无法与2013年比较了。直到现在,店内更是冷清,甚至有半个月不开张的情况。”无独有偶,美联美红木经理王迪也抱怨说:“以店内门口摆放的那套100吨老挝大红酸枝茶几来说,标价为1.5亿。在两年前,经常有人过来讨价还价。但自2015年到现在,几乎无人问津。”的确,据中国木业网资料显示,自2014年开始,木材市场就处于整体低迷状态,木材积压严重、经销商资金周转紧张、贷款木商还贷乏力、市场频演“高台跳水”等现象。从卖场的数量上来分析,北京市的红木家具卖场在整体家居卖场中所占比例明显过高。华清认为,通常情况下,根据消费人群比例、人口密度等要素,红木家具卖场占卖场总面积5%为合理水平。而目前的红木家具卖场面积占比达到13.63%,高出合理数字两倍以上,属于明显过剩状态。“这也说明,市场中有一半的家具市场处于‘僵尸’状态。”那么,2013年还在看涨的红木家具市场,为何近两年如此低迷?红木产业营销专家、中华木工委主任赵夫瀛表示,市场低迷,既有国家经济调控的影响,也有整体市场多年形成的短板因素所致。例如,产品类型同质化。东阳红木产业协会调查数据显示,在抽取当地的300家红木销售企业中,以仿明清古典家具为产品支柱的企业占全部市场的80.78%,有自身创意风格、具备外观设计能力的企业只占整体市场的7%。赵夫瀛表示,模仿和同质化是这个行业根深蒂固的诟病。一方面,同质化成风,削弱了消费者对红木家具艺术的追求和收藏热情。另一方面,产品同质化容易造成整体市场价格恶性竞争。同时,由于消费端动力不足,红木家具价格处在高位,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回笼。巨大库存量让很多红木家具企业面临“崩盘”。那么,目前红木家具市场的库存量究竟有多大?据华清估算,仅北京红木家具卖场沉淀的红木家具加上存放在生产企业仓库内的数量,平均每家企业(含经销商)库存量最低在250万元以上。
红木价格还会大涨大跌吗
大方向是会一直涨,很简单的原因就是红木木材资源在日渐枯竭,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红木家具的市场需求量一直在增大希望采纳,谢谢~
红木家居行情大跌 如何寻找新出路
如何判断当前红木家具行情和未来走势
判断红木家具的行情,可以先去了解下房地产行情,也可以去红木家具市场,如家居商场、卖场看看。未来的走势,可以多去家具展会看看,了解最新的设计走向,了解红木出口国的政治,木材存量。
红木家具行业前景如何?
不知道你是打算做生产还是零售,现在实体店受电商冲击很大,不过红木家具还算可以,另外也要综合当地的消费水平和市场需求来看。
目前红木家具的前景如何,以后会不会有一个饱满期。会不会影响家具维修行业。
近期看会有一个相对滞涨期,不过不会影响家具维修行业,这个行业是手工行业,只会越来越好,建议上中国红木品鉴网看看,专业、权威。
红木家居行情大跌 如何寻找新出路
相关问答
1
大家买红木新中式家具的时候都选择的是什么品牌的?
我们去家具店选购家具,老板说最近几年很是流行红木新中式家具,
1
如何区分辨别真假红实木家具呢?
给父母买了一套房子,想用真红实木家具来装饰,可是不知道如何辨
4
红木沙发如何保养比较好?
装修好房子买了套红木家具沙发,想问下各位用过红木家具的朋友:
友情链接:
小白学装修

电话

装修群

计算报价

风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