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症你中枪了吗 七大节后综合症介绍
装修攻略 作者:1234567899 时间:2018-10-15 16:41:18 浏览量:5878 来源:住范儿
导语:
节后综合症有什么表现节后综合症主要表现:睡眠紊乱、恐惧上班、神经性厌食、退潮忧郁症、精神萎靡、焦虑。建议补充睡眠、及时清理肠胃、调整自己的状态、多吃水果降火、睡前泡脚、放松调整身心、按时吃饭,合理饮食
节后综合症有哪些表现?
四大症状 习惯了假期里的轻松状态,一旦转入紧张的工作中,面对工作和压力,自然就表现出各种不适应的症状。专家指出,如果有以下四大症状,那说明你真的患上了“节后综合征”。不过也不必过分忧虑,专家还指出了针对这四种症状的解决办法。 症状一:困乏,提不起精神 似乎每次长假之后,刚上班的白领们都有这样的心情:累、疲惫、心不在焉。大多数都是因为在长假中玩乐过度,甚至通宵喝酒打牌等,打乱了以前有规律的生活,扰乱了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所以,按时上班时,就表现得力不从心、昏昏沉沉。 专家建议:针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睡眠时间要保证在7-8个小时。如果春节期间打乱了作息时间,晚上也不必过早上床,没睡意可能还睡不着,造成失眠。另外,在白天多做点运动,或者下班了逛逛街,这样晚上按时睡觉就容易入睡许多。 症状二:烦躁,上班效率低下 年前年后,连续休了七八天的假,热热闹闹过年很开心。不料回到了单位,却莫名其妙地多了不少烦恼——吃饭不怎么香甜,睡觉也不怎么安稳,甚至不想去上班。仔细一琢磨,原来是自己忙了一整天,工作一点头绪都没有。 专家建议:到了上班的时候,生物钟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因而对上班产生了恐惧心理。因此,建议抽一点时间做做工作计划,把节后繁琐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梳理一下第二天上班该做的工作,提前安排工作日程,联系同事,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中来,以免一上班就陷入应接不暇的忙乱之中。 症状三孤单,舍不得离开父母 对父母有依赖感的人,离开家人之后,会产生分离焦虑情绪,这一点在儿童中最为常见,而一些成年人也存在分离焦虑,尤其在大家庭里长大的人,兄弟姐妹多,过年热热闹闹,一上班就觉得冷清,还有家在外地的人,过年与父母、亲友团聚,年后独自一人回到工作的城市,也会产生孤单的感觉。 专家建议:这个时候,可以多给家里人打电话,一来安慰家人,也能打发自己心理上的孤单;此外,多与朋友、同事出去走走、聚聚,不仅能排遣孤独,还能增进友情。 症状四:焦虑,不想面对同事 还有一些人节后不想上班的理由有点特殊,他们害怕面对复杂的人际交往,因此而焦虑。 专家建议:不愿意面对压力、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贪图舒适和放松也不是什么罪过。因此,长假之后,人们害怕面对上司、同事、客户等种种人际关系以及工作压力都是正常的,这是我们身体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不需要对自己有太多的勉强和责备。通常来说,调整几天,很快就能重新适应。满意请采纳
八大“节后综合症”,每条都中了有没有
你就是陶醉在假期里还没有回过神来并且依然在犯傻犯痴心的状态。你是生活过度紧张实在是太难得轻松了。所以你不断的回忆美好。我感觉你一想到考试心中就生起厌倦之心。不过不要紧过一阵子自己就会忘掉一切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为了你能有一个更开心的美好的假期。而不是放假了还在埋怨自己贪玩考试没有考好。所以你用心的复习吧,只要用心考试,自己考试完了无论什么结果必定自己努力付出了。
节后综合症有什么表现?
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老人难以适应突然恢复的清静日子;孩子无法安心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准备等等。 一些心理脆弱或身心过度疲劳者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外出旅行途中失眠、胸闷、精神紧张等,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而突然产生幻觉等(在拥挤、嘈杂的封闭环境下更易出现)。这是在旅行途中发生的急性暂短精神病性障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片段妄想、幻觉或行为紊乱,回家后这些感觉可能重现。要避免此现象,出游者应注意自我保护,如出游行程不要安排得过满过紧,及时休息、补充体能,长时间乘坐一种交通工具时,应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走动走动,活动筋骨、做做深呼吸。 主要症状 睡眠紊乱 长假玩乐过度,甚至通宵喝酒打牌等,不给身体充分的休息时间。这样就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结果“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 对策:过度疲劳引起的“睡眠紊乱”,需赶快采取补救措施。体力性疲劳因运动过度引起,可以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得到解除;脑力性疲劳原因多是长时间用脑,大量消耗能量导致大脑血液和氧供应不足,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集中表现为头昏脑胀、失眠多梦等,缓解的方式是让大脑放松休息,可轻轻按摩头部、散步闲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听听音乐等;心理疲劳则由过节压力感造成,应设法减轻心理压力,严重者应赶快去看心理医生。 恐惧上班 经过连续几天的吃喝玩乐,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还有些不适应,一些上班一族还出现了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的心理。因为在长假里对自己的休假没有什么计划,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到了上班的时候,生物钟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因而对上班产生了恐惧心理。 对策:可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也可每过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象好似随着吐故纳新,紧张也离开了身体。同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当的药物,改善情绪。 神经性厌食 过节往往出现一天不停嘴的现象,吃多了,就容易撑着,引起神经性厌食。 对策: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塞满鱼肉的肠胃也歇歇。经常步行、慢跑、做体操、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 退潮忧郁症 在高度兴奋、高度热闹的节假日过后,又回归到平静的、日常的生活,因而感到孤单、抑郁、无聊等症状。
有节后综合症这一说法吗?
节后综合症是人们在大假之后(特别是春节黄金周和国庆黄金周)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1] 节后综合症(Post-holidaysyndrome)对一些平时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工作的人而言,整整几天不用上班,未必是件舒心的事,尤其是平时常要轮值夜班的基层民警、加班熬夜的领导或负责文字材料的“笔杆子”,突然闲下来无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现失落、焦躁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人的大脑中枢会建立起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运作模式。如果一下子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停下来,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对象物,这时,平日总在超时工作、觉得没有个人时间的人们,面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这种心理失调,其实也是一种提示信号,平日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并不利于身心健康,长此以往,很可能因工作紧张、压力过大而引发各类身心疾病,甚至导致“职业倦怠”等不良心理反应。此时的长假,正是过滤已有的工作方式,尝试另一种生活心态的时机。亲身体会“有张有弛”的生活方式,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给疲惫的大脑和身体以不同于平时的新鲜刺激,充电的感觉会让过度消耗的精神和心灵放一个真正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