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除湿原理及与制冷的区别对比
软装 作者:Lerler 时间:2019-01-02 15:00:51 浏览量:5451 来源:住范儿
导语: 空调“除湿”功能的使用方法 我们提到“空调”这个词,实际上它是“房间空气调节器”的简称。空调在发明之始主要的用途有三项:制冷、制热、除湿。如今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空调产品多种多样,不过就算是最简化的空调型号也保留了除湿功能。对于除湿这一功能的真正用途可能很多朋友都不太了解,更谈不上正确使用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空调除湿的正确使用方法。 要了解除湿功能,我们就要首先简要的说明一下空调的制冷原理。空调管路中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变为高温高压气体,再经过冷凝器的凝结,变为低温的液体,而后通过节流阀使压力降低,再进入室内机的蒸发器,此时蒸发器中的制冷液的温度很低,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热量变为气体,所以这时空调室内机就会吹出冷风,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 在夏季,空气中的湿度很大,特别是雨后和闷热的天气。人体适宜的湿度是百分之60-70左右,湿度太高,人体就会感觉不适。此时如果开启空调,空气中的水气遇到空调蒸发器的低温就会附着在上面凝结成露水,再经过集水盘和管道排出室外。所以空调在制冷过程中会同时起到除湿的效果。 而空调的”除湿模式”是使整个空调处于除湿运转状态,此时室内机的风扇运转很慢,这是为了便于空气中的水气凝结成液体。一般空调在除湿模式下达到设定温度时,室外机会停止运转,以免冷凝器上的露水再度蒸发。 一般在南方的梅雨季节和北方闷热潮湿的天气时,我们可以开启空调的“除湿模式”,此时空气中的水气会被迅速排出室外,而我们也不会因湿气太大而感觉不适了,同时空调会继续吹出冷风,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同时压缩机和室外机会适时停止运转一段时间,这比单纯的制冷模式要节约不少电力。 我们在使用空调的除湿模式时要注意,如果室外温度很高,而空气很干燥的话,就不要长时间开启除湿模式,以免损坏压缩缩机,一般室外温度高于40度的时候就要用普通制冷方式运行了。只有在温度相对较低,湿度较大的晚间,才可以适时开启除湿模式以达到调节房间温湿度的效果。 总之,了解了空调除湿模式的操作原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使用和保养空调,为我们的家居环境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
空调制冷与除湿的区别1、制冷是连续工作至你设定的温度---降温度,同时也在连续抽湿;2、抽湿则可理解为间断制冷,风速为低速,使空气中水分更容易附着在
空调机蒸发器上达到除湿的目的,但降温不明显。当房间内又热又潮湿时选制冷,不太热湿度大,则用抽湿。扩展资料制冷原理液体汽化制冷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冷凝时的放热效应来实现制冷的。液体汽化形成蒸汽。当液体(制冷工质)处在密闭的容器中时,此容器中除了液体及液体本身所产生的蒸汽外,不存在其他任何气体,液体和蒸汽将在某一压力下达到平衡,此时的气体称为饱和蒸汽,压力称为饱和压力,温度称为饱和温度。平衡时液体不再汽化,这时如果将一部分蒸汽从容器中抽走,液体必然要继续汽化产生一部分蒸汽来维持这一平衡。 液体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此热量称为汽化潜热。汽化潜热来自被冷却对象,使被冷却对象变冷。为了使这一过程连续进行,就必须从容器中不断地抽走蒸汽,并使其凝结成液体后再回到容器中去。从容器中抽出的蒸汽如直接冷凝成液体,则所需冷却介质的温度比液体的蒸发温度还要低,我们希望蒸汽的冷凝是在常温下进行,因此需要将蒸汽的压力提高到常温下的饱和压力。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空调的制冷原理
空调的制冷模式和除湿模式,工作原理上有什么区别?
大部分空调的主要职能是降温。降温是通过制冷剂在空调的室内蒸发器内汽化带走热量,使流过蒸发器散热片的室内空气降温。汽化的制冷剂在室外通过压缩机压缩液化释放热量,并把热量通过散热片传递给室外空气。如此不断循环达到室内空气降温的作用。空调的控制电路有空气温度检测,当检测到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以下时停止压缩机工作,进入恒温控制状态。抽湿是空调的副功能(不是副作用)。原理就是当带有水蒸气的高温度空气流过低温度的蒸发器散热片,冷凝出水。当然,这个过程在制冷过程也一样会发生的,水冷凝后都是通过排水管排出室外。虽然工作过程是一样的,但是空调的这两个功能不完全一样,哪里不一样?主要是程序控制不一样。制冷的控制依据是室内空气温度是否达到了设定温度。只要没达到就一直工作,直到到达到为止,最多是在室内温度和设置温度相差不大的时候降低空气流动的速度等等。空调的抽湿工作没有什么依据,只有过程。换句话说空调抽湿的时候只管抽湿,而不管湿度到底是多大。当然在抽湿的工作程序控制上要达到最省电达到最大的抽湿效果。一般抽湿工作不象制冷那样让空气很快通过蒸发器的散热片,因为那样水蒸气来不及冷凝就跑出来回到室内,所以抽湿工作时,室内风扇工作速度一般较慢,让空气中的水分得到充分的冷凝。由于抽湿一样会降低空气温度,抽湿同样会导致室内温度的降低。在抽湿状态下,负责制冷的压缩机不是持续工作,而是断续的进行抽湿,这样使室内的温度降低没有直接制冷那么厉害。
空调除湿与制冷有什么区别,哪种省电
空调除湿与制冷的区别:制冷:是连续工作至你设定的温度-降温度,同时也在连续除湿。除湿:间断制冷,风速为低速,使空气中水分更容易附着在空调机蒸发器上达到除湿的目的,但降温不明显。总的来说空调的制冷过程包括的除湿的过程,对于省电来说,除湿相当于制冷更省电。当房间内又热又潮湿时选制冷,不太热湿度大,则用除湿。扩展资料:一般空气指标有两个:一是温度,二是湿度,除湿就是空气中含有的水份比例,如果像黄梅天气温虽不是很高,但湿度很大,人感到湿湿的汗出不来,这时空调的另一个功能就显现了,就可起到抽湿作用,干燥的空气让人气爽。空调保养:1、对空调的换季保养:空调长期不使用时,为了使空调内部充分干燥,应先以送风模式运转4小时,并将 风扇 马达部分加点润滑油,随后切断电源,再用封套将空调遮盖,将室外机体罩上保护罩,以免日晒雨淋。同时用干净、柔软的干布将遥控器擦拭干净,并卸下电池。在重新使用空调时,要做一下基础 保洁 ,并做一下运转试验。2、对空调的深度保养: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空调从内到外核心零部件进行的全面彻底清洁保养,及时发现空调隐藏的问题,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且更健康、节能。对空调的深度保养一般2-3年一次即可。扩展资料:空调制冷 百度百科空调除湿 百度百科
空调除湿和制冷哪个好
空调除湿制冷区别—空调除湿和制冷的工作原理制冷:通过制冷剂在空调的室内蒸发器内汽化带走热量,使流过蒸发器散热片的室内空气降温。 汽化的制冷剂在室外通过压缩机压缩液化释放热量,并把热量通过散热片传递给室外空气。如此不断循环达到室内空气降温的作用。除湿:在制冷的过程中,潮湿的空气通过空调器蒸发器后温度会大幅度下降,空气湿度处于一种过饱和状态,多余水汽以冷凝水的形式析出,凝结于蒸发器的翅片上,也就是“凝露”,等到制冷模式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空气湿度也就降到了一定的水平。空调除湿制冷区别—空调除湿和制冷相同点和不同点一、空调制冷和除湿的相同点:空调运行制冷模式,在降低空气温度的同时必然要同时去除水蒸汽;空调运行除湿模式,在去除水蒸汽的同时必然要同时降低空气温度;所以无论制冷还是除湿,降低空气温度和去除水蒸汽这二者是不可分的。无论制冷还是除湿,室内热空气通过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时,热空气中的水蒸汽被低温凝结成冷凝水,冷凝水通过排水管排到室外;同时换热后的冷空气从空调出风口吹出。二、空调制冷和除湿的不同点制冷:以降低空气温度为目的,同时去除水蒸汽。选择制冷模式,制冷的温度和风速可以调高或者调低。空调按照人工选择的温度和风速以制冷模式运行,实现降低空气温度的目的(同时排出冷凝水),吹出的冷风比较强劲。除湿:以去除水蒸汽为目的,同时降低空气温度选择除湿模式,除湿的温度和风速不可以调高或者调低。空调按照自动设置的低温度和低风速以除湿模式运行,实现去除空气中水蒸汽的目的(同时吹出冷空气),吹出的冷风比较弱柔。以去除水蒸汽为目的,同时降低空气温度。
空调制冷与除湿在原理上有何区别?
简单的说,制冷是连续工作至你设定的温度---降温度,同时也在连续抽湿;抽湿则可理解为间断制冷,风速为低速,使空气中水分更容易附着在空调机蒸发器上达到除湿的目的,但降温不明显。当房间内又热又潮湿时选制冷,不太热湿度大,则用抽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