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屏风的日常使用方法

搭配案例 作者:宝贝囡囡 时间:2018-09-13 19:10:21 浏览量:5021 来源:住范儿
导语: 一、 如何打开多向式屏风所有操作都应轻缓,并应注意安全。面对屏风站好用双手抓住屏风的两边沿路轨方向轻拉屏风;再沿路轨方向转动屏风。把屏风推到其应摆放的位置后,将屏风固定。提示:当将屏风推到交叉口时,应注意路轨方向,再将屏风沿路轨轻推至其应摆放的位置。二、 如何固定多向式屏风一只手扶住屏风,另一只手将手柄套进屏风侧面立料1100MM处的六角钢内(如图中3所示位置),抓住手柄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80度(或连续摇动);,屏风内部的伸缩封条则弹出将屏风固定。将手柄插入屏风侧边的凹槽,向上扳动手柄打开屏风内部的伸缩封条固定屏风。将整组屏风放好后,察看屏风是否平直?是否与路轨在同一个平面上,如不平直再收回上下伸缩封条进行调整,直至屏风平直。三、 如何操作多向式伸缩板屏风通常每一组屏风中的最后一片侧边是可以伸缩的屏风,将此屏风推到应摆放的位置,接着在侧面立料凹槽内向上扳动手把上下活动封条弹出(如图中1所示位置),再把手柄放在伸缩屏风表面的操作孔内(如图中2所示位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直至侧边的伸缩铝板紧迫墙身为止。四、 如何操作多向式屏风的门中门将门中门推到应摆放的位置和前面一片屏风碰紧,将手柄插入屏风侧边的凹槽(如图中4所示),向上扳动手柄打开屏风内部一侧的伸缩封条固定屏风。打开小门,将手柄插入屏风另一侧门腿的操作孔内(如图中5所示)向上扳动手柄,打开屏风内部另一侧的伸缩封条固定屏风。五、 如何收多向式屏风1、 如果有门中门,先通过打门中门两侧的四方孔旋转180度,通过传动轮松开上下封条,然后再关好门中门;2、 打开最后一片屏风的伸缩铝板和上下封条;3、 收回最后一片屏风的伸缩铝板,使其产生的距离至少可以转动屏风的距离,一般是140mm左右; 4、 将屏风沿路轨方向轻推到收屏风的位置;5、 将每一组屏风按相同的方法收好后,将每两片屏风压紧,尽量减少屏风与屏风之间的距离。如有需要,可把收在藏板处的最后一片屏风的上下活动封条打开,使它紧压路轨及地面,这样可避免其他人随便把屏风拉出。 跟踪系统:1.如图纸所显示,隔断安装前要检查轨道零件按顺序装配在地板上的轨道。2.标记轨道线和安置托架在具体位置。3.安装轨道托架对天花板。4.检查移动隔墙是否坚固的固定在轨道上。当轨道和托架必须宽松的存放在贮存区中,以便托架板材可以被搬到其他的地方。5.在最后,调节主轨道的设施之前要测量存贮轨道的适当位置。这对交叉点安置非常重要。轨道设施的安装:1.当隔断在轨道上垂悬,逃脱出口轨道可以被去除,无需重建吊车。2.对于逃脱出口轨道必须是特别托架轨道连接。3. 安装轨道时要根据测量时的调整的准确数据进行施工。轨道调整:1.切记轨道在所有托架之上足够宽松。保证轨道停顿时间。2.拉紧所有轨道连接,正确的调整轨道水平高度,轨道安装方向必须也是横向平直的。3.在轨道设施安装时,对于隔音和矿棉是安装时必需的板材。4.道轨有“L”“T ”“十”驳口,用于转向的接驳,有左右之分。一般不建议采用“十”驳口。L和T修剪相应的大小,并用数字标记表明他们的位置。可行的墙板:1.打开逃脱出口轨道;2.根据跟踪系统,切记要按正确的顺序固定在轨道上。3.在关闭移动隔断之前要调整好载体的高度,检查轨道的平直角度,使轨道隔断能够很好的运行。4.检查所有隔断的垂直情况,如果没有损坏,可以垂直的进入橡胶封印的铝框架边缘并且没有弯曲(如果连接的不合适,反之)。5.如果轨道方向是水平的,但是隔断垂悬掀动,必须调整载体高度。6顺时针=隔断上升,左转=隔断水槽;7.切记高度是不错。拉紧载体穿线的插口,调整隔断和轨道填装很好时打开,调整门外形的宽度。 1、厂家资历。包括公司成立时间,技术力量配备,公司生产规模等。2、项目情况。生产厂家项目越多,技术越有保证。看该厂是否形成了完善产品体系,如质量有保障,活动隔断技术相应成熟。3、售后服务保障。售后服务承诺,包括服务条款,易损易耗配件情况。相对而言,经营多年公司,参与大型项目公司,服务更有保证。4、材料情况。材料有保障,公司才有质量保证。5、提供相关测试报告。要求生产厂家提供国家消防机构出具的防火检验报告、国家认定的声学研究所出具的隔音测试报告、导轨及滑轮承重检测报告。怎么选择活动隔断会显的比较高档呢怎么选择活动隔断会显的比较高档呢?以下有几种方法,一起看看吧。1、活动隔断的材质有很多种,玻璃、金属、布艺、竹木都是可以选择的材质,还有一些流动性比较大的隔断屏风,就是像流线流珠类的屏风隔断,小型的居室在选择上要适合自己空间的才是最好的隔断。2、如果移动隔断要到顶部的时候,就要进行烟感和喷淋的改动,而物业公司通常都要求业主或者装修公司自行去解决。3、很多线路,插座都要与隔断相连接的,外表形象的塑造,因为虽然活动隔断本身厚重,但是一有轨道就可以变的不承重,所以在设计上可以适宜任何造型,长短虚实的变化也可以任意化,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 1、一般活动隔断屏风有很多的饰面,有硬板材质、软性材质的隔断饰面,硬板材质就是指三聚氰胺等板材类的活动隔断屏风,这类的活动隔断屏风的清洁一般就是简单的擦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2、藤条类的活动隔断饰面我们也可以用盐水清洗或者是加一点醋,或者是和洗涤剂中和,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变色脱色的现象,可以很好的出去顽固的污渍。3、软性隔断材质就是软包、皮革、布艺类,这类的活动隔断清洗比较没有那么的简单省事,就需要我们慢慢的清理,我们可以用一些不含防腐剂的洗涤剂或者是盐水去清洗,因为不仅可以很好的去污还可以保持饰面很有弹性和光泽,如果没有不含防腐剂的洗涤剂,就一般的洗涤剂的话那我们就不要多用,因为会损坏隔断
活动屏风材料介绍 在很多公众的场合里,有着各式各样的活动屏风存在,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酒店里活动屏风随处可见。对于活动屏风的材料小兔相信网友们一定想要了解,活动屏风材料的好坏决定了屏风的质量,只有使用好的活动屏风材料,才能让大家在这些公众场所里呆更加舒适,好的材料让酒店的环境更加大气。下面请大家随着小兔一起往下了解吧!活动屏风材料活动屏风又可成为移动屏风、活动隔墙、轨道隔断等,是一种可以将大空间分成相邻地独立小空间的活动墙,可充当普通墙体,增加大空间的功能。这种屏风一般都具有防火性,安装灵活方便,可以循环使用。活动屏风的型号主要有56型、65型、73型、80型、83型、93型、100型、103型、125型,以及半玻璃带伸缩的G80型、全玻璃的G40型等。这些活动屏风吊轮材料一般为美国杜邦POM粒子,具有高强度、耐磨损、耐酸碱、耐腐蚀的特性,确保了其较长的使用寿命。两个轮子配上钢环组成的吊轮,活动顺畅、平稳、静音,配置的轴承可以让屏风旋转成一定的角度。56型、65型、73型、80型、83型、93型、100型、103型活动屏风运用了PAR吸音玻璃纤维隔音材料,具有很好的防火隔热、降音减噪性能,符合相关标准。折叠式活动屏风是由若干片隔扇组成的可以折叠的屏风,有窄扇式和宽扇式之分,前者隔扇通过铰链连接,每片隔扇的上部设有一组可变向的滑轮,可折叠保存起来,其运行的灵活性不太好;后者有软质双折式和硬质单折式之分,软质双折式屏风质轻、易安装,外形美观,可做成曲线形,使用方便灵活,还可附加吸音材料,增强隔音性。拼装式拼装式活动屏风是由一片片轻质隔扇组成,这些隔扇框一般为木材或轻薄的金属型材,两面安装各类防火板材,当然也可增加隔声材料等相关功能材料。这种屏风适用于长期固定分割的空间.相信网友朋友们在经过小兔的分析和介绍下,对活动屏风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活动屏风让大家在公众场合时,享受不一样的感觉,选择好的活动屏风材料,保证各个公众场所的高端霸气的模样。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如何去享受,物质上的享受以及精神上的享受,活动屏风的装饰让大家在生活中找到了安逸的感觉,最后请大家关注土巴兔!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养及清洁活动隔断
1、先将移门按顺序推至固定位置后,检查移门是否出现下坠或门与门之间的间隙不均匀。如有此情况,采用开口扳手将移门的高低水平进行上下调平,查看门与门之间的间隙是否已垂直一致。将移门调至水平、与门之间的间隙一致即可。2、检查吊轮是否出现松动,如有请将吊轮上紧即可。3、检查移门四周边框的胶条是否已老化或破掉,如有影响隔音性能的,请通知厂家更换或自行更换。4、检查操作把手对移门内部上下机动撑的操作是否灵活正常。如上下撑撑不出来或无法转动,请通知厂家派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切忌自行维修。5、清洁移门边框时可以采用清洁剂,根据不同的污渍使用不同清洁剂,避免使用强酸清洁剂,以免受损边框表面。6、为增强隔断产品的使用寿命,请设专人使用、定期进行有效保养。
活动屏风的日常使用方法
隔断材料有哪些 5种常见的隔断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隔断1、半封闭隔断半封闭隔断是指不到顶部的隔断,这种隔断有一种欲分未分的感觉,使空间具有流动感,视线较为开阔。2、全封闭隔断用承重墙、到顶的轻体隔墙等限定度(隔离视线、声音、温湿度等的程度)高的实体界面分隔空间,称为全封闭隔断。这种分隔,隔音效果良好,视线完全阻隔或具有灵活控制视线遮挡的性能。但与周围环境的流动性较差,可以保证安静、私密并有抗干扰的能力。所以办公室玻璃隔断在公司领域很受欢迎。3、活动隔断活动隔断(屏风)是指临时性分隔,隔断可以移动、可以折叠,应用比较灵活。活动隔断多为半封闭隔断,在酒店、餐厅、雅间中应用较多,屏风在家庭中也有较多的应用。隔断的使用材料也比较多,全封闭隔断现在常用轻钢龙骨、石膏板,木龙骨包夹板等等。半封闭隔断使用材料有铝合金加玻璃,有木制的,也可采用石材等等。由包豪仕隔断为您解答!
屏风的介绍
一、屏风的起源 《物原》说:“禹作屏。”此说虽早,但无据可证。《三礼图》说,“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此说虽有根据,但还有比其更早的记载。《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的记载,可知屏风之名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之。而屏风的使用早在西周初期就已开始。不过当时没有屏风这个名称,而称其为“邸”或“ ”。《周礼;冢宰;掌次》:“设皇邸。”邸,即是指屏风。皇邸,就是以彩绘凤凰花纹为装饰的屏风。屏风也可称为“ ”或“ 座”,是专指御座后所设的屏风。《尚书;顾命》:“狄设黼 缀衣。”《礼记》:“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郑玄注曰:“依,如今绨素屏风也,有绣斧纹所示威也。”《汉书;严助传》:“负黼依。”《师古注》:“白与黑画为斧纹谓之黼也,依读曰 , 之形如屏风而曲之,画以黼纹,张于户牖之间。”《三礼图》卷八,司几筵曰:“几大朝观、大乡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黼依与斧 同)。”其制,以木为框,糊以绛帛,上画斧纹,近刃处为白色,近巩处为黑色。名为金斧,取金斧断割之义。旧图云,纵广八尺,画斧无柄,设而不用之义。实际上,它不仅有屏蔽挡风的作用,也是一种很讲究的陈设品。到战国时期,屏风的制作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河南信阳战国楚墓出土的漆坐屏,虽属陪葬明器,然而制作技艺和工艺水平之高,令人惊叹。屏座由数条蟠螭屈曲盘绕,做工圆滑自然,加上彩漆的装点,蟠螭栩栩如生。 二、汉代的屏风 汉代,屏风的使用更为普遍,有钱有地位的人家都设有屏风。据《西京杂记》载:“汉文帝为太子时,立思贤院以招宾客。苑中有堂隍六所,客馆皆广庑高轩,屏风帷帐甚丽。” 汉代屏风在种类和形式上较前代有所增改,除独扇屏外,还有多扇拼合的曲屏,也称连屏,或叠扇屏。此时,屏风常与床榻结合使用。如山东诸城汉画像石的屏风,中间放置与之配套的床榻和茵褥。有两面用和三面用的,也有多扇而两面用的。两面用是在床榻后面立一扇,再把一扇折成直角,挡住床榻的一头。三面用是在床榻的后面立一扇,左右各有一扇围住两头,也有多扇两面,即后面由两扇或三扇围护,一扇折成直角,另一扇立在床榻一侧。还有在屏风上安兵器架的。如山东安邱画像石上的屏风,后面右侧安兵器架,用以放置刀剑等兵器。还有一扇的,放在身后,长短与床榻相等。如甘肃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屏风,屏身不高,属小型屏风。 近年出土的实物中,以长沙马王堆墓出土的漆屏风最为典型,屏身黑面朱背,正面用油漆彩绘云龙纹图案,绿身朱鳞,体态生动自然。背面朱色地上,满绘浅绿色棱形几何纹,中心系一谷纹玉璧,围板四周,围以较宽的棱形彩边。在下面的边框下安着两个带槽口的木托,起保证屏身直立的作用。洛阳涧西汉墓出土的陶屏风,也属于这一类。 屏风,一般多用于室内,偶尔也在室外使用,但不多见。有一种较大的屏风,专为挡门起遮蔽作用,位置相对固定,名曰“树”。也有把屏风称为“塞门”或“萧墙”的。《尔雅;释宫》:“屏,谓之树。”《礼记;杂记》下:“树,屏也,立屏当所行之路,以蔽内外也。”“天子外屏,诸侯内屏。”郑玄注:“屏谓之树,今罘 也。”可知当时的屏风还有罘之名。 罘之名,由来已久,到王莽时才渐渐不闻。当时人们多把罘 解释为“复思”。王莽篡政后,改国号“新”,下令拆去汉陵罘,其意在于使人们不复思汉也。 室内所用屏风,大多用木制成,而室外的屏风,用木制的就不多了。为了经得住风雨侵蚀,常用土石砌成。作用与我们今天所见的影壁和照墙相同。晋崔豹《古今注》载:“罘 ,屏之遗像也,熟门外之舍也。臣来朝君,至门外当就舍,更详熟所应对之事也。”意思是让人们行至屏外时,稍事停留,复有所思。这里有屏风遮蔽,一旦绕过屏风,便须见礼应对,无暇思索。因此,当门设屏,第一可以挡风避光,第二增加了室内的陈设,第三为来客划出一个特殊地段,给人们一个思考准备的场所。 汉代时,屏风多以木板上漆,加以彩绘。纸张发明之后,则多用纸糊,上面画各种仙人异兽等图像。《后汉书;宋弘传》曰;“弘当燕见,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帝即为撤之。’”这种屏一般多扇组成,每扇之间用钮连接,可以折叠,比较轻便,用则设,不用则收起来。人称曲屏。四扇称四曲,六扇称六曲。还有多扇拼合的通景屏风。 屏风还有镂雕透孔的,河南信阳楚墓出土过一件木制镂雕彩漆座屏。这类屏风多用木制,中间镂雕出立体感很强的图案,是一种纯装饰性的屏风。汉代,这种屏风还很盛行。《三辅决录》载:“何敞为汝南太守,章帝南巡过郡,有雕镂屏风,为帝设之。” 还有一种较小的屏风,名曰“隔坐”,多为独扇素面。《后汉书》就有对这种屏风的描述:“郑弘为太尉时,举弟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自卑,上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三国志;吴书》载:“景帝时,纪亮为尚书令,子骘为中书令,每朝会,诏以屏风隔其座。”这两段记载,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屏风的使用情况。 三、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的屏风 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屏风的使用较前代更加普遍。不但居室陈设屏风,就连日常使用的茵席、床榻等边侧都附设小型屏风。这类屏风通常为三扇,屏框间用钮连接,人坐席上,将屏风打开,左、右和后面各立一扇。在东晋顾恺之《列女传图》中还可以看到当时使用屏风的情景。图中屏为三扇,描绘通景山水。这种三扇屏风,无须另安底座,只须打开一扇,便可直立。这时的屏风,除起陈设作用外,更主要的还是起遮蔽挡风作用。南北朝时,这类屏风开始向高大方面发展,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南史;王远如传》:“屏风屈曲从俗,梁萧子云上飞白书屏风十二牒。”折叠屏风的特点主要在于轻巧灵便,独扇屏风却不然,它形体宽大且重,还必须有较重的竖向木座支撑,否则不能直立。由于稳重,它在室内陈设中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 隋唐五代时期盛行书画屏风,史书及当时的给画中屡有记载。《新唐书;魏征传》中有:“帝以旗上疏列为屏障。”《新唐书;李绛传》记:“李绛元和二年为学士,宪宗命与崔群、钱徽、韦弘景、白居易等,搜次君臣成败五十种,为连屏。”“旧纪元和四年,御制君臣事纪十四篇,书于六扇屏风。”还有的屏风双面有图,可以随意陈设。单面就不然,只能靠墙陈设。这种连屏还不受数量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增加。宁陶毂在《清异录》中说,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知祥做画屏七十画,用活动钮连接起来,随意施展,晚年常用为寝所,喻为屏宫。 四、宋、辽、金、元时期的屏风 宋代屏风的方案资料甚少,然而形象资料却很多。如宋代绘画《梧荫清暇图》中的屏风,四边较宽,边框内镶里框,以矮佬和横枨隔成数格,格内镶板,浮雕绦线,屏心描绘山水风景。屏下镶裙板,镂雕曲边竖棂,下有墩子木。李公麟《高会学琴图》中的屏风和范仲淹像中的屏风属同一类型。宽边框,全身素面,不作任何装饰,裙板镂出壶门洞,两侧有站牙抵夹,底座与屏框一木连做。从画面看,都是室外使用的场面。推测这类屏风为纸绢裱糊,重量不会太大。 屏风的使用情况在宋代墓葬中也有所表现。河南禹县宋墓壁画《对坐图》描绘墓主人夫妇俩生前对坐饮茶的情景。两人分坐在靠背椅上,身后有屏风遮蔽,这样的陈设形式,主要是为显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屏风形体不大,独扇,从画面人物的比例看,高度与站立的人大体相同。估计也是随用随设的轻便之物。 较大的屏风形象应以宋人《白描大士图》为代表,屏心为独扇,从画面人物比例看,形体庞大。木框之内给菱形宽边,屏心满饰六方龟背锦,比屏前所设的炕榻还长出许多。宋刘松年《罗汉图》中的屏风,为三扇,中扇稍大,边扇稍窄,并向前折成一定角度,呈为“八”字形,可以自行直立。这类实物资料,有山西大同晋祠彩塑中的圣母像。圣母端坐凤纹宝座上,身后立海水纹三屏风。屏风正扇宽大,两边扇稍窄并微向前收,呈“八”字形,这种陈设形式,源于商周时期的“斧依”。直到明清时期,皇宫中还保留着这种形式。 考古发掘中也不乏其例,河南方城县出土的宋代石屏风就很典型。屏框四周起细线,下部有横档,起额外加固作用。素面,下有插榫。从形制看,与河南禹县宋墓壁画墓主人身后的屏风当属于一类。横档之下,两面刻花,一面刻小朵花卉及石榴纹,另一面刻缠枝芙蓉花。山西大同金墓出土木屏风二件,杨木质,通高116厘米,底座高38.7厘米,屏宽38.3厘米。由云纹底座和长方形屏框组成。框内装方格架,两面裱糊绫绢,然后书写作画,现仅存残片。屏框下装屏座两个,座中开口,屏风插入口内,即可直立。河南方城盐店庄村宋墓出土石座四件,两侧花纹上卷,中间有长方形缺口。高9.5厘米,发掘报告未说明用途,金代木影屏和山西大同白马河元代王青墓出土的陶影屏底座相比较,可以断定是专为架设屏见的底座。山东高唐金代虞寅墓壁画所绘的屏风,还装饰着精美的牡丹纹。 元代屏风除王青墓出土之外,还有大同市冯道真墓出土的木影屏,底座已朽,从残存的痕迹看,为云头座,屏身上部刻小方格窗,四周镶四块条板,屏身下部用两根枨档间为三格,涂深棕色颜料,外罩桐油。 宋代屏风在造型、装饰上,尤其是屏框内分割小格的作法,到明代还在普遍使用。 五、明清两代屏风 屏风在宋代以前基本以实用为主,装饰次之。到了明代,屏风不仅为实用家具,更是室内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明代屏风可分为座屏风和曲屏风两种。座屏风又分多扇组合和独扇插屏。多扇座屏风由多扇组合而成,或三扇,或五扇,最多九扇,都用单数。每扇用活榫连接,可以随时拆卸。屏风下有长榫销,插在座面的孔中。底座多为“八”字形,正中一扇较高,并且稍宽一些,两边扇稍向里收,这样屏风就立
什么是屏风
一、屏风的起源《物原》说:“禹作屏。”此说虽早,但无据可证。《三礼图》说,“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此说虽有根据,但还有比其更早的记载。《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的记载,可知屏风之名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之。而屏风的使用早在西周初期就已开始。不过当时没有屏风这个名称,而称其为“邸”或“ ”。《周礼;冢宰;掌次》:“设皇邸。”邸,即是指屏风。皇邸,就是以彩绘凤凰花纹为装饰的屏风。屏风也可称为“ ”或“ 座”,是专指御座后所设的屏风。《尚书;顾命》:“狄设黼 缀衣。”《礼记》:“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郑玄注曰:“依,如今绨素屏风也,有绣斧纹所示威也。”《汉书;严助传》:“负黼依。”《师古注》:“白与黑画为斧纹谓之黼也,依读曰 , 之形如屏风而曲之,画以黼纹,张于户牖之间。”《三礼图》卷八,司几筵曰:“几大朝观、大乡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黼依与斧 同)。”其制,以木为框,糊以绛帛,上画斧纹,近刃处为白色,近巩处为黑色。名为金斧,取金斧断割之义。旧图云,纵广八尺,画斧无柄,设而不用之义。实际上,它不仅有屏蔽挡风的作用,也是一种很讲究的陈设品。到战国时期,屏风的制作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河南信阳战国楚墓出土的漆坐屏,虽属陪葬明器,然而制作技艺和工艺水平之高,令人惊叹。屏座由数条蟠螭屈曲盘绕,做工圆滑自然,加上彩漆的装点,蟠螭栩栩如生。二、汉代的屏风汉代,屏风的使用更为普遍,有钱有地位的人家都设有屏风。据《西京杂记》载:“汉文帝为太子时,立思贤院以招宾客。苑中有堂隍六所,客馆皆广庑高轩,屏风帷帐甚丽。”汉代屏风在种类和形式上较前代有所增改,除独扇屏外,还有多扇拼合的曲屏,也称连屏,或叠扇屏。此时,屏风常与床榻结合使用。如山东诸城汉画像石的屏风,中间放置与之配套的床榻和茵褥。有两面用和三面用的,也有多扇而两面用的。两面用是在床榻后面立一扇,再把一扇折成直角,挡住床榻的一头。三面用是在床榻的后面立一扇,左右各有一扇围住两头,也有多扇两面,即后面由两扇或三扇围护,一扇折成直角,另一扇立在床榻一侧。还有在屏风上安兵器架的。如山东安邱画像石上的屏风,后面右侧安兵器架,用以放置刀剑等兵器。还有一扇的,放在身后,长短与床榻相等。如甘肃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屏风,屏身不高,属小型屏风。近年出土的实物中,以长沙马王堆墓出土的漆屏风最为典型,屏身黑面朱背,正面用油漆彩绘云龙纹图案,绿身朱鳞,体态生动自然。背面朱色地上,满绘浅绿色棱形几何纹,中心系一谷纹玉璧,围板四周,围以较宽的棱形彩边。在下面的边框下安着两个带槽口的木托,起保证屏身直立的作用。洛阳涧西汉墓出土的陶屏风,也属于这一类。屏风,一般多用于室内,偶尔也在室外使用,但不多见。有一种较大的屏风,专为挡门起遮蔽作用,位置相对固定,名曰“树”。也有把屏风称为“塞门”或“萧墙”的。《尔雅;释宫》:“屏,谓之树。”《礼记;杂记》下:“树,屏也,立屏当所行之路,以蔽内外也。”“天子外屏,诸侯内屏。”郑玄注:“屏谓之树,今罘 也。”可知当时的屏风还有罘之名。罘之名,由来已久,到王莽时才渐渐不闻。当时人们多把罘 解释为“复思”。王莽篡政后,改国号“新”,下令拆去汉陵罘,其意在于使人们不复思汉也。室内所用屏风,大多用木制成,而室外的屏风,用木制的就不多了。为了经得住风雨侵蚀,常用土石砌成。作用与我们今天所见的影壁和照墙相同。晋崔豹《古今注》载:“罘 ,屏之遗像也,熟门外之舍也。臣来朝君,至门外当就舍,更详熟所应对之事也。”意思是让人们行至屏外时,稍事停留,复有所思。这里有屏风遮蔽,一旦绕过屏风,便须见礼应对,无暇思索。因此,当门设屏,第一可以挡风避光,第二增加了室内的陈设,第三为来客划出一个特殊地段,给人们一个思考准备的场所。汉代时,屏风多以木板上漆,加以彩绘。纸张发明之后,则多用纸糊,上面画各种仙人异兽等图像。《后汉书;宋弘传》曰;“弘当燕见,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帝即为撤之。’”这种屏一般多扇组成,每扇之间用钮连接,可以折叠,比较轻便,用则设,不用则收起来。人称曲屏。四扇称四曲,六扇称六曲。还有多扇拼合的通景屏风。屏风还有镂雕透孔的,河南信阳楚墓出土过一件木制镂雕彩漆座屏。这类屏风多用木制,中间镂雕出立体感很强的图案,是一种纯装饰性的屏风。汉代,这种屏风还很盛行。《三辅决录》载:“何敞为汝南太守,章帝南巡过郡,有雕镂屏风,为帝设之。”还有一种较小的屏风,名曰“隔坐”,多为独扇素面。《后汉书》就有对这种屏风的描述:“郑弘为太尉时,举弟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自卑,上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三国志;吴书》载:“景帝时,纪亮为尚书令,子骘为中书令,每朝会,诏以屏风隔其座。”这两段记载,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屏风的使用情况。三、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的屏风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屏风的使用较前代更加普遍。不但居室陈设屏风,就连日常使用的茵席、床榻等边侧都附设小型屏风。这类屏风通常为三扇,屏框间用钮连接,人坐席上,将屏风打开,左、右和后面各立一扇。在东晋顾恺之《列女传图》中还可以看到当时使用屏风的情景。图中屏为三扇,描绘通景山水。这种三扇屏风,无须另安底座,只须打开一扇,便可直立。这时的屏风,除起陈设作用外,更主要的还是起遮蔽挡风作用。南北朝时,这类屏风开始向高大方面发展,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南史;王远如传》:“屏风屈曲从俗,梁萧子云上飞白书屏风十二牒。”折叠屏风的特点主要在于轻巧灵便,独扇屏风却不然,它形体宽大且重,还必须有较重的竖向木座支撑,否则不能直立。由于稳重,它在室内陈设中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隋唐五代时期盛行书画屏风,史书及当时的给画中屡有记载。《新唐书;魏征传》中有:“帝以旗上疏列为屏障。”《新唐书;李绛传》记:“李绛元和二年为学士,宪宗命与崔群、钱徽、韦弘景、白居易等,搜次君臣成败五十种,为连屏。”“旧纪元和四年,御制君臣事纪十四篇,书于六扇屏风。”还有的屏风双面有图,可以随意陈设。单面就不然,只能靠墙陈设。这种连屏还不受数量限制,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增加。宁陶毂在《清异录》中说,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知祥做画屏七十画,用活动钮连接起来,随意施展,晚年常用为寝所,喻为屏宫。四、宋、辽、金、元时期的屏风宋代屏风的方案资料甚少,然而形象资料却很多。如宋代绘画《梧荫清暇图》中的屏风,四边较宽,边框内镶里框,以矮佬和横枨隔成数格,格内镶板,浮雕绦线,屏心描绘山水风景。屏下镶裙板,镂雕曲边竖棂,下有墩子木。李公麟《高会学琴图》中的屏风和范仲淹像中的屏风属同一类型。宽边框,全身素面,不作任何装饰,裙板镂出壶门洞,两侧有站牙抵夹,底座与屏框一木连做。从画面看,都是室外使用的场面。推测这类屏风为纸绢裱糊,重量不会太大。屏风的使用情况在宋代墓葬中也有所表现。河南禹县宋墓壁画《对坐图》描绘墓主人夫妇俩生前对坐饮茶的情景。两人分坐在靠背椅上,身后有屏风遮蔽,这样的陈设形式,主要是为显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屏风形体不大,独扇,从画面人物的比例看,高度与站立的人大体相同。估计也是随用随设的轻便之物。较大的屏风形象应以宋人《白描大士图》为代表,屏心为独扇,从画面人物比例看,形体庞大。木框之内给菱形宽边,屏心满饰六方龟背锦,比屏前所设的炕榻还长出许多。宋刘松年《罗汉图》中的屏风,为三扇,中扇稍大,边扇稍窄,并向前折成一定角度,呈为“八”字形,可以自行直立。这类实物资料,有山西大同晋祠彩塑中的圣母像。圣母端坐凤纹宝座上,身后立海水纹三屏风。屏风正扇宽大,两边扇稍窄并微向前收,呈“八”字形,这种陈设形式,源于商周时期的“斧依”。直到明清时期,皇宫中还保留着这种形式。考古发掘中也不乏其例,河南方城县出土的宋代石屏风就很典型。屏框四周起细线,下部有横档,起额外加固作用。素面,下有插榫。从形制看,与河南禹县宋墓壁画墓主人身后的屏风当属于一类。横档之下,两面刻花,一面刻小朵花卉及石榴纹,另一面刻缠枝芙蓉花。山西大同金墓出土木屏风二件,杨木质,通高116厘米,底座高38.7厘米,屏宽38.3厘米。由云纹底座和长方形屏框组成。框内装方格架,两面裱糊绫绢,然后书写作画,现仅存残片。屏框下装屏座两个,座中开口,屏风插入口内,即可直立。河南方城盐店庄村宋墓出土石座四件,两侧花纹上卷,中间有长方形缺口。高9.5厘米,发掘报告未说明用途,金代木影屏和山西大同白马河元代王青墓出土的陶影屏底座相比较,可以断定是专为架设屏见的底座。山东高唐金代虞寅墓壁画所绘的屏风,还装饰着精美的牡丹纹。元代屏风除王青墓出土之外,还有大同市冯道真墓出土的木影屏,底座已朽,从残存的痕迹看,为云头座,屏身上部刻小方格窗,四周镶四块条板,屏身下部用两根枨档间为三格,涂深棕色颜料,外罩桐油。宋代屏风在造型、装饰上,尤其是屏框内分割小格的作法,到明代还在普遍使用。五、明清两代屏风屏风在宋代以前基本以实用为主,装饰次之。到了明代,屏风不仅为实用家具,更是室内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明代屏风可分为座屏风和曲屏风两种。座屏风又分多扇组合和独扇插屏。多扇座屏风由多扇组合而成,或三扇,或五扇,最多九扇,都用单数。每扇用活榫连接,可以随时拆卸。屏风下有长榫销,插在座面的孔中。底座多为“八”字形,正中一扇较高,并且稍宽一些,两边扇稍向里收,这样屏风就立
活动屏风的日常使用方法
相关问答
2
闪光灯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哪位教我一下?
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好多的灯都有闪光灯,可是但日常生活中,我们
1
家用地毯的日常清洁有哪些方法?

我家买了地毯,一开始是觉得很好看,但是买完之后就后

1
如何延长门锁的使用年限?
请问如何延长家用门锁的使用年限?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养?谢谢
友情链接:
小白学装修

电话

装修群

计算报价

风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