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墙的墙体分类及规范规定
家电 作者:果珍小虫子 时间:2018-09-26 18:09:24 浏览量:4564 来源:住范儿
导语:现行《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第9章对填充墙规定如下:9.1.1 本章适用于烧结空心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填充墙砌体工程。9.1.2 砌筑填充墙时,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宜小于30%。9.1.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运输及堆放中应防止雨淋。9 .1. 4 吸水率较小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及采用薄灰砌筑法施工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前不应对其浇(喷)水湿润;在气候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对吸水率较小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宜在砌筑前喷水湿润。9.1.5 采用普通砌筑砂浆砌筑填充墙时,烧结空心砖、吸水率较大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应提前 1d~ 2d 浇(喷)水湿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或普通砌筑砂浆砌筑时,应在砌筑当天对砌块砌筑面喷水湿润。块材湿润程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烧结类块材的相对含水率宜为60%~70%;(2) 非烧结类块材的相对含水率宜为33%~50%;(3) 砌筑上墙块材的含水率不得为饱和含水率。注:采用“干砌法”施工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需对其浇(洒)水湿润。9.1.6 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处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宜现浇混凝土坎台,其高度宜为 150mm 。9.1.7 填充墙拉结筋处的下皮小砌块宜采用半盲孔小砌块,或用混凝土灌实孔洞的小砌块;“干砌法”施工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拉结筋应放置在砌块上表面开凿的沟槽内,并用加气混凝土粘结砂浆填实。9.1.8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他块体混砌,不同强度等级的同类块体也不得混砌。注:窗台处和因安装门窗需要,在门窗洞口处两侧填充墙上、中、下部可采用其他块体局部嵌砌;对与框架柱、梁不脱开方法的填充墙,填塞填充墙顶部与梁之间缝隙可采用其他块体。9.1.9 填充墙砌体砌筑,应待承重主体结构检验批验收合格后进行。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间的空(缝)隙部位施工,应在填充墙砌筑14d后进行。扩展资料:墙体按照结构受力情况不同,有承重墙、非承重墙之分。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幕墙。凡分隔内部空间其重量由楼板或梁承受的墙称为隔墙;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框架填充墙。而主要悬挂于外部骨架间的轻质墙称幕墙。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重量由梁柱承担。框架结构分全框架和半框架,全框架没有承重墙,半框架有承重墙。体积计算:填充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面积和梁包括(过梁、圈梁、挑梁)所占的体积。其实砌部分已包括在项目内,不另计算。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填充墙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设置的原则?规范是什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 120(或10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1、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2、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3、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主要还是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3.3.4-4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建筑施工中填充墙加设构造柱的规范规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3.3.4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5;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2.5,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MU3.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 500~600mm设 2φ6 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 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9 度时应全长贯通。4.墙长大于 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 8m 或层高 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 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5.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规定:”7.3.1 1、楼电梯间的四角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6、较大洞口两侧。构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纵向钢筋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马牙槎,并每隔500mm设置2根6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构造柱下端伸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的地圈梁相连。”综上可见:如果建筑属于多层的砌块填充墙,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应该设构造柱。 如果建筑非多层的砌块填充墙, 填充墙长度大于8米或高的两倍时,中间加设构造柱,但同时有规定填充墙长度大于5米时应与其上部梁有可靠拉结,而且砼柱伸出的2φ6沿高@500-600的锚拉钢筋,6、7度(设防)时宜沿墙拉通,8、9度时应沿墙拉通。一般6度地区施工的工程中,把墙长控制在大于4米就加构造柱,比较方便施工,就成了通俗默认的规矩。
填充墙的墙体分类
一种建筑结构,墙体按照结构受力情况不同,有承重墙、非承重墙之分。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幕墙。凡分隔内部空间其重量由楼板或梁承受的墙称为隔墙;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框架填充墙。而主要悬挂于外部骨架间的轻质墙称幕墙。
建筑工程墙体分类
你要问的是墙体结构的分类: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全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钢结构等 如果按墙体饰面材料完成的的分类;类同意下面的说法,还要增加石材墙体、防腐木墙体等等(只要能做外墙饰面的材料都行,有很多)
填充墙允许多少不合格率,门垛处施工规范是什么?
填充墙允许的不合格率是0%,门垛处施工的规范是保障门垛处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单独的门垛需要大于200,最好用普通砖砌筑,并与墙柱拉结。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重量由梁柱承担,填充墙不承重。框架结构分全框架和半框架,全框架没有承重墙,半框架有承重墙。填充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面积和梁包括(过梁、圈梁、挑梁)所占的体积。其实砌部分已包括在项目内,不另计算。 墙体按照结构受力情况不同,有承重墙、非承重墙之分。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幕墙。凡分隔内部空间其重量由楼板或梁承受的墙称为隔墙;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框架填充墙。窗台处和因安装门窗需要,在门窗洞口处两侧填充墙上、中、下部可采用其他块体局部嵌砌;对与框架柱、梁不脱开方法的填充墙,填塞填充墙顶部与梁之间缝隙可采用其他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