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虹吸排水设计粗略步骤 1.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确定采用虹吸排水的屋面区域. 2. 在cad图纸上计量所选区域的面积,即屋面设计汇水面积,F。 3. 在暴雨强度及雨水流量计算软件中,查出工程所在地,按规定的设计重现期年限下的,降雨历时为5分钟的暴雨强度值q(l/s??10000m??) 4. 由公式:屋面雨水设计流量:Q=k??ΦqF k<1, Φ>1 通过跟当地设计院的工作人员沟通确定应用哪一个公式进行计算。一般,我们取用公式Q=qF进行计算。为了使单位变为l/s,我们把公式变为Q=qF/10000 这样得到的屋面雨水设计流量Q(单位:l/s) 5. a.根据屋面雨水设计流量和给定的雨水斗的额定流量参数值,确定雨水斗的数量。一般雨水斗的计算分担值不要超过20l/s,若超过太多应该多加斗。b.根据确定的雨水斗的数量,在cad图中找到天沟的位置,计量出天沟的长度,然后计算出雨水斗之间的距离,一般2个雨水斗之间的间距不宜大于20m,然后确定雨水斗在图纸中的具体位置。 备注: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 3.1.5对汇水面积大于5000 m??的大型屋面,宜设置不少于2组独立的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3.3.2 4雨水斗顶面至过渡段的高差,在立管管径不大于DN75时,宜大于3m;在立管管径不小于DN90时,宜大于5m; 3.3.2 5悬吊管设计流速不宜小于1.0m/s;立管设计流速不宜小于2.2m/s,且不宜大于10m/s; 3.3.2 6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管系过渡下游的流速,不宜大于2.5m/s;当流速大于2.5m/s时,应采取消能措施; 3.3.2 7立管管径应经计算确定,可小于上游悬吊管管径。 4.1.3 虹吸式雨水斗与屋面应设置在每个汇水区域屋面或天沟的最低点,每个汇水区域的雨水斗数量不宜少于2个。2个雨水斗之间的间距不宜大于20m。设置在裙房屋面上的虹吸式雨水斗距离裙房与塔楼交界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m,且不应大于10m。 4.1.7虹吸式雨水斗防叶罩隔栅间隙的形状可采用孔状或细槽状。孔状间隙口的直径不宜小于6mm,且不宜大于15mm。 4.1.8虹吸式雨水斗宜对雨水立管做对称布置。 4.1.9当连接多个虹吸式雨水斗时,虹吸式雨水斗的排水连接管应接在悬吊管上,不得直接接在雨水立管的顶部。 4.1.10天沟的起点深度应根据屋面的汇水面积、坡度和虹吸式雨水斗的斗前水深确定,天沟的坡度不宜小于0.003。 4.1.11天沟的过水断面应根据汇水面积的设计流量计算确定。天沟的宽度应保重雨水周边的均匀进水。 4.2.6 1管材和管件应采用不低于PE80等级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原材料制造。 4.2.6 2管材的纵向回缩率不应大于3%; 5.1.4 1雨水立管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检查口,检查口中心宜距地面1.0m。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时,检查口的最大设置间距不宜大于30m. 5.1.4 2雨水管道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安装; 5.1.4 3连接管与悬吊管的连接宜采用45度三通; 5.1.4 4悬吊管与立管、立管与排出管的连接应采用2个45度弯头或R不小于4D的90度弯头。 5.1.4 5高密度聚乙烯管道穿过墙壁、楼板或有防火要求的部位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阻火圈、防火胶带或防火套管; 5.1.4 6雨水管穿过墙壁和楼板时,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底部与楼板底面齐平。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应与饰面齐平。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充; 5.1.4 7在安装过程中,管道和雨水斗的敞开口应采取临时封堵措施。
屋面排水有规范吗屋面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首先将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然后通过适宜的排水坡和排水沟,分别将雨水引向各自的落水管再排至地面。 具体步骤: (1)确定屋面坡度的形成方法和坡度大小; (2)选择排水方式,划分排水区域; (3)确定天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 (4)确定落水管所用材料和大小及间距,绘制屋顶排水平面图。 单坡排水的屋面宽度不宜超过12m,矩形天沟净宽不宜小于200mm,天沟纵坡最高处离天沟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20mm。 落水管的内径不宜小于75mm,落水管间距一般在18m~24m之间,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00平方米的屋面雨水。 水专业规范,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50平米的屋面汇水面积(汇水面积含屋面的墙面面积)
屋面排水区一般按每个雨水口排除多少屋面雨水来划分? A.100~120㎡ B.150~200㎡ C
B“降雨量大小对屋面汇水面积影响极大,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一般规定水落管的内径不应小于100mm,每根水落管的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m2,但尚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的有关规定。再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4.9.27条又提出“建筑屋面各汇水范围内,雨水排水立管不宜少于2根。”
建筑排水系统图通向屋面的设备是什么,并说明其安装要求
高层建筑里面屋面排水是土建还是安装,要看雨水管施工图是在土建施工图范围还是安装施工图范围确定。雨水管施工图是在土建施工图范围,属于建筑工程使用土建工程清单项目;在安装施工图范围,属于安装工程使用安装工程清单项目。‘屋顶排水方式分为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两类。无组织排水无组织排水又称自由落水,意指屋面雨水自由地从檐口落至室外地面。3层及3层以下或檐高小于等于10m的中、小型建筑物可采用无组织排水。无组织排水的挑檐尺寸不宜小于0.6m。2.有组织排水有组织排水是通过排水系统,将屋面积水有组织地排至地面。即把屋面划分成若干排 水区,使雨水有组织地排到檐沟中,经过水落口排至水落斗,再经水落管排到室外,最后 排往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系统。有组织排水又可分为内排水和外排水两种方式。内排水的水落管设于室内,构造复 杂,极易渗漏,维修不便,常用于屋面面积较大的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屋顶,一般多层建筑则应尽量采用有组织外排水方式。有组织排水广泛应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高标准低层建筑、临街建筑及严寒地区的建 筑也应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时,应使屋面流水线路短捷,檐沟或天沟流水通畅,雨水口的负荷适当且布置均匀。屋面水落管的数量,应按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的有关规定,通过水落管的排水量及每根水落管的汇水面积计算确定。对排 水系统还有如下要求:(1)每一屋面或天沟,一般不宜少于两个排水口。(2)两个雨水口的间距,一般不宜大于下列数据:有外檐天沟 24m无外檐天沟、内排水 15m(3)雨水口中心距端部女儿墙内边不宜小于0.5m。(4)屋面流水线路不宜过长,因而屋面宽度较小时可做成单坡排水;屋面宽度较大 时,例如12m以上宜采用双坡排水。(5)水落口负荷按每个水落口排除150-----200m2屋面集水面积的雨水量进行估算。当 屋面有高差时,如高处屋面的集水面积小于100m2,可将高处屋面的雨水直接排在低屋面 上。当为无组织排水时,低跨屋面受水冲刷的部位,应加铺一层卷材附加层,上铺300-500mm宽的C20混凝土板材加强保护;当为有组织排水时,水落管下应加设水簸箕。如 高处屋面面积大于100时,高跨屋面则应自成排水系统。(6)檐沟或天沟应有纵向坡度,使沟内雨水迅速排到水落口。纵坡的坡度不应小于 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檐沟、天沟排水不得流经变形缝和防火墙。用石灰如 渣等轻质材料垫置起坡。(7)檐沟净宽不小于200mm,分水线处最小深度大于120mm。(8)水落管的管径有75mm、100mm、125mm等几种,雨水管内径不得小于100mm, 管材有铸铁、水泥、塑料、陶瓷、PVC等。水落管安装时离墙面距离不宜小于20mm, 管身用管箍卡牢,管箍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1. 2m。(三)有组织排水常用方案有组织排水通常采用檐沟外排水、女儿墙外排水及内排水方案。檐沟外排水(1)平屋顶挑檐沟外排水挑檐沟外排水是使屋面雨水直接流入挑檐沟内,再由沟内纵坡导入水落口。此种方案 排水通畅,但施工较为麻烦,设计时檐沟的高度可参建筑体型而定。(2)坡屋顶檐沟外排水外排水檐沟悬挂在坡屋顶的挑檐处,应采用镀钵薄钢板或石棉水泥等轻质材料制作 水落管则仍可用铸铁、塑料、陶瓦、石棉水泥、PVC等材料。檐沟的纵坡一般由檐沟制 挂形成,不宜在沟内垫置材料起坡。2.女儿墙外排水房屋周围的外墙高于屋面时即形成封檐,高于屋面的这段外墙又称做女儿墙。如将女 儿墙与屋面交接处做出坡度为1%的纵坡,让雨水沿此纵坡流向弯管式水落口,再流入墙外的水落斗及水落管,即形成女儿墙外排水。平屋顶女儿墙外排水方案施工较为简便,经济性较好,建筑体型简沽,是一种常用的 形式。坡屋顶女儿墙外排水的内檐沟排水不畅,极易渗漏,宜慎用。3.内排水内排水方案的屋面向内倾斜,坡度方向与外排水相反。屋面雨水汇集到中间天沟内,再 沿天沟纵坡流向水落口,最后排入室内水落管,经室内地沟排往室外。内排水方案的水落管 在室内接头甚多,易渗漏,多用于不宜采用外排水的建筑屋顶,如高层及多跨建筑等。4.其他排水方案上述几种排水方案是最基本的形式。在实践中还可根据需要派生出各种不同的排水形 式,如蓄水屋面常用的檐沟女儿墙外排水方案,为使水落管隐蔽而做的外墙暗管排水或管 道井暗管内排水等。
屋面排水量是怎么计算的?对于屋面的的排水管的布置有没有规定,是怎么规定的。
屋面排水量应按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的4.9.2设计雨水流量公式计算。 对于建筑屋面雨水管道设计流态状态来决定:重力流没计和满管压力设计。见4.9.10条。又要根据屋面雨水规格、屋面雨水排水立管的管径经计算及屋面造型确定排水管的布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有哪些类型?
一、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与管道的设置、管内的压力、水流状态和屋面排水条件等有关。 1、按建筑物内部是否有雨水管道分为内排水系统和外排水系统两类,建筑物内部设有雨水管道,屋面设雨水斗的雨水派出系统为内排水系统,否则为外排水系统。按照雨水排至室外的方法内排水系统又分为架空管排水系统和埋地管排水系统。雨水通过室内架空管道直接排至室外的排水管(渠),室内不设埋地管的内排水系统称为架空管内排水系统;架空管内排水系统排水安全,避免室内冒水,但需用金属管材多,易产生凝结水,管系内不能排入生产废水。雨水通过室内埋地管道排至室外,室内不设架空管道的内排水系统称为埋地管内排水系统。 2、按雨水在管道内的流态分为重力无压流、重力半有压流和压力流三类。重力无压流是指雨水通过自由堰流入管道,在重力作用下附壁流动,管内压力正常,这种系统也称为堰流斗系统。重力半有压流是指管内气水混合,在重力和负压抽吸双重作用下流动,这种系统也称为87雨水斗系统。压力流是指管内充满雨水,主要在负压抽吸作用下流动,这种系统也称为虹吸式系统。 3、按屋面的排水条件分为檐沟排水、天沟排水和无沟排水。当建筑屋面面积较小时,在檐沟下设置汇集屋面雨水的沟槽,将雨水排至建筑物的两侧,称为天沟排水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径流,直接流入雨水管道,称为无沟排水。 4、按出户埋地横干管是否有自由水面分为敞开式排水系统和密闭式排水系统两类。敞开式排水系统是非满流的重力排水,管内有自由水面,连接埋地干管的检查井是普通检查井。该系统可接纳生产废水,省去生产废水埋地管,但是暴雨时会出现检查井冒水现象,雨水漫流室内地面,造成危害。密闭式排水系统是满流压力排水,链接埋地干管的检查井内用密闭的三通连接,室内不会发生冒水现象。但不能接纳生产废水,需另设生产废水排水系统。 5、按一根立管连接的雨水斗数量分为单斗系统和多斗系统。在重力无压流和重力半有压流状态下,由于互相干扰,多斗系统中每个雨水斗的泄流量小于单斗系统的泄流量。 二,参考资料: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