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曾经
装修过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慨:“家装预算真的不管用。原来准备5万元装修的,可是最后还是花了7万多,还是超支了。装了三分之二的时候,就已经超支了。”“预算是做了,但是听装修过的朋友说,预算不管用,所以就没有做的很详细。”“很多朋友由于担心家装公司偷工减料,装修需要的一些主材都是亲自来建材市场购买的。” “最先定下来的是一个高级
马桶,非常的大气、漂亮。虽然超出了原先预算,但是出于喜欢,还是买下来了。在购买其他
卫浴产品的时候,总是想着在品质、风格上要和它搭配,最后
卫生间装修的总价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算。”
很多曾经装修过的人可能都有以上相同或相似的感受和经历,有些甚至因此陷入了装修的“无底洞”之中。在装修过程中,业主需要特别警惕“狄德罗效应”,家装需要“量力而行”
原来“狄德罗效应”源于这样一个故事: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换掉了家具。购买了新家具之后,他又发现
地毯和家具不配,于是又换了地毯。很多时候,“狄德罗效应”会造成人们超前消费。在家装过程中,超前消费的结果就是预算失效或严重超支。
为了避免“狄德罗效应”,业主在装修时,就必须要事先做好详细预算,不能做了再算,并且在装修过程中严格执行。目前市场上,不同品牌、不同等级的装修材料,价钱相差较大。大公司与小公司的施工与服务水平,也会带来高低不同的收费差别。这些都要家装业主一开始就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理性消费。
装修时,应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与装修档次,“量力而行”。家装前,业主要认真做好家装详细预算,包括施工和各项主材的预算。在装修过程中,选择材料时要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严格执行先前的预算标准。